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超越和揚棄

李民聖

2018年01月15日16:13    來源:紅旗文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其中,建立成熟定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把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優勢都發揮好,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項極其重要的內容。實踐已經証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讓中國富起來強起來的重要制度安排。未來,應該在深化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認識上,促進兩者更好的結合,從而為拓展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為人類社會探索更加合理的發展道路作出新的貢獻。

一、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並不是理想的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是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來看,市場經濟是迄今為止配置資源最有效率的一種方式。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生產的目的在於價值增殖,價值增殖在本質上則是無限的,這也就要求最廣泛的社會分工、最普遍的人的交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平等自由的市場主體、人類需求的多樣化,等等,從而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社會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人的創造性,最大程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市場經濟體制確立於資本主義時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這種創造社會財富的強大能力讓馬克思不由得慨嘆道:“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然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所具有的巨大的創造力和活力並不能掩蓋其所存在的嚴重弊端和給社會帶來的巨大的破壞力。具體而言:

一是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產過剩危機。在一般的商品經濟關系下,生產的最終目的是使用價值,全面的生產過剩仍然只是可能。而這種可能性最終轉化為現實性,則根本上在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這是由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所引起的。

二是收入分配上的兩極分化。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在剩余價值規律的作用下,通過資本積累及其發展,社會財富必然在資本一方不斷積累的同時而貧困則在勞動一方不斷積累,因而,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貧富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內在趨勢。即使在實行全面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仍然存在著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現象。《21世紀資本論》一書用各國統計材料再一次証實了馬克思的結論。

三是日益突出的生態環境危機。資本主義社會不僅僅存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作用下的經濟社會危機,還存在著人與自然之間的危機,即生態環境危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支配是社會生產力巨大發展反而導致生態環境危機的根源,后果就是全球出現氣候變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擴大、水源枯竭、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銳減、能源資源枯竭等問題。總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僅僅破壞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條件,影響了資本主義的擴大再生產,而且還威脅到人類的永續發展。

四是商品交換原則泛濫成災。資本的邏輯和市場交換原則主導資本主義社會,這種邏輯不僅僅體現在經濟領域,還體現在政治、社會、精神文化等各領域。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它“抹去了一切向來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神聖光環。它把醫生、律師、教士、詩人和學者變成它出錢招雇的雇佣勞動者”。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的社會觀念泛濫,人的器官、良心、名譽一切都似乎可以明碼標價進行交易。由此帶來的是社會道德倫理的滑坡,人與人關系的冷漠,以及社會焦慮、抑郁等精神疾病問題的日益突出。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刻弊端本質上源於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方式只是第二位的,以追求剩余價值為目的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規定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方式,社會生產力在這種方式下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背離其作為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目的的本質。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超越

在人們的傳統思想認識中,曾長期把資本主義等同於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等同於計劃經濟。這種認識的根本失誤在於把基本制度和資源配置方式混為一談,沒有認識到資源配置方式是從屬於社會制度的,社會基本制度的特征規定了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范圍、方式和目的。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制度結合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結合則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際上,即使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也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模式,如強調市場導向的美國式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強調國家主導以及穩定雇佣關系的日本模式以及注重社會協調並發揮市場作用的德國“社會市場”資本主義,這種多樣性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市場經濟是不能脫離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而存在的。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體制改革最主要最基礎的內容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探索到建立再到不斷完善的過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最大程度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大幅度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我國的綜合國力。時至今日,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制造業國家、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8000美元,已邁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証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巨大的活力。但是,一些人往往把這些成功歸結於市場經濟的成功,而忽視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優勢。實際上,從根本上說,這些成功緣於我國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優勢和市場經濟的優勢實現了充分的結合,把社會主義的價值和目的融入於市場經濟的運行之中,最大可能地避免市場經濟自身所存在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的缺陷,避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種種弊端,這是2008年世界經濟金融危機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陷入長期停滯而我國經濟迅速恢復並保持了中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也是為什麼蘇聯東歐等傳統社會主義國家失敗而我國卻成功的原因。

從實踐來看,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超越:

1.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決定了社會制度性質,社會主義制度要求我國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探索和深化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實現形式,既堅持了公有制的基礎性地位而沒有走向私有化,又最大程度上激發了集體所有制經濟和國有經濟的活力。特別是國有企業,在不斷改革中逐步建立了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總體上既實現了同市場經濟的相融合又能夠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要求,經濟效率和社會效益明顯提升,在國際國內市場競爭中涌現出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開拓國際市場、維護國家安全、增強我國綜合實力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需要,我國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在激活市場活力、增加財政收入、促進社會就業、滿足多樣化的社會需求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發揮了積極作用。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所有制格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主要的特征,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對於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能夠更好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優勢所在。

2.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市場機制積極功能的有效發揮是有條件的,包括穩定的政治環境、完善的法律制度、有效的外部規范和監管力量、基礎設施,等等,這些屬於政府作用的范疇。現代政治是政黨政治,政府是屬於特定政黨領導下的政府,執政黨的價值理念、執政方式及領導人的能力等等決定了政府作用是否能夠充分有效發揮。近年來,西方國家頻頻出現的財政僵局、政黨惡斗、社會騷亂、種族沖突等問題,暴露出了西方多黨競爭制度會造成國家能力羸弱的弊病,選舉制度淪為由資本壟斷集團所操縱的選舉,政黨為選舉而選舉,一旦成為執政黨則往往導致政府採取的政策措施偏向本政黨所代表的特定利益集團,既不顧社會大眾利益也不顧國家發展的長遠利益。在我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以及長期執政,確保了政治環境和社會的穩定,確保了能夠促進國家長遠發展的大政方針和戰略規劃能夠穩定持續地繼續下去。特別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了共產黨領導下的各級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方針始終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價值追求,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不是為了特定利益集團的特定利益。因此,黨的政治優勢有力地保証了政府是有為的政府,能夠有利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更好發展。

3.堅持共同富裕的發展原則。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最高價值追求,也是社會主義優越於資本主義的根本標志。資本主義雖然也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實現了社會富裕,但是社會財富被少數人所掌握,而且特有的制度安排使得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所謂的涓滴效應結果是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而對於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來說,則採取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既最大程度地激發市場主體創造社會財富的效率和積極性,又有力地遏制可能出現的貧富差距過大、社會公平正義遭到破壞的問題。具體而言,一是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實行按勞分配,即以勞動為尺度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是對私人剝削和平均主義的否定,能夠調動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消除剝削和防止兩極分化,維護社會公平﹔堅持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則是為了更好地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調動各經濟主體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二是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高度注重公平。例如,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和就業優先戰略,以保証廣大勞動者能夠參與勞動﹔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為貧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轉移支付注重對中低收入階層和老少邊窮地區傾斜,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等領域,推動社會均衡發展、協調發展,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發展的成果。需要指出的是,公平與效率並不是彼此對立而是辯証統一的,一味追求經濟效率而不注重分配公平反而會阻礙經濟發展。我國經濟長期能夠實現較快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夠注重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4.通過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促進國民經濟有序協調發展。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一個突出特征就是生產資料私有制下社會生產處於無政府狀態,政府這隻“有形之手”的作用難以有效發揮,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而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基礎則使得社會主義國家有能力根據國民經濟發展要求配置社會資源,根據市場需求、產業發展趨勢、技術成長規律制定經濟發展戰略、指導方針和產業政策,從而克服市場配置資源所固有的盲目性和自發性問題。國家規定發展規劃,意味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存在一定的、必要的計劃性,政府能夠結合國民經濟發展的長期和短期發展目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把握市場經濟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作出前瞻性指導性決策,合理促進社會資源和生產要素流動,指導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相對於資本主義國家宏觀調控隻關注短期經濟波動、調控手段一般隻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而言,我國這種囊括規劃、產業政策等多種手段的宏觀調控模式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利於保証國民經濟穩定持續健康發展和地區之間發展的平衡性與協調性。在我國的實踐中,發展規劃的導向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布局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引導社會資源流向規劃所確定的方向和行業﹔實施精准的產業政策,主要是選取對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帶動示范效應的技術和產業,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集中突破,提升國家的整體創新能力和價值鏈上的位置﹔實施區域發展戰略,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引導社會資源流向特定區域和地區,實現區域之間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如西部大開發戰略、東北振興、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發展戰略。

三、開辟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新境界

市場經濟是高度資本化的商品經濟,這就決定了市場經濟運行規律不僅包括商品運動規律還包括資本運動規律,而且資本運動規律起主導性作用。資本的運動在促進生產力快速發展、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同時,也會帶來許多負面作用,如市場失靈、生產過剩、收入兩極分化,等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嚴重弊端本質上在於資本主義制度服從和服務於資本的力量,造成資本邏輯主宰社會的方方面面,資本的負面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展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是要讓資本服從和服務於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意味著,應該讓社會主義制度支配資本的運動,而不是相反,應該提高駕馭資本和運用資本的能力,真正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兩方面的優勢都發揮好。

1.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形成強大的公有制經濟和充滿活力的非公有制經濟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局面。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既確保了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也意味著國民經濟中佔主體地位的公有資本牢牢掌握在黨和國家手中,成為黨和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成為遏制私人資本發展所造成的負面效應的重要力量。為此,一方面,要壯大集體經濟,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發展集體經濟組織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突破口。另一方面,則是按照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要求,深化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改革,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把國有企業建設成為既堅持社會主義原則又能夠深度融入市場、適應市場經濟運行規則的重要力量。強大的國民經濟離不開充滿活力的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對於非公有制經濟,一方面要鼓勵和支持其發展,破除各種阻礙非公有制經濟特別是民營企業有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的市場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能夠有效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為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服務的體制機制,有效規避私有資本發展所帶來的弊端。

2.在實踐中不斷深化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認識,建立政府與市場相輔相成、高效良性互動的體制機制。科學准確定位政府與市場的作用,是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不能陷入“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新自由主義思維,也要破除政府可以完全取代市場作用的傳統認識,政府與市場並不是互為對立而是互為條件、辯証統一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則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在政府與市場上,當前我國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政府作用發揮不夠好,政府不作為和亂作為現象並存,既導致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如市場秩序不規范,市場規則不統一、市場競爭不充分,也導致政府該承擔的市場監管、宏觀調控、民生建設和社會保障等職責沒有充分履行好。對此,應該在深刻認識和把握市場與資本的規律基礎上,把政府該管的管起來、該放的放下去,構建市場有效和政府有為的體制機制,建設現代經濟體系。

3.構建支撐創新引領發展的制度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社會主義相對於資本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為社會主義的生產力要比資本主義更快一些、更高一些。這也就意味著,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我國應該相對於資本主義國家具備更加完備的促進創新驅動發展的制度體系,具有更強的國家創新能力。歷史昭示現實,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戰場是德國和美國,但事實上引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技術大部分都誕生於英國,英國最終喪失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主導權的主要原因則在於其教育制度、人才培養制度、法律金融等制度不利於新技術的運用和發展,而德國和美國卻抓住了歷史性機遇,建立了能夠適應新技術發展要求的制度體系,從而一躍成為世界強國。當前,我國的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正在大幅度提升,但是與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在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孕育興起之際,我們應該堅持創新強國戰略,堅決打破各種阻礙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打破各種利益藩籬和陳舊觀念的束縛,建設以是否有利於創新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為衡量標准的制度體系,打造一流的培養人才和吸納人才的體系,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科學、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

4.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堅持人民立場和共同富裕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政黨和國家之間的根本區別。我國經濟社會能夠長期處於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制度安排中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部署工作和制定政策都能夠牢牢堅持人民立場,從而妥善處理好了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我國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社會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突出﹔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社會公共品的供給與人民群眾的需要之間有很大差距等。從國內外的經驗教訓來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否能夠處理好,直接關系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一些國家和地區之所以出現經濟危機和經濟停滯、社會沖突加劇甚至陷入動蕩、極端意識形態泛濫等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妥善處理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廣大人民群眾沒有普遍享受到經濟社會的發展成果。相對於資本主義社會,我國在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上具有天然的制度優勢。我們應該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切實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和共同富裕原則貫徹到發展方式和制度安排上,特別是在民生建設和社會保障上要堅持政府主導而不是市場決定的原則,真正讓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5.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把黨建設的更加堅強有力。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確保了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屬性﹔一個堅強有力的黨,是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根本保証。當前,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陷入國家治理能力衰敗境地的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政黨治理能力的衰敗,無論是何種性質的政黨,都是黨紀鬆弛、丑聞迭出,商品交換原則大行其道,政黨的生機和活力遭到嚴重腐蝕。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我國,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得到全面加強,黨的政治生態實現全面優化,黨內政治生活呈現新的氣象。但是,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黨的建設仍然任重道遠。我們應該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從思想上和制度上同向發力,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用風清氣正的黨內政風引領和帶動向上向善的家風民風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我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社會主義’這個定語。之所以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堅持我們的制度優越性,有效防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弊端。”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証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超越傳統計劃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最先進的經濟制度和體制,其先進性就在於,它既充分地發揮了社會主義優越性,又充分發揮了市場經濟優越性,這兩種優越性的有機統一,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迸發出巨大的活力和無限美好的發展前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實踐,不僅將使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繼續在全世界保持領先的發展勢頭,而且也必將對於世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對於人類社會未來發展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者單位:紅旗文稿雜志社)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