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不忘初心的知與行

飛鴻

2018年02月05日07:46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不忘初心的知與行

“不忘初心”,是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對全黨反復強調的重要要求。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黨的十九大報告,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寫入主題。十九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時再次強調,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習近平總書記今年“1·5”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做到“三個一以貫之”,強調的也是對初心的堅守。

黨的領袖如此強調“初心”的重要性,有著很深的意蘊。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政黨,當然應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但無論怎麼創新、怎麼發展,總有一些東西應當是一脈相承、永恆不變的。如同一個人不能數典忘祖一樣,一個政黨同樣不能忘記自己的根本,不能割斷自己的血脈,不能改變自己的基因,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當今時代是一個日新月異、變幻萬千的時代,強調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忘初心,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說到底是一個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的過程。我們講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從“知”與“行”的要求來看,重要的有四個方面。

不忘初心,就要明白“姓什麼”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對一個人來說,“姓什麼”不僅是其身份的鮮明標識,更體現著血脈上的傳承、情感上的歸宿,反映著一個人從哪裡來,實際上是一個“認祖歸宗”、追根溯源的問題。在中國的文化裡,姓什麼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歷史上除了賜姓、避諱,改姓的人少之又少,所謂“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因為改了姓,就如同丟了根脈、斷了血緣、忘了根本,就有些大逆不道了。

對一個政黨來說,“姓什麼”同樣是一個十分重要而嚴肅的問題。共產黨,顧名思義,就是姓“馬”、姓“共”,姓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這在我們黨的“出生証”上寫得清清楚楚。我們黨從成立那天起,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就把共產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也正是因為我們黨一以貫之地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才延續了黨的紅色基因,才始終在正確的道路上行進,而沒有走彎路、邪路。當然,由於這樣那樣的干擾,在這個問題上也有黨員干部存在認識不清的問題,有的甚至出現搖擺和背離。一個時期內,在國內外一些思潮的沖擊和影響下,黨內一些人理想信念出現偏差,有的認為馬克思主義不靈了、共產主義過時了,有的認為談共產主義就是“左”、就是“老土”、就是“思想僵化”,在“姓什麼”的問題上羞羞答答,理不直氣不壯,有的甚至還提出要改換黨的名稱。十八大后,許多違法違紀的領導干部在反思自己犯錯誤原因時,第一條就是理想信念動搖,忘了入黨時的誓言,忘了共產黨人的根本。

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人的“老祖宗”,共產主義是共產黨人孜孜以求的遠大理想,我們講不忘初心,首要的就是不能忘記這個“老祖宗”和這個遠大理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高舉起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旗幟,在多個重要場合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進行深入闡述,反復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黨員干部要“補鈣”,要不忘“信仰的味道”、煉就“金剛不壞之身”,極大地發揮了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以巨大的理論勇氣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煥發新的勃勃生機。

在當今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要學習好、貫徹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就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斷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的必然。

不忘初心,就要明白“為了誰”

“為了誰”,是一個立場問題,也就是“站在誰的角度、替誰說話、為誰辦事”的問題。我們黨來自人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講共產黨的初心,為人民服務應當是永恆不變的初心。黨的二大通過的第一個黨章決議案明確提出,共產黨“應當是無產階級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廣大群眾組織起來為無產階級之利益而奮斗的政黨”,要求黨員“到群眾中去”,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在黨的七大上,毛主席說,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他還說,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事實上,在“為了誰”的問題上,我們黨不僅是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大力倡導者,更是忠實實踐者。在90多年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無數共產黨人為了人民的利益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甚至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據統計,僅1921年到1949年期間,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70萬人,比新中國成立時健在的300萬共產黨員還要多70萬。

一事當前,首先想到的是“為了誰”,是檢驗共產黨員黨性的試金石。現在,我們黨所處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黨員干部受錯誤思想的影響,在“為了誰”的問題上出現認識偏差,進而忽視、淡忘了群眾。有的黨員干部對群眾需求、願望和呼聲不了解、不關心,作決策、辦事情、干工作,單純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做出來的事情群眾不買賬、不認可、不歡迎。有的為官一任,不是想著造福一方,而是一門心思撈政績,先盤算這件事對自己的發展、個人的升遷有什麼好處,搞一些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東西。更有甚者,為政用權不為“大家”為“小家”,為的是一己之私和個人貪欲,最終跌入違法犯罪的深淵,落下遭人唾罵的下場。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最大的靠山。過去,老百姓為了支援革命,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把最后一塊布送去做軍裝,把最后一個娃送去上戰場。現在我們黨執了政、掌了權,理所應當感恩人民、反哺人民,應當執政為民、勤政為民,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是由我們黨的性質所決定的。習近平同志當選總書記后第一次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就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南海要始終直通人民群眾,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腦中。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黨中央抓全面深化改革,為的是讓廣大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抓經濟發展,為的是讓群眾生活得更殷實﹔抓脫貧攻堅,為的是小康路上一個都不少﹔抓生態環境建設,為的是讓群眾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氣、喝到更潔淨的水﹔抓作風建設,為的是密切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可以說,我們黨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增進人民的福祉,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忘“為了誰”、知道“依靠誰”、明白“我是誰”,我們黨就能獲得人民群眾最廣泛的支持,就能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無往而不勝。

不忘初心,就要明白“干什麼”

也就是我們黨“因何而生、使命何在”的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兩個謀”,精辟概括了我們黨的職責使命,清楚回答了共產黨人“干什麼”的問題。90多年來,我們黨的一切奮斗和探索,總起來講就是這“兩個謀”。28年浴血奮戰,為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的是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從根本上扭轉中華民族自近代以來不斷衰落的命運﹔搞改革、促開放,為的是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思想和體制障礙,使中國大踏步跟上時代步伐。

應當說,經過一代代共產黨人的接續奮斗,經過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現在我們國家已經站在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我們的民族已經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百姓生活今非昔比,科技成果震撼世界,“一帶一路”風生水起,中華文化影響空前,新“四大發明”引領全球……如果說自信、自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民可以像新時代的中國人民這樣自信、自豪。同時要看到,我們的前方仍然征途漫漫,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改革待攻堅需發力,民生短板多基礎弱,老百姓還有不少操心事、煩心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有更艱巨的任務在后面。面對發展的差距、人民的期盼,中國共產黨人沒有理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也沒有資格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就像毛主席當年說的那樣,即使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極其偉大的成績,也沒有任何值得驕傲自大的理由。使命在肩,就必須勇於擔當、奮斗不止。否則,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長期執政的黨,作為“答卷人”的我們,就可能被時代和人民評判為不及格。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時代在變,使命不改。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必須堅持以新思想為指引,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行動指南,深刻把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更好地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必須貫徹新的戰略安排,一步一個腳印地實施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步走”發展戰略,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至千裡,確保如期實現兩個階段的奮斗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不忘初心,就要明白“怎麼干”

“怎麼干”,不僅僅指能力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即以什麼樣作風、面貌和精神狀態來履行自己的使命。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精氣神”對一個政黨來說十分重要。具有“頑強精神的政黨”是不可戰勝的。我們講共產黨人不忘初心,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永遠保持建黨時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保持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這樣的精氣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獨特的精神標識,也是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法寶。為什麼我們黨能夠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把一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很大程度上就源自精神的力量、意志的力量、作風的力量,就是因為我們黨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激越,有“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的堅韌,有“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勇氣,有“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的時不我待的進取心和緊迫感。作為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的紅船精神,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紅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的“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改革開放時期形成的九八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哪一種精神,無不標注著中國共產黨新的精神高度,無不激勵著共產黨人逢山開路、遇河架橋,戰勝一個個艱難險阻。

毛主席與黃炎培先生的“窯洞對”,人們可謂耳熟能詳。“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既而環境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黃先生的這些話,是對全黨包括黨的領導人的重要警醒。延安時期,毛主席提出“永久奮斗”的要求,強調要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概。新中國成立后,他多次要求全黨保持過去革命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應保持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多次提出明確要求。今年“1·5”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聯系中外歷史、總結經驗教訓,闡述了“四個不容易”“兩個不要”“三個決不能”,強調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最近兩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都強調,天上不會掉餡餅,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要擼起袖子加油干。

現在,我們執政資源豐富了,工作生活條件更好了,這是我們干好工作的有利條件,但有的黨員干部卻因此而滋生驕傲自滿情緒、萌發貪圖享樂思想,出現革命意志衰退的問題。有的斗志減弱、心不在焉,成天隻琢磨怎麼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得好點兒﹔有的怕這怕那、畏縮不前,遇到困難能躲就躲、能拖就拖﹔有的懶政惰政、精神萎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有的因為執紀嚴了、約束多了、好處少了,干事創業的動力就不足了。精神懈怠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長期執政環境下的一個重大考驗,“精神懈怠的危險”是我們黨所面臨的“四種危險”中排在第一位的危險。一切偉大成就都是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在奮斗中推進。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們黨就是一個“奮斗黨”“前進黨”,奮斗是一個永不褪色的主題。現在,黨和國家事業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仍然不少,靠什麼破解前進道路上面臨的難題?靠什麼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靠的就是奮斗精神,就是頑強作風,就是“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無畏擔當。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黨員干部應當像建黨初期的共產黨人那樣,像自己剛入黨時所表現的那樣,保持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奮斗到底。隻有這樣,才能不負時代的期盼和人民的重托,才是對黨的初心和自己初心的真正堅守,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表裡如一。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