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商品衍生品市場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李正強

2017年12月29日08:30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商品衍生品市場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核心閱讀

以場內期貨、場內期權和場外互換市場為主要內容的商品衍生品市場是現代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格發現與風險管理的內在功能對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建設多元開放、運行高效的商品衍生品市場,為國內外生產與貿易活動提供以人民幣計價、公開透明、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宗商品價格,對於改善宏觀調控、提升國內生產與貿易企業管理價格波動風險水平、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現代意義上的商品衍生品市場產生於19世紀中葉美國的芝加哥(全球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經過近17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以期貨、期權和互換為主要內容的衍生品市場格局,成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等基本功能,極大地豐富了現代金融體系的功能,對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商品衍生品市場能夠提升實體經濟發展能力

衍生品市場發現的期貨價格能夠在宏觀層面幫助預研預判經濟形勢,改善宏觀調控。商品衍生品市場以期貨交易所研發上市的標准化的商品買賣合約(合同)作為交易標的,通過參與各方在期貨交易所集合競價交易,產生大宗商品未來一定時期的商品期貨價格。該未來價格是市場參與各方對主要商品價格預期的綜合反映,便於觀察和分析商品市場的價格波動,可以改變單純依據相關機構採集的現貨價格(只是過去信息的綜合反映,也不夠完整連續)預測未來某一領域和宏觀經濟走向的狀況,更為有效地揭示、預判宏觀經濟的運行走向,提高宏觀調控的預見性和有效性。

衍生品市場的價格公開透明,成為商品貿易的定價依據。商品衍生品市場形成的期貨價格是通過公開競價交易出來的價格,具有公開透明特點,可以為生產、貿易等實體企業提供實時、權威的參考價格。以商品期貨價格為基礎的基差貿易方式在商品交易過程中逐漸被廣泛使用,“期貨價格+升貼水”已經成為許多大宗商品國內、國際貿易的主要定價方式。

企業可以通過在衍生品市場套期保值操作來管理原材料或產品價格波動風險,實現穩健經營,提高運營效率。微觀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始終面臨原材料等要素價格上升引發的成本提高或產品價格下跌導致的經營收入下降風險。通過對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的有效利用,進行套期保值操作,可以改變被動接受原材料或產品價格波動風險沖擊的局面,進而保持生產經營活動的持續穩健。

衍生品市場可以為對沖進出口產品價格大幅波動風險提供有力支持,對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大國,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日益受到大國博弈和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影響,進口產品價格上升、出口產品價格下跌的風險直接影響到國家經濟安全。通過及時有效參與、利用衍生品市場,可以有效對沖國際貿易價格波動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衍生品市場是我國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大幅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有效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有效抓手。近40年的改革開放,人民幣在國際貿易計價、結算和世界貨幣儲備中的地位依然不高,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緩慢,與我國已經成為大宗商品生產、貿易、消費大國的地位不相匹配。究其原因,與我國沒有能夠向全世界提供以人民幣計價的公開透明、有代表性的大宗商品中國價格有直接關系。而解決了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的人民幣定價問題,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與世界貨幣儲備中的地位才可順利、有效提升,進而對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貿易秩序,有效參與全球治理具有極為重要的直接推動作用。

我國具備加快發展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場的基礎和條件

政府機構、實體產業界、新聞媒體以及社會各方正在形成廣泛共識,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場獲得了更多的認可和支持,具備了快速發展的良好環境。

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行之有效的發展理念和監管機制。在中國証監會倡導和強力有效監管下,以規范化的期貨交易所為主體的商品衍生品市場逐步形成了“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宗旨,以安全平穩運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為前提”的發展理念。比較完善的法規體系也已基本形成,同時建立起了適合中國國情、運轉有效的監管體系,增強了防范和化解衍生品市場風險的能力。期貨交易所與監管機構之間高度協同一致,大大減少了監管博弈,避免了歐美市場長期存在的監管博弈內耗,監管效率高、效果好。

市場整體發展平穩有序,交易工具和品種不斷擴大,市場運行質量不斷提升。我國上海、大連和鄭州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通過多年的發展創新,產品工具體系日漸豐富。商品期貨和期權交易規模多年持續快速增長,市場流動性保持在合理水平,期貨期權品種交易、清算與交割流程順暢有序,市場運行質量穩步提升,連續十多年沒有發生重大和系統性風險事件。

期貨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獲得更為廣泛的認同。首先,商品期貨價格與對應的現貨價格波動高度擬合,較好地揭示、反映實體產業運行情況,沒有發生期貨價格長期、嚴重偏離實體產業的情況﹔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開始採用“期貨價格+升貼水”的定價模式進行原材料的採購或產品銷售,有效促進了國內貿易模式的升級﹔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場價格受到普遍關注,市場影響力不斷增強,保險公司開始基於期貨市場形成的期貨價格開發農產品價格保險產品,政府宏觀決策部門開始利用衍生品市場價格信息預研預判經濟形勢。其次,越來越多的國有、民營實體企業通過利用期貨或期權等衍生品工具開展套期保期業務,管理原材料和產品價格波動風險。再次,國內幾個期貨交易所持續不斷地面向實體產業普及宣傳利用衍生品市場管理價格波動風險的理念與技能,推動期貨行業探索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模式。

我國商品衍生品市場存在的短板

應當看到的是,我國商品衍生品市場總體上還是相對單一、封閉的市場,與境外成熟市場相比還有差距,與我國實體經濟風險管理需求、對外開放總體格局不相適應。

在衍生工具和產品方面,目前商品期權才剛剛起步,還沒有商品指數及復合型衍生工具﹔已上市的期貨、期權品種數量還不夠豐富,像原油、生豬、航運等大宗商品期貨至今沒有上市,這與歐美衍生品交易所數百個交易品種相差巨大﹔我們也隻有場內市場,像互換這樣一種海外廣泛使用的場外風險管理工具還在研究摸索階段。

商品衍生品市場仍然是一個封閉的市場。我國商品衍生品市場的客戶和業務僅限境內,境外客戶還無法直接參與交易,這可能是國內金融市場唯一沒有開放的領域,由此導致我國期貨交易所形成的大宗商品價格不被海外機構認可。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貨物進口國,我們隻能被動地接受歐美交易所形成的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嚴重制約著我國在大宗商品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制約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在市場結構與運行質量方面也存在較大缺陷。國內商品衍生品參與者結構“三多三少”的特征非常明顯,即個人投資者數量多,法人機構少,產業客戶參與不足﹔而產業客戶中民營企業多、國有企業少﹔貿易流通企業多、生產加工企業少。這種結構制約著期貨、期權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同時,我國期貨合約的連續性較差,近月合約不活躍、主力合約不連續等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影響著市場運行效率與價格發現功能的有效發揮。

加快建設多元開放的商品衍生品市場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這是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根本遵循。應當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在保持市場安全平穩運行的前提下,加快建設多元開放的商品衍生品市場。

一是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這個根本宗旨,加快商品衍生品新品種、新工具的創新上市步伐。盡早上市原油、生豬、航運等大宗商品期貨品種,增加商品期權品種,加快建設場外市場,形成期貨和期權、場內和場外的多元市場結構,拓寬期貨、期權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領域,鼓勵支持更多實體企業利用期貨、期權市場管理價格波動風險。二是加快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進程,積極引入境外投資者,為大宗商品國際貿易提供以人民幣計價的公開透明和有代表性的中國價格,提升大宗商品的中國定價能力,維護國家經濟權益,也為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盡到中國的義務和責任。三是切實做好市場監管和風險防范,充分發揮集中統一的監管優勢,完善交易所風險控制措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確保商品衍生品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四是持續不斷地完善市場運行制度安排,改善市場參與者結構,提高市場運行效率。

(責編:孫爽、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