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焰軍
2017年12月19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個明確,不僅使我們對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任務有了全面而清晰的認識,而且為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增強實現任務的精神動力提供了理論指導。
堅持總體布局,推進全面發展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全面發展的布局。
首先,這個總體布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長期探索形成的經驗結晶。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來看,這樣一個布局並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我們一開始首先是要解決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所以集中發展經濟是我們的首要選擇。在發展經濟過程中,要保証其正確的發展方向,保証經濟發展的目標能夠真正使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實惠,保証廣大人民群眾在推進經濟發展中能夠有足夠的生產積極性,就必須有精神文明的發展。為此,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兩個文明一起抓”“兩手都要硬”,成為我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越來越被放在突出位置。特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后,經濟的發展對法治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沒有健全完善的法治保障,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健康發展。於是,中國共產黨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政治文明成為我們發展整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社會的利益格局、組織形式逐步發生巨大變化,原來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社會管理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社會服務體系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建設和發展的需求,必須建立健全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管理、社會保障、社會服務體系,社會建設進一步成為我們整體布局的又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像一切建設現代化的國家在發展工業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樣,我們在發展工業化過程中也遇到了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問題,甚至更為嚴重,包括大氣污染的問題、生態保護的問題、資源短缺的問題、環境惡化的問題,等等。如果不把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提上重要議程,經濟社會發展造福於民的目的就很難完全實現。於是,生態文明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的組成部分。由此,形成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從時間上看,這樣一個布局的形成前后歷時三十多年,是實踐經驗的總結。
其次,這個總體布局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根本體現。黨的十九大報告自始至終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立場、宗旨所決定的,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正是這一理念的根本體現。因為隻有堅持這樣一個總體布局,我們才能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十九大報告對社會主要矛盾作了新的判斷和概括,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不僅包括物質生活條件的滿足,還包括政治方面、社會方面、生活環境方面各種條件的滿足,即作為國家主人對更為廣泛深入的政治參與的需要,作為公民對更為公平公正的社會法治狀態的需要,在社會建設方面對社會治理、社會保障、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環境方面對良好生態、對綠水青山的需要,等等。所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經驗,特別是三十多年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並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來保証這一總體布局在實踐中得到貫徹落實,從而不但在經濟發展,同時在民主法治建設、文化建設、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生態文明建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贊揚。
再次,這個總體布局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經濟社會發展是有規律的,順應了規律,才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與人民需要的多方面多層次緊密相連,經濟社會也要多方面多層次協調發展。如果不能保持協調發展,發展出現畸形和不平衡,那麼經濟社會本身就會因為不能再適應人的需要或自身內部的各種需要而難以為繼。包括資源的瓶頸、環境的瓶頸、勞動力的瓶頸、銷售市場的瓶頸、技術升級的瓶頸等,都會導致經濟社會發展的停滯和倒退,比如資源枯竭導致能源不繼,教育落后導致人才不濟,社會不穩導致矛盾重重,法治落后導致秩序混亂,等等。所以,我們在長期探索中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論探索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正因為我們把握了規律、按規律辦事,這些年來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才不斷取得預期成功。
堅持戰略布局,突出發展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突出了我們的發展優勢,為我們實現既定目標、保証長遠發展奠定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堅實基礎。
首先,戰略布局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既定目標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到2020年建黨一百周年前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八大確定的目標。黨的十八大召開之時,我們距離實現這樣一個目標在時間上隻有8年。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要如期實現這個目標,擺在我們面前的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還有許多條件需要實現,千頭萬緒、錯綜復雜。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准確把握發展大勢,科學判斷現實矛盾,做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兩大戰略決策﹔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清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道路上的各種體制障礙和思想觀念阻力﹔通過全面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必要的法治保証。正像習近平同志所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如同“鳥之兩翼、車之雙輪”,足見其重要性。之后又在黨風廉政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基礎上,提出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証和組織保証。由此形成渾然一體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其次,戰略布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勢。習近平同志在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時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在當今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政黨具有中國共產黨這樣強大的組織陣容,這樣強大的影響力、號召力、組織力。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抓住全面從嚴治黨這個關鍵,下決心解決好黨內存在的各種問題,使黨的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各方面建設不斷得到加強,使廣大黨員干部的黨性觀念、宗旨意識、理想信念進一步堅定,使全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地得到發揮,無疑是我們完成各項任務、實現既定目標的根本保証。所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下決心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使黨的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使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各種攻堅克難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優勢。
再次,戰略布局體現了黨中央的遠見卓識。何為戰略布局?就是說它不是具體的工作安排,不是一時的權宜之策,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頂層設計和整體布局。戰略布局所涉及的幾個方面,都是關乎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的重大根本問題,都是關系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而且都是管長遠的大事。就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來看,雖然這個目標在2020年就能實現,但我們知道,這只是我們長遠目標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意味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始。所以,仍然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來提供保証,依然是“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戰略布局的遠見卓識。
堅持“四個自信”,保持精神動力
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來支撐。“四個自信”就是這樣的精神動力。
首先,“四個自信”是有深厚群眾基礎的自信。我們之所以對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充滿了自信,是因為它是讓人民群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是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贊成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對於中國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對於中國人生存狀況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任何一個不帶有色眼鏡、能夠公正看問題的人,都會發出由衷的贊嘆。也正是因為這些變化,讓廣大中國人民認識到,隻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讓人民群眾富起來,才能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不僅如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也是廣大人民群眾親自參與創造歷史的過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就是廣大中國人民自己的事。有了這樣的群眾基礎,我們當然充滿自信。
其次,“四個自信”是有堅實實踐基礎的自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實踐的檢驗勝過任何雄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已經在歷史發展中被實踐檢驗証實為是讓中國富起來、強起來,是能夠讓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讓中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寶。中國從一個備受西方列強欺凌的國家發展到具有今天的國際地位,從一個一盤散沙的民族發展到團結統一的民族大家庭,從一個沒有任何工業基礎的國家發展到一個有了自己健全的工業體系並向現代化邁進的國家,從一個人民連基本溫飽都難以保障的國家發展到人民開始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國家,種種事實都說明,中國走的道路、堅持的理論、制度和文化是完全適合中國國情的。有這些經過實踐無數次檢驗的事實作基礎,我們當然充滿自信。
再次,“四個自信”是有寬廣文化基礎的自信。“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深沉、最久遠的自信。我們的自信是建立在五千年綿延不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的自信,是建立在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站在時代發展前列的紅色先進文化基礎上的自信,是對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熔鑄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並吸收各種先進外來文化形成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化的自信。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其他民族具有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文化傳承,沒有哪一個政黨具有在奪取政權的道路上艱苦卓絕奮斗28年的輝煌歷史,也沒有哪一個民族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一個具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踏上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作為一個具有如此文化傳承和文化積澱的民族和領導這個民族致力於現代發展的政黨,我們當然充滿自信。
我們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清醒的自信,是對各種困難和問題具有足夠的估計,對各種挑戰和風險具有足夠准備的自信。這種自信,是一種信念、一種精神、一種意志,是我們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的不竭精神動力。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
相關專題 |
· 《人民論壇》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