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人要獲得自由就要認識和遵從必然,擺脫任性,從而使必然成為自由的一個環節

正確認識和理解“自由”

仇曉潔

2017年12月22日09:11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正確認識和理解“自由”

什麼是自由?如何實現自由?這是馬克思主義同非馬克思主義理論爭論和實踐斗爭的焦點之一。從哲學角度看,自由和必然的關系是哲學上一對重要矛盾。

非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熱衷於從神學以及人的思維、理性、意志等方面論証“何為自由”。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最先提出“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的觀點,但他只是把自由歸結為被動地認識必然性。這樣理解,自由實際上已消失於必然之中了。黑格爾對斯賓諾莎的命題進行了改造,但他蔑視實踐,所追求的自由只是精神上的自由。

而馬克思主義不是這樣認為的。馬克思主義以辯証唯物主義為基礎,認為人要獲得自由就要認識和遵從必然,擺脫任性,從而使必然成為自由的一個環節。同時強調,人在尊重必然的情況下,才能達到自由。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探索自由與必然的關系道路上實現了革命性的突破。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自由不會與思維、理性、意志、欲望無關,但是,如果人們不能科學認識思維、理性、意志、欲望實現的規律、條件和限度,一味強調主觀意志的至上性、任意性,追求所謂無拘無束的自由,那麼,堅硬的客觀條件和冰冷的客觀規律一定會破滅其美好願望。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出版序言中把客觀規律稱為“鐵的必然性”,在客觀規律面前,不要說個人,就是整個階級也不能無視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自由不在於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於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意識自由只是借助於對事物的認識做出決定的那種能力。”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們要想獲得自由,隻能從根本上改變資本主義制度,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這樣才能在得到經濟自由的同時,得到政治自由、社會自由和精神自由,乃至成為社會和自然的主人。

認識並理解“自由”,有助我們識別“偽自由”。“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觀念被某些人包裝為“普世價值”后,便拿來作為莫裡遜氏丸(即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企圖醫治“中國病”,這顯然是荒謬的。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自由是以金錢為前提條件的往往缺乏生存保障的虛假自由,即如馬爾庫塞所說的,“那些畢生靠勞作養家糊口的人不能過一種人的生活”。這種境遇談何自由?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國家中的人的社會關系“不是表現為人們在自己勞動中的直接的社會關系,而是表現為人們之間的物的關系和物之間的社會關系”。這就決定了自由的本質和前提條件。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還提到,人類的自由並非在“理性所決定和所容許的范圍內”實現的,而是在“現有的生產力所決定和所容許的范圍內”實現的。所以,我們黨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深化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正是為了最終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必須相信,隻有建立在豐富的物質且又符合客觀社會規律基礎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責編:孫爽、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