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張榮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的體會

2018年01月25日14:0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斗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實踐充分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

黨的十九大強調,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近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收錄了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間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著作,涵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方面面,反映了習近平同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創新,也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和信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第一次使用的。197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並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了新的道路。從此,開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依靠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開卷第一篇《努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就是習近平同志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講話的一部分。在這篇文章中,習近平同志指出,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遺產,就是他帶領黨和人民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他創立的鄧小平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特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理論和實踐,所以才能取得成功,並將繼續取得成功。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理論認識上不斷深化,在建設規律的把握和運用上不斷增強,這主要體現在從1982年黨的十二大以后的30多年間,在黨的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都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作出了新的闡述,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任務進行新的部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景進行新的描繪。《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的每個專題,都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關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世界科技發展醞釀新突破,我們必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有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加快形成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的機制和環境,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在收入的《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這篇文章中,習近平同志指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是我們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這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全黨同志一定要提高統一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習近平同志在發展目標、發展動力、發展布局、發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實現什麼樣的經濟發展、怎樣實現經濟發展這一重大課題,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

關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習近平同志強調,“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我們需要借鑒國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古今中外,由於政治發展道路選擇錯誤而導致社會動蕩、國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堅持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更是關系根本、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的旗幟。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關於堅定文化自信,習近平同志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個性的優秀作品,要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關於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深入細致做好社會托底工作。要完善各項社會政策,努力提高就業、養老、教育、醫療、環境保護等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關於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同志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此外,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中,習近平同志還對強軍興軍、“一國兩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作了深入的論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顧名思義,就是要從中國實際出發,既不照搬外國社會主義的模式,也不搞本本主義,而是“走自己的路”,建設適合於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進一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部署。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斗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實踐充分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生動記錄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集中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脈絡和主要內容,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的這些重要論述精神,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張榮臣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