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毛
2018年01月12日08:19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十九大在精准判斷國際國內新形勢、科學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的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從而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新目標、新任務,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表現出了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巨大勇氣。這種勇氣源自何處?底氣在哪裡?怎麼認識理論創新的勇氣與底氣的內在關系呢?
理論創新是科學理論的本質與生命
人類社會的進步總是與理論創新相伴相隨,社會的重大轉型無不以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為支撐。歐洲從中世紀神統治人的黑暗時代解放出來而步入近代社會,得益於文藝復興運動確立人的主體地位。沒有解放人的理論橫空出世,神統治人的歷史還將繼續延伸,甚至會改寫世界歷史。170年前,兩位德國的年輕人聯袂創作《共產黨宣言》,以磅礡的氣勢宣布資本主義的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實現了人類思想領域的革故鼎新,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正是有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工人階級及其政黨才掌握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才認清了自己的使命與擔當,從而實現了社會主義運動從自發到自覺、從空想到科學的鳳凰涅槃,揭開了社會主義新的一幕。証實了列寧“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的至理名言。
理論是對自然和社會知識的系統總結,目的在於把握自然和社會發展內在的本質聯系。當理論進入了正確認識自然和社會的自由王國時,理論引領、指導實踐的巨大魅力就會充分地釋放出來。然而,理論的創立與構建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觀和客觀的制約,因此,理論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就不可能一勞永逸,理論掌握真理具有相對性和非至上性,都有不足乃至缺陷。所以,任何理論都需要豐富、發展和完善,需要結合新的實踐、新的需要進行創新。創新是理論的本質所在、生命所需。馬克思主義同樣如此,經典作家一再告誡我們,他們的理論不是教義,而是方法。我們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看作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應該作為認知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立場、觀點與方法。要不斷地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創新與發展,永葆馬克思主義的生機與活力。堅持馬克思主義是前提,發展馬克思主義是境界,“不如馬克思主義”“等於馬克思主義”都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隻有與時俱進發展馬克思主義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從來不封閉自我、靜止自我、孤立自我,而是以開放的、運動的、普遍聯系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理論。正是不斷地創新馬克思主義,才有馬克思主義的俄國化、中國化,才有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馬克思主義能動指導實踐的價值充分地發揮出來。
理論創新需要無所畏懼的膽識與勇氣
理論創新極具開創性和開拓性,缺乏勇氣、瞻前顧后的精神狀態無法創新理論﹔因循守舊、亦步亦趨的凡夫俗子、懦夫懶漢不可能創新理論。隻有不畏權威、尊重實踐、不唯上不唯書的時代弄潮兒才能創新理論、發展理論。寫作《共產黨宣言》時,馬克思30歲,恩格斯28歲,這兩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宣布現存制度的滅亡體現出來的就是一種豪邁的理論創新勇氣。理論創新的勇氣有三個維度,一是堅持實踐第一、實踐至上的勇氣。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人的認識由實踐而來、為實踐服務、被實踐檢驗,實踐是創立理論、創新理論的終極源泉,離開實踐,理論永遠是灰色的。理論隻有植根於實踐才會生機盎然、永不凋謝。尊重實踐,就要敢於打破條條框框、挑戰權威和經典,這就是創新的勇氣。二是要有積極懷疑、自我否定的勇氣。理論創新是飛躍和質變,沒有質的突破就無所謂創新。因此,理論創新既要有繼承前人的思想境界,又要有超越前人的理論勇氣,更要有自我革新、自我革命、自我否定的博大胸懷。馬克思和恩格斯總是通過再版自己的著作修訂不合時宜的觀點,公開承認自己認識的不足與論述的缺陷和錯誤,這種不計個人名利與得失的勇氣為我們創新理論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三是要有站在時代前列、具有世界眼光的勇氣。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勢不可擋,歷史總是遵循自己的邏輯不斷地發展和進步,推動社會處在新的時期、新的階段、新的時代,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思想,新的實踐呼喚新的理論,隻有站在時代前列、具有世界眼光才能順應潮流、創新理論。
理論創新的勇氣源於理論創新的底氣
理論創新既要有勇氣,更要有底氣。作為成熟政黨的理性行為,理論創新極具自覺性、規范性、嚴肅性。不負責任的胡編亂造、隨心所欲的簡單否定、實用主義的斷章取義都是理論創新的天敵,隻會混淆是非、分化思想甚至改旗易幟、動搖基礎。理論創新的勇氣源於理論創新的底氣,沒有底氣的勇氣是魯莽與沖動,無法帶來理論的發展、完善和創新。隻有准備充分、時機成熟、底氣十足,創新理論才會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應運而生。底氣取決於實踐需要、思想基礎和標志性的人物。當資本主義經過200多年的萌芽和發展之后,其內在的矛盾越來越顯現,工人階級迫切需要新的理論來武裝自己,馬克思恩格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時代前列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列寧深刻剖析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尖銳化程度,判斷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提出世界處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創立了列寧主義。毛澤東和鄧小平分別把握時代特征、時代主題、時代任務和策略,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的出現無一不是實踐和時代的需要,無一不是人民的期盼。改革開放40年,中國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變化,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呈現出了許多階段性的特征,主要矛盾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需要以新思想、新理論來指導。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時代的制高點上,集中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智慧,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燦爛的真理光芒。由此可見,理論創新的勇氣建立在底氣的基礎之上,缺少底氣的理論創新必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作者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