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何以成長為“大樹”

黃力之

2018年04月17日14:09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何以成長為“大樹”

200年前,馬克思誕生。200年后,他的思想在中國已經成長為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

毛澤東同志說: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是“一學就靈”。但這個“一學就靈”,並不是依靠簡單的傳播和移植,其間充滿著經驗教訓甚至是血淚交加。要深入了解這一歷史過程,進而掌握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之道,毛澤東同志的“九篇文章”不可不看。

“販賣馬克思”會毀掉革命

“九篇文章”是指,毛澤東同志於1941年至1943年所寫的《駁第三次“左”傾路線(關於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一九三五年一月期間中央路線的批判)》。這是對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九個文件的批判。每一批判獨立成章,所以稱為“九篇文章”。

經權威發布的節選部分,見之於1993年出版的《毛澤東文集》第2卷,以《駁第三次“左”傾路線》為題,約5000余字。一般認為,毛澤東同志的這組文章是“嬉、笑、怒、罵躍然紙上”,可視為“激憤之作”。為什麼會在上世紀40年代產生這一激憤之作呢?

從進入中國開始,馬克思主義就面臨一種反對意見,那就是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外來的思想文化,與中國傳統和中國實際難以吻合。上世紀30年代,就有所謂《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把馬克思主義和其他西方文化思想捆綁在一起,認為所有的外來文化都與中國國情不相符合。

其實,中國共產黨人深知,十月革命雖然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但要“有一個艱苦的歷程去消化它”。用毛澤東同志的話來說就是,《共產黨宣言》固然令人耳目一新,但上面沒有中國的“蔣介石、陳獨秀”,也沒有中國的“湖南、湖北”。

可還是有人簡單地認為,馬克思主義在俄國取得了成功、証明了是真理,中國人照章辦理,就一定能夠解決中國的問題。由此,一些人憑著馬克思主義的“本本”和俄國的經驗,開始了革命之路。

在革命之路上,中國問題的實際狀況與馬克思主義的“本本”、俄國的經驗之差異慢慢顯現出來。例如,像俄國那樣靠攻打城市取得革命的勝利,事實一再証明是不可取的。又如,像俄國那樣一味強調依靠工人階級,也是不可取的。顯然,中國是一個更為廣大的農業國家。

革命被迫從城市轉移到農村以后,當時黨的領導人在軍事上實行“左”傾冒險主義,主張“御敵於國門之外”,與國民黨軍隊打正規戰、陣地戰,跟敵人拼消耗﹔在政治上實行“左”傾關門主義,把所有的地主和資產階級都看成革命的敵人,主張“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拒絕與發動“福建事變”的國民黨十九路軍合作。結果,紅軍在蘇區幾乎陷入絕境,紅軍人數從30萬人減少到3萬人,黨員從30萬人減少到4萬人,白區的黨組織也差不多全軍覆沒。

問題是,這一切都是頂著馬克思主義的名義發生的。對此,毛澤東同志在“九篇文章”中憤怒指責道:“中國自從有那麼一批專門販賣馬克思的先生們出現以來,把個共產黨鬧得烏煙瘴氣,白區的共產黨為之鬧光,蘇區與紅軍為之鬧掉百分之九十以上……”可見,“專門販賣馬克思”不僅不會帶來勝利,而隻會毀掉革命,這就是血淚交加的歷史教訓。

事實上,早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毛澤東同志就特別批評過:“以為上了書的就是對的,文化落后的中國農民至今還存著這種心理。不謂共產黨內討論問題,也還有人開口閉口‘拿本本來’。”此處之“本本”,即馬克思主義包括共產國際的經典著作。

毛澤東同志還說:“讀過馬克思主義‘本本’的許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識字的工人常常能夠很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

可見,毛澤東很早的時候就破除了對“本本”的迷信,而主張將實際情況置於“本本”之上。1938年10月,毛澤東同志正式提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提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這一重要判斷。

“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

事實上,“九篇文章”就特別注重同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並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釋。其要義如下:

第一,革命之成敗並不取決於是否時時處處把馬克思主義挂在嘴上。

毛澤東同志之所以把中央蘇區的失敗看成“全都是吃了馬克思主義太多的虧”,就是因為教條主義的領導人自封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家裡有成堆的馬克思主義出賣,裝潢美麗,自賣自夸,隻此一家,並無分店,如有假冒,概不承認……直到被人戳穿西洋鏡,才發現其寶號裡面盡是些假馬克思,或死馬克思,或臭馬克思,連半個真馬克思、活馬克思、香馬克思也沒有,可是受騙的人不知有幾千幾萬,其亦可謂慘也已矣。

因此,毛澤東同志振聾發聵地提出:“我常覺得,馬克思主義這種東西,是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的。”這可以理解為,“少了不行”是指共產黨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須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多了也不行”是指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招牌,甚至“任何世事一竅不通,隻知牛頭不對馬嘴地搬運馬克思、列寧、斯大林,搬運共產國際”。

這種帶來失敗后果的“馬克思主義”,從知行合一的角度來看,已經不是馬克思主義了。所以,毛澤東同志才力透紙背地說王明諸人“不但沒有起碼的馬克思主義知識,連一個普通老百姓的知識也都沒有”。

第二,要堅持的不是現成的結論,而是正確的方法論。

毛澤東同志指出,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人類歷史是人類自己造出的。不認識世界就不能改造世界。“必然王國”變為“自由王國”,必須經過認識與改造兩個過程。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如果不懂得從改造世界中去認識世界,又從認識世界中去改造世界,就不是一個好的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當然沒有窮盡對世界的認識與改造,但它告訴了我們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關系,等於給出了“一把鑰匙”。因此,毛澤東同志強調,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如果不懂得從改造中國中去認識中國,又從認識中國中去改造中國,就不是一個好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我們要建筑中國革命這個房屋,須先有中國革命的圖樣。不但要有一個大圖樣、總圖樣,還要有許多小圖樣、分圖樣。這些圖樣不是別的,就是在中國革命實踐中得來的關於客觀實際情況的能動反映。

毛澤東同志還批評道:我們的老爺之所以是主觀主義者,就是因為他們的一切革命圖樣,不論是大的和小的、總的和分的,都不根據於客觀實際和不符合於客觀實際。他們隻有一個改造世界或改造中國或改造華北或改造城市的主觀願望,而沒有一個像樣的圖樣。老爺們既然完全不認識這個世界,又妄欲改造這個世界,結果不但碰破了自己的腦殼,並引導一群人也碰破了腦殼。

第三,革命欲成功,必須遵循革命的客觀規律,“打倒一切”的革命必然失敗。

從主觀願望上說,大家都希望革命早日成功,都希望打敗敵人、壯大自己。可是,革命僅憑願望就能勝利嗎?毛澤東同志借由對“左”傾教條主義形象而辛辣的描述,展開了一番說理:先是把敵人說成鐵板一塊,大的小的一起打倒,而后干脆拿主要力量來專打小的,因為據說這些小的最危險。在蘇區要“明確階級路線”,搞什麼“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迫著他們手執武器向蘇維埃拼命﹔對國民黨則集中力量打擊想要和我們結盟的察綏抗日同盟軍、十九路軍,“於是小的被我們打得不亦樂乎,成群地跑到大的那裡去,我們卻孤零零地遭受大的小的雙管齊下,把我們打得要死”。

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歷史反復証明,不能以為有了馬克思主義的“本本”就能保証革命的勝利。隻有在馬克思主義的“本本”同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前提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才能証明是對的。馬克思主義之真理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革命主體對一切客觀因素(世情、國情、黨情及其關系)的正確認識和把握。由此,中國的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才能在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下完成。就此而言,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是永無止境的。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常雪梅、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