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

2017年12月29日09:2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標題: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形成共識,要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祖國的發展事業提供智力支持。當智囊,辦智庫,蔚然成風。這符合社會進步的大方向,受到全社會支持。隨著社會發展與變化,智庫建設要有新的目標、新的方式、新的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這為新時代智庫建設指明了方向,應堅決貫徹落實。

適應新時代。現代智庫,作為以公共利益為研究導向,以社會責任為研究准則的專業研究機構,首要特征在於時代性,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個新判斷昭示,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推動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日益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加強新型智庫建設,必須適應這個新時代,准確把握社會前進的大勢、大局以及參照坐標,才能有針對性地研究中華民族“強起來”進程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解決新的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辦法、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對策,發揮出智庫應有的積極作用。

承擔新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他要求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體現在智庫建設方面,就必須摒棄“智庫隻為領導決策服務”的片面性觀點,努力實現服務的全方位——既要向黨政領導機關提供決策咨詢,也要把服務轉向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滿足人民廣泛的智力需求。當前,智庫建設尤其要注重把服務決策和服務社會公眾結合起來,在決策機構和政策受眾之間搭建橋梁,成為決策方案優化、決策質量提升、政策舉措落地的重要推動力量。一方面,智庫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對群眾智慧進行集中儲存、梳理加工、提純轉化,真實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新視角,打開新路徑,提出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最佳方案”;另一方面,智庫通過對黨和政府重大決策內容與背景的深度認知,面向社會公眾,正確闡釋重大決策,做好公共政策話語的轉換工作,增強社會公眾對重大決策的信任感和理解度,進而自覺地貫徹落實,實現決策效益的最大化。

傳播新思想。十九大對新型智庫的定位別於以往,是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語境中部署的,要求智庫在“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過程中,充分發揮輿論引導、社會服務的重要作用,特別是“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這表明,全面准確地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新的內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大精深,絕不是隻靠“識字”就能學懂弄通的。為了新思想“深入人心”,作為智庫,應該在深入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深入群眾進行解讀,答疑釋惑,滿足廣大群眾對掌握新思想的需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同樣要求智庫對人民群眾如何貫徹落實這一思想提供咨詢和建議。

運用新方法。對於智庫研究來說,方法具有根本性。古代的,現代西方的一些智庫,主要方法是靠一些專家學者等“聰明人”呆在屋子裡搞“頭腦風暴”,拿出主意和方案。這對於我們所要建設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顯然是過時的。根據新時代、新任務的要求,智庫建設必須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方法,“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傾聽群眾呼聲,掌握真實情況,廣泛調研,潛心研究”,這樣才能“不斷拿出具有真知灼見的成果”,打造出決策咨詢的“最強大腦”。

(執筆 邵景均)

(來源:中國行政管理)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中國行政管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