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國
2017年12月13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經過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發展,中國社會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偉大時代,新時代需要新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時而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由“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構成,是一個內容完備、意蘊豐富、邏輯嚴謹、內在統一的科學體系。這一新思想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具有全方位、多層次的歷史作用。
民族復興的價值目標引領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追求。民族復興貴在凝魂聚力,重在價值引領。價值引領是民族復興最精微、最深沉、最強勁的內在精神動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這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標志,亦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更是當下為之奮斗的價值目標。在實現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中,這些價值目標具有凝聚民族靈魂、聚集民族力量的引領功能。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價值目標,是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中華民族的最大共識,既超越了各民族具體目標的差異性,又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緊密契合,與現實相聯系,是各民族創造“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共同價值追求,具有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仰規范功能。信仰是實踐主體對某種價值目標極度信服、尊崇和遵從,並以之為一種行動准則的精神活動。它表現為人們對其認定的、體現著最高生存價值的某種對象的由衷信賴和執著追求。正是這種由衷信賴和執著追求,生成了信仰者持久而強勁的精神動力。信仰規范實質上是一種精神規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撐”。
中國社會倡導的理想信念和信仰,是理性的、科學的、可實現的信仰,是具有層次差異並相互銜接的信仰體系。就其內容而言,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現實理想﹔就其時空效應來說,共產主義是最高層次、最持久的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宏偉而遠大的信仰,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具有最大共識性、普遍性和現實性的信仰。社會主義現代化信仰與共產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是緊密相連的,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共產主義信仰的現實途徑和具體道路。因此,信仰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我國當下正在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壯麗事業。從這個意義上講,共產主義信仰正在實現的過程當中。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前行有方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價值目標,凝聚著中華民族實現現代化的力量,引領著中國社會發展的前進方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具有同等的信仰規范功能。“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位一體”共同建設發展。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是“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價值目標,它們共同構建起了中華民族信仰的精神家園,實質上亦成為了文化自信的核心意蘊。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文化自信的核心意蘊上揭示和闡述社會主義現代化價值目標的文化屬性,更加彰顯其科學性、價值性和實踐性﹔亦更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合理性、人民性和正義性。遵循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價值目標,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實踐主體的自覺能動性,是引領全體國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價值遵循。每個個人、每個單位、每個行業、每個民族和每個地區,如果都確立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價值目標,就會目標一致、步伐協調,組織起浩浩蕩蕩的隊伍,開展起轟轟烈烈的現代化運動,形成“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壯闊局面,形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著共產主義理想進發的巨大洪流。
民族復興的思維時空導向
一個民族要想站在世界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科學的理論思維。凡是在歷史上作出過重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民族,都是以先進的思想、科學的思維作為行動的向導。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同樣需要科學的思維導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涵著深邃而靈動的科學思維,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提供了思維導向。
如果說價值目標確定了民族復興的質的規定性的話,那麼,思維導向則決定著民族復興的高度、力度和厚度等量的規定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闡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証等基本問題。這一新思想將初心與使命、歷史與現實、現實與未來、認識與實踐、理論與實際、黨與人民、民族與國家、國際與國內等豐富內容相結合,充滿了辯証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浸透著創新思維、辯証思維、系統思維、戰略思維、人民思維、實踐思維、歷史思維、底線思維等思維方式。這些思維方式彰顯著認識和理論上的反思導向、創新導向和超越導向,為民族復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反思導向主要體現了思維時空的歷史緯度。反思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從歷史中吸取智慧和能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民族復興提供了歷史注腳,開辟了廣闊道路。
創新導向主要體現思維時空的現實緯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現實問題為導向,以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為宗旨,不斷創新豐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創新思維不僅具有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更重要的是勇於修正錯誤,破除了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民族復興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開創了民族復興的現實道路。
超越導向主要體現思維時空的未來緯度。超越各民族當下的具體特殊性,從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整體性上規劃未來﹔超越歷史的局限性,從局部的或暫時的不足甚至錯誤當中走出來。從而不斷超越,面向未來﹔不斷前進,創造未來。“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必須“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最大限度和最高品質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民族復興的實踐行動方略
民族復興是中華民族的具體實踐行動創造出來的。如果說價值目標引領是民族復興“朝著走”的方向和目標、思維時空導向是民族復興“抬望眼”的眼界和胸懷的話,那麼實踐行動方略即是民族復興具體實踐行為“照著辦”的原則和遵循。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了理論分析,涉及到一系列重大的基本問題。例如,國有資產、國有資本、國有企業等公有制經濟與各類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公有制經濟與其實現方式的關系﹔政府職能與企業職能劃分的關系﹔發揮市場作用與發揮政府作用的關系﹔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等關系﹔科學創新與技術創新的關系﹔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關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等關系﹔中華民族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外部安全與內部安全、國土安全與國民安全、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與共同安全等關系﹔質量與效益的關系﹔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現代農業、現代農村、現代農民的關系﹔宏觀調控與微觀活力的關系等,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提供了原則性實踐行動方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倡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更是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民族復興給出了切實可行的具體實踐行動方略。
一是注重創新、追求綠色。毋庸贅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因此,必須“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綠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在要求,“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因此,必須“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二是協調合作、競爭開放。協作產生新的生產力,協調合作是現代化生產方式的客觀要求。協調發展和開放發展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精神稟賦,亦是其實踐行動方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統籌協調推進的整體,協調合作同樣是現代化生產大系統、大關聯的客觀需要,是形成強大合力的必要條件。作為現代化的實踐行動方略,協調發展還突出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人與自我的統籌協調﹔注重“五位一體”現代化之間的統籌協調﹔注重中國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之間的統籌協調。協調合作與競爭開放相輔相成。協調合作不是無原則、無差別的等同,而是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基礎上的自覺行為,是蘊涵著競爭意識的創新行為。協調是有原則的競爭、有差異的合作,是與開放相關的有序協調。開放才能形成多樣要素的協調,開放是有差異、有競爭、有合作協調的必要條件。
三是共同富裕、成果共享。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共享精神彰顯中國現代化的根本目的。共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豐碩成果,讓改革發展紅利惠及全體人民,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的和歸宿。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這就是說,“保証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綜上所述,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就能在全社會、各民族、各行業全方位地形成創新驅動、協調有序、綠色發展、競爭開放、成果共享的現代化新局面。這是實現民族復興、取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有效實踐途徑。
(作者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武漢晴川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的講話》,《光明日報》,2015年3月1日。
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7年10月27日。
③《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相關專題 |
· 《人民論壇》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