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黨內監督和輿論監督何以有機結合

鐘 敏

2018年03月07日10:48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黨內監督和輿論監督何以有機結合

核心提示: 黨內監督和輿論監督是兩種監督形式,前者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監督,而后者則是支撐和推動前者順利持續進行的重要途徑。黨內監督與輿論監督各具特征又相互貫穿、融合,成為新時期我黨監督的有效路徑。

早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頒布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第六章就明確指出黨內監督與外部監督結合的重要性,其中第39條聲明指出:各級黨領導與組織必須認真對待並接受社會監督,充分運用信息化與互聯網手段,拓展監督渠道,各種新聞媒體要始終堅持人民性與黨性的統一,做好輿論監督。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強調,“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 。隻有黨內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有機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優良傳統與政治優勢,確保黨的活力與政治本色,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重心所在。

認識和明確黨內監督和輿論監督的辯証關系,培育黨內監督與輿論監督結合意識並建立相關協調機制

黨內監督是歷史賦予的擔當與責任。一方面,黨內監督始終排在最為基本的位置。黨的領導與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內監督的基礎地位,隻有加強黨內監督,才能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保障。辦好事情的關鍵在於黨,從嚴治黨必須優化黨內監督,在監督過程中,內部監督具有引領、主導與統率功能。另一方面,輿論監督是做好黨內監督的途徑。輿論監督作為特有的監督形式,通過媒體傳播,及時反映群眾心聲,引起社會關注。現如今,輿論監督已經成為尊重群眾地位、確保政治權利的有效途徑。借助輿論監督,能幫助人們行使民主權利,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輿論監督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傳統,它不僅有反饋、監測、告誡、警示的作用,還有社會雷達的功能。和過去相比,現在的輿論監督在平台與渠道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傳統的輿論監督更多地依賴電視、報紙、期刊、廣播等媒體,現在的輿論監督受信息技術影響,具有互動性大、傳播力強、覆蓋面廣等優勢。總體而言,黨內監督和輿論監督互相支撐,共同為管黨治黨提供了新的支撐。在新媒體與互聯網興盛的時代,批評性揭露已經成為輿論監督的重要方式。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很好地拓展了輿論監督路徑,但不管媒體格局與時代發生怎樣的變化,黨內監督與輿論監督的價值目標不能出現變化。

在黨內,部分領導不願被監督、害怕被監督,總覺得監督影響工作開展,甚至還有抵觸、回避監督的情況。特別是被新聞媒體曝光后,一些人感覺失去了威信與面子,問媒體為何和自己過不去。事實上,輿論監督不僅能幫助領導少犯錯誤,還能給予警惕與告誡,讓政務工作在陽光下運行。面對當下的政務環境,我們要不斷習慣被監督、主動接受監督,這也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素養。當前不管是黨內監督,還是社會、群眾、輿論監督,都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很多工作需要我們去做。因此,在現實工作中,要及時吸取教訓、優化機制,讓各類監督機制更加規范、有效。深化黨內與社會、群眾、輿論監督機制的協調性,提高監督體系的整體性、系統性與協同性,從而消除現有監督的盲區和死角,形成全覆蓋、全方位、強有力、深層次的有效監督體系。

創新黨內監督與輿論監督形式,保障群眾的知情權與監督權

從實踐反饋的信息來看,被監督對象公開信息,為廣大群眾與黨員充分應用輿論和黨內監督創造了條件,我們要掌握黨務公開程序、內容與形式,以此提升黨組織決策的精確性,讓干部選用、領導建設、干部自律更加透明、公開,以此確保群眾與黨員的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與表達權,讓領導干部和黨組織活動真正處在廣大群眾與黨員的監管下。需要注意的是,受科技革命影響,尤其是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的影響,居民生活與生產正在發生極大的變化。同時也為監督工作帶來了新手段與新途徑,方便了廣大群眾與黨員的舉報監督。

因此,我們要以時代為出發點,將“互聯網+”和監督創新真正凝聚在一起,充分應用現代科技,轉變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機制,讓黨內監督和輿論監督結合在一起。比如說,地方政府設立對應的微信公眾平台,並且開通一鍵舉報功能,讓廣大群眾和黨員的監督形式更加便捷,這樣腐敗現象與不正之風才沒有容身之地。同時,大力推廣手機客戶端信訪應用、微信公眾號與遠程視頻,方便各級群眾與黨員網上議論並投訴,從而打造出便民、開放、透明、動態的信訪模式﹔建成有效的輿情網絡研判、收集與處理方案,對廣大群眾、黨員、網站、媒體反映的重要線索與信息適時跟進、處理,不斷提高網絡監督質量。及時總結“數據鐵籠”計劃經驗與不足,借助大數據編織有效的權力鐵籠,讓權力運行逐漸電子化,在事事有追蹤的情況下,提高監督工作的高效性、精確性以及可預見性,這樣才能提高監督結果的說服力與可信度。鑒於此,要建起數據准確、情況明了、可以監控的數據庫,促進各種跨部門、跨區域的信息共享,減少並預防舉報線索重復等情況,從根本上提升監督效率,讓國家治理能力與結構實現現代化發展。

加強輿論監督,為從嚴治黨營造良好氛圍

所謂的輿論監督,不能以陷害忠良、發泄私人憤懣為目的,應秉承客觀、公正的態度,正確看待黨內外的問題與疏漏﹔不能影響社會穩定性與公共安全,應以維護良好的社會公共秩序為准則,正確履行社會和政府賦予的社會責任。輿論監督要做到匯聚人心、凝聚群眾力量,促進黨政工作開展,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與共產黨領導。

在促進黨內監督時,輿論監督必須始終遵循以下准則:第一,精確監督。輿論監督要注重真實性,以事實為准則說話,而不是以偏概全、一葉障目,要做到由表及裡、去偽存真,結合事物本質進行報道,讓群眾看到真實、全面、公正、精確、客觀的事實。第二,科學監督。輿論監督不能主觀臆測,而是要以科學的方法、態度開展。在科學監督的同時,掌握監督技巧與傳播藝術,特別是掌握“時度效”,不能因為追求首發而犧牲市場價值與新聞的真實性。第三,根據法律進行監督。黨內監督要結合黨紀黨規,以法律與憲法為准則,依法獲取並核實監督材料,按照法律程度發布監督信息,而不是以輿論監督為廣告謀利。第四,增強建設性監督。從辯証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負面與正面、陰暗與光明,從黨與群眾的立場做好建設性監督,以此推進政府與黨建工作,宣揚正能量,多做化解情緒、理順矛盾的工作,切忌過度渲染。

綜上所述,黨內監督和輿論監督的本質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這兩種監督形式都應遵守基本的准則與要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始終堅持人民性與黨性的統一,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推進黨內監督和輿論監督的結合。

(作者為重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分黨委副書記、講師)

【注:本文系重慶師范大學社科項目“高校院系黨組織建設與構建和諧校園的關系研究”(項目編號:09XDJ19)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李景治:《黨內監督要進一步與黨外監督有機結合》,《學習論壇》,2015年第7期。

②張立:《黨內監督和輿論監督如何有機結合實現雙贏》,《中國記者》,2017年第3期。

③王瀾:《論輿論監督對黨內監督的啟示與思考》,《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3年第4期。

(責編:孫爽、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