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核心價值

黃承梁

2018年02月23日13:26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

原標題:黃承梁: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核心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將“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黨代會報告,且在表述中與“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一並,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和基本方略。同時,黨的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強化和凸顯了“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的表述。這既有利於全黨全社會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同心同德建設美麗中國、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更表明黨和國家在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的歷史性時刻,對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歷史性的戰略部署。生態文明建設要為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自己的獨特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不僅僅體現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中,也體現在黨的十八大以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政地方時期的有關論述中,而且體系非常完善,主線非常明確,相關文獻很豐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這些表述,在理論界並及其他不同場合、社會各界,概括形成涵蓋“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兩個基本范疇的“兩山論”、工業文明轉向生態文明“條件論”“實現論”的著名科學論斷。系統完整地闡釋這一科學論斷,是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工作者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全貌,我們深切地意識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論”,有時代性、有歷史性,更有哲學性﹔任何一項特性,又無不充滿著“發展與保護”觀、“生態與文明”觀、“人道主義與自然主義”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思想。將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應然性、歷史必然性加以哲學思考,可以得出結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論”,是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核心價值觀,是習近平賦予當代中國和世界生態文明建設的自然辯証法,為從根本上科學認知生態文明、踐行生態文明提供了價值遵循和實踐范式。

一、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兩山論”的時代性

(一)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生態環境要保護,經濟要發展

近現代以來,由於貧窮落后,中華民族所承受的磨難和發展的艱辛讓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歷史時刻的每一個中國人都銘心刻骨,對發展的渴求尤其迫切。改革開放近40年來,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突飛猛進,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歷史性跨越。中國人民以自己勤勞、堅韌和智慧的發展烙印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令人贊嘆的“中國奇跡”。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毀山開礦、填塘建廠、追求“短平快”經濟效益而紛紛上馬“兩高一低”項目的現象,導致經濟增長過程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日益突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聲音和實踐導向。

(二)寧要綠色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

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們從無數經驗教訓中得出的必然結論,是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中的必然選擇。我國是佔世界1/5人口的大國,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統籌協調發展的壓力非常大。一方面,發展中產生新的環境問題,總是在不斷顯現,增大環境資源容量﹔另一方面,我們試圖用更短的時間把西方發達國家200多年累積、逐步消化和轉移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問題快速解決,壓力更大。進入生態文明新時代,我們再也不能使環境問題一層一層堆積下去、掩蓋起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作為金山銀山的根本來源,綠水青山是人類賴以可持續生存發展的基礎,必須堅決守護,堅守底線和環境保護不動搖。一旦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發生沖突矛盾時,必須毫不猶豫地把保護生態放在首位,而絕不可再走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的老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如果仍是粗放發展,即使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那污染又會是一種什麼情況?屆時資源環境恐怕完全承載不了。”“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這充分表明,建設生態文明,既不是要回到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也不是繼續工業文明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發展模式,是要達到包括生態價值在內的經濟、生態、社會價值的最大化,要遵循自然規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謀求可持續發展。

(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全過程

我們曾經存在兩種錯誤觀念,一是認為發展必然導致環境的破壞,這構成了唯GDP論的思想基礎﹔二是認為注重保護就要以犧牲甚至放棄發展為代價,成為懶政惰政的借口。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提出,指明了綠色發展方式的轉型,確立了生態思維方式,對於糾正上述錯誤認識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指導價值。從發展觀的角度看,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其實質就是要實現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貧窮不是生態,發展不能破壞。一方面,要保護生態和修復環境,經濟增長不能再以資源大量消耗和環境毀壞為代價,引導生態驅動型、生態友好型產業的發展,即經濟的生態化﹔另一方面,要把優質的生態環境轉化成居民的貨幣收入,根據資源的稀缺性賦予它合理的市場價格,尊重和體現環境的生態價值,進行有價有償的交易和使用,即生態的經濟化。這需要我們推動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水權、礦權、林權、漁權等自然資源產權的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實施生態權、排污權等環境資源產權的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等。以有效實踐“兩山論”的浙江省為例,實行“八八戰略”十年實踐,通過環境保護與推進生態經濟相結合來化解兩者對立的矛盾,把環境保護與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改變政府管理方式、推進資源產權制度等聯動起來,成功驗証了綠水青山可以變成金山銀山,且環境保護與財富增長進入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實現了更高質量、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破解了在傳統工業經濟系統內無法解決的諸多難題,開創了自然資本增值與環境改善良性互動的生態經濟新模式。[1]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的時代性,體現為“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三段論,這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近40年來發展的生動寫照、階段跨越的三個過程。我們要正確看待這些過程,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堅定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循環發展之路,走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幸福文明發展之路,創造綠水青山的金山銀山。[2]

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兩山論”的歷史性

(一)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明於天人之分,開創人類紀元時代

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人類文明的歷史相比非常短暫。人類曾長期停留在蒙昧時代,人基本上以動物的生存方式適應自然,與自然沒有決然的界限,人群逐水草而居,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馬克思對此指出:自然界在猛獸的胃裡為不同種的動物設立了一個結合的場所,合並的熔爐和相互聯系的聯絡站。經過與自然界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順應和適應,人類才把自己同動物分離出來,逐步產生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自覺意識,改變了人完全依附和從屬於自然的地位。我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天地者,生之始也”,但“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這即是說,“明於天人之分”“有用為人”“制天命而用之”,是人自覺意識的覺醒、是人類的文明的起始,也是人類紀元的開始。人類紀元的時代,通過人的生存和發展獲得“金山銀山”,這是遠古時代人類的夢想。

(二)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人類的一個新地質時代—— 人類世

“人類世”是由諾貝爾獎獲得者保羅 克魯芩(Paul Jozef Crutzen)於21世紀初創立的概念。克魯芩認為,“人類學的自然界”是“人類世”的時代。[3]地球地質的人類世,開端於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時代。自此,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工業文明固然取得了有人類歷史以來最偉大的成就,但是,相較於漫長歷史時期人類對地質作用力很有限的人類紀,人類世,卻是人與自然關系相互作用加劇、人類與自然界關系“逆向巨變”的時代。工業革命以來,區域性、全球性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短缺等問題,使人類社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公害病”,大氣、土壤、農田、海洋、河流、森林、草原等生態系統受到損害,生物多樣性減少,廢棄物和廢棄生產設備全球堆積,大量生活垃圾以及有毒有害物質超過環境自我消納能力。這都在整體上改變著地球生物化學結構,導致人類共有生態系統自然價值嚴重透支,地球生態環境瀕臨人類生存環境極限。在這種情況下,在工業文明模式的范圍內,由西方發達國家率先發起,在全球范圍興起了各種各樣的環境保護運動,各個國家制定環境保護相關政策、採取措施並付諸行動。40多年來,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以數以億萬計的花費、龐大的產業設備、先進的科學技術等“金山銀山”,甚至不惜通過損壞第三世界或不發達國家的“綠水青山”反哺或試圖換回自己的“綠水青山”。盡管損人利己的道義值得懷疑,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越來越成為全球共識。

(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尊重和發揮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理念的“生態紀元”新時代

生產過剩和過度消費,是建立在以損害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前提和基礎之上。美國總人口不及中國的1/4,但美國是全世界碳排放總量最多的國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佔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可見美國的高消費是建立在何種資本和資源基礎之上。目前,綜觀世界一些發達國家的工業化水平,可以預判,隨著工業文明已經接近或達到它的最高成就和發展水平,以及它所帶來的全球性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化,都將促使世界根本性變革時代的到來,工業文明也將實現自身文明的轉向和轉型。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美國生態哲學家赫爾曼 格林認為,人類將進入“生態紀元”時代。他說,“生態紀元的未來可以解決(人與自然)這兩者之間所產生的緊張狀態”。 [4]開啟生態紀元之門,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論”理論的第三個階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怎樣成為金山銀山?這裡有兩個基本要義。一是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是有價值的,或者說自然資源是有價值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理念,自然生態是有價值的,保護自然就是增值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美國國立生態分析與綜合研究中心測算出為人類提供新鮮空氣的森林環境價值為141美元�公頃 年,而在改善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生產糧食等功能方面的價值為969美元�公頃 年。這個研究小組在《自然》雜志發表文章說:“就整個生物圈來說,每年它向人類提供物質的價值估計在16萬億至54萬億美元,平均每年為33萬億美元。”33萬億美元,大約相當於彼時全世界一年總的國民生產總值。盡管美國方面的研究方法有待進一步完善,日本等國也進行了此類嘗試。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動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是從治國理政重大方略視角實踐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的最好詮釋。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有條件的。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革命,量子通信、引力波、可燃冰等劃時代科技進步有可能以新的文明形態顛覆人類社會過去一切物質和生產方式,盡管不能像講述歷史一樣非常清晰精准,但它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影響著人類的新生產生活方式和文明形態。這就是由后工業文明時代走向新文明時代的生態文明,它使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渾然一體,和諧共生。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的歷史性,使我們能夠認識到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是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可以說,在原始文明和農業文明階段,生態環境資源承載力基本上沒有進入人類發展戰略視野,人類社會抱守“綠水青山”奮力爭取“金山銀山”﹔在工業文明社會,人類隻顧“金山銀山”,戰天斗地掠奪、侵害侵佔“綠水青山”,人類目前正艱難吞咽自己釀造的苦果﹔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得益彰,和諧共生。

三、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兩山論”的哲學性

(一)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人類整體上維護人的發展與自然生態系統動態平衡的永恆主題

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任何歷史記載都應當從這些自然基礎以及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由於人們的活動而發生的變更出發。隻有在社會中,自然界才表現為一種存在。隻有在社會中,人的自然的存在才成為人的后人的存在。因而,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兩者都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不可偏頗,只是在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不同階段,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主要表現形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轉換形態不同而已。

(二)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在人類的生存空間裡,社會系統、經濟系統和自然系統通過人類的活動耦合成為復合的生態系統,即人類社會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對作用。人類的經濟活動受到自然生態系統容量的限制,而人類經濟活動的結果——社會系統和經濟系統又反作用於自然生態系統。每個系統既獨立又開放,既有自身運行規律,又受其他系統的影響與制約,隻有當各個系統彼此適應,輸入輸出維和的時候,整個復合生態系統才能達到平衡,才能穩定、持續地良性循環下去。在我們以往的研究中,環境因素雖然一直沒有進入研究領域,但環境對經濟系統的制約始終存在。尤其是隨著經濟的增長,資源消耗速率超越資源的更新速率,廢棄物的排放超出環境自我淨化能力的時候,環境問題逐漸尖銳和凸顯。當技術進步仍不能保証經濟發展處於環境可承載的負荷范疇時,環境提供資源的能力不再是呈現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所表達的退化,而是完全喪失其生產和再生產的能力。屆時,生態系統平衡遭受破壞,即使花大力氣進行修復,也很難恢復原有生態,這即是所謂“環境的不可逆性”。在這方面,我國古人有豐富的生態智慧。中國的哲學家就闡發了“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生態系統論哲學思想。人類隻有與資源和環境相協調,和睦相處,才能生存和發展。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亦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事例証明,什麼時候我們做到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經濟社會就會健康發展,任何與自然為敵、試圖凌駕於自然法則之上的做法都必然遭到自然界的報復。

(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道主義和自然主義的相通互同

經典的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解釋了人與人的關系。人類復雜的社會利益關系本質上就是一種價值關系,就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無論人是作為自然界產物的客體,還是作為認識開發利用自然的主體,也體現為價值關系,這是人類社會關系的基礎,同時也是整個生態系統得以維系的核心。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一直重視自然資源的價值,以綠水青山為形象指代的自然生態環境資源有著自我內部的價值循環,對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平衡發揮著作用,為人類創造生存條件。其實,自然資源除了產生經濟產品,還供給呼吸的氧氣和清潔的水源,消納廢棄物,美化環境,提升居住在其中的人們的幸福感,可見自然資源不僅具有經濟價值,還有生態價值與社會價值。因而,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之路,是一場前無古人的創新之路,是對原有發展觀、政績觀、價值觀和財富觀的全新洗禮,是對傳統發展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變革。從對工業文明的科學揚棄來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構成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價值觀,促進形成了生態文明發展的中國范式,改造和提升著工業文明的發展模式。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完整、科學地把握人類社會整體歷史進程的基礎上的,是內在地、邏輯地統一於社會主義的本質之中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源自於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一致性,源自於社會主義能最大限度地遵循人和自然、社會之間的和諧發展規律。正如馬克思所說: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於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於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論”,特別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述,使得生態文明有了與其核心價值理念相一致的形象話語。

四、結語: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建設生態文明的三重跨越和三重境界

怎樣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論”確認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價值?怎樣認識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內涵?綜觀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的時代性、歷史性和哲學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三重跨越,三重境界。

第一,止損。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綠水青山沒有了,再多的金山銀山有什麼意義?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的科學論斷,正確處理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要以生態紅線思維確定發展的“底線”。

第二,發展。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不斷解放和發展綠色生產力,開創“生態紅利”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科學論斷,把自然生態資源良好的“綠水青山”納入生產力范疇,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融入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不斷解放和發展生態生產力,使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作為長遠發展的最大本錢,使生態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第三,創新。著力推動促使“生態社會”文明形態全面形成的根本性變革力量。生態文明是生態社會的文明。正如石器於原始社會、鐵犁於農業社會、蒸汽於工業社會分別對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形成和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一樣,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發展理念要求,創新居首,實現“生態技術”“生態生產力”的根本性變革,推動生態社會新型生產關系的形成和文明的轉型。2017年5月,中國宣布在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可以預言,這將對世界范圍內的能源生產、消費革命和國際經濟政治格局產生十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生態文明,生態社會的文明形態,也不外乎是生態化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支配和影響下的文明方式。我們熱切地期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競合。那時綠水青山的自然主義和金山銀山的人道主義,實現了完全的融合和諧。中華文明將以生態文明的全面轉型,為人類文明做出新的偉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孝德.生態文明建設內生發展之路[N].浙江日報,2015-8-12.

﹝2﹞黃承梁.以人類紀元史觀范疇拓展生態文明認識新視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論[J]. 自然辯証法研究,2015(2).

﹝3﹞葉謙吉.“人類紀”新概念的誕生與發展[J].生態經濟通訊,2006(7).

﹝4﹞[美]赫爾曼·F.格林.生態社會的召喚[J].自然辯証法研究,2006(6).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行政管理改革》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