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際關系和外交戰略的重要論述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7年12月08日08:1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圖為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舉行地——廈門。新華社發

  參觀者在第七屆濱海文創展交會上參觀。本屆文創會設置了“一帶一路”國際文化交流等展區。新華社發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及時出版發行,為我們深入學習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提供了權威讀本。而其中關於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的系列重要論述,對於我們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國際關系和外交戰略思想,並以此為指導來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深化面向新時代的中國外交實踐,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中國必須構建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

  伴隨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安全、文化關系網絡越織越密,世界各國日益聯結成一個高度相互依存的整體。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必須立足我國文化傳統與發展實際,以全球的視野、高超的智慧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構建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

  發揮中國智慧構建良好大國關系,為推進偉大事業筑牢基礎。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大國關系的互動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際體系的走向,影響各國發展。建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構建良好大國關系,是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一步推動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歷史思維和著眼未來發展的遠見卓識,堅持和平發展理念,提出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將我國大國外交帶入了一個新境界。

  彰顯中國作為促進大國良性互動,拓寬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建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就是要超越零和博弈、冷戰思維等舊觀念,促進大國關系穩定發展、良性互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思想與戰略付諸實踐,以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妥善處理與各國之間的分歧矛盾,不斷充實大國合作伙伴關系的戰略內涵,努力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深入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取得新的進展,中歐四大伙伴關系及中國同金磚國家的團結合作不斷深化,為我國尋求與各大國更加深入廣泛的合作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

  依托中國力量助推總體和平穩定,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種干擾。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主題,但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而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實力轉型,國際舞台上中國力量的增長,使中國能夠而且應當在促進國際和平、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上發揮更大作用。立足建設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理念,在實踐上推動大國關系向和平共處、和諧共生的方向發展﹔倡導處理南海問題“雙軌思路”,在堅決維護國家主權與利益的同時促進地區和平穩定﹔深度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積極維護沖突地區平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有這些,有力促進了國際和平與穩定,也為排除干擾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創造了良好條件。

  展示中國擔當維護世界公平正義,爭取更加廣泛的國際支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外交,加強國際經濟合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反對濫用經濟制裁﹔伸張國際正義,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反對以任何形式干涉別國內政﹔積極參與合作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主張標本兼治,反對搞雙重標准等等,有力推動了國際關系的民主化,逐步走出了一條國與國交往的新路子,初步構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我國的發展道路和國際主張贏得了廣泛認同。

  合作共贏是新型國際關系的核心理念

  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關於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系列重要論述,首先必須把握合作共贏這一核心理念。隻有將維護人類共同利益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出發點,加強國際互動與協調合作,才能在增進共同利益中實現各國更好的發展。

  這種關系是對話而不對抗的新型關系,要求在求同存異中擴大全球利益。在國際體系正發生革命性變革的新時期,各國空前的相互聯系、交流和依存程度,使沖突與對抗性關系的成本代價難以估量,和則兩利、斗則兩傷與求同存異、合作對話,越來越成為普遍共識與優先選擇。順應這一潮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走對話而不對抗的國際交往新路,在處理中美、中歐、中日等系列國際關系中,超越我國與西方國家在經濟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發展模式等領域存在的差異,堅持以平等對話解決爭端、以相互協商化解分歧,不僅增進了共同利益,而且有效地維護了國際和平大局,擴大了全球利益。

  這種關系是結伴而不結盟的新型關系,要求在平等協作中應對共同挑戰。著眼人類共同發展,構建以命運共同體為目標、以共同利益為基礎的新型國際關系,正是旨在打破因結盟而沖突的歷史周期性魔咒。在當今世界聯系日益緊密而地區范圍沖突不斷,尤其是在恐怖主義、重大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威脅蔓延的新環境中,隻有在相互尊重、平等協作下構建更加廣泛的新型伙伴關系,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才能走上一條共同繁榮與發展之路。

  這種關系是依存而不依附的新型關系,要求在相互尊重中實現自主發展。當今世界是一個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但這種依存是以尊重各國利益、平等合作、和諧共生為前提,通過對話協商、互通有無、交流互鑒,“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依存而不依附,獨立而不獨佔獨享,是達成合作共贏的必然要求。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其核心正在於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反對以強凌弱,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各方利益,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促進共同發展,致力於實現雙贏、多贏、共贏。

  這種關系是互惠而不互害的新型關系,要求在互信互利中促進各國繁榮。確保國際交往中的公正透明、互信互利,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隻有秉承我為人人的義利觀,才可能達到人人為我的共贏局面。正是在這一核心理念的指導下,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設立絲路基金等,發展出互助、互惠、共贏的世界性共享機制,使所有參與其中的國家都能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推動全球經濟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進而為促進各國繁榮作出中國貢獻。

  努力抓住歷史機遇,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發揮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必然要求我們抓住國際體系變動帶來的新機遇,推動全球治理從話語體系到治理規制與方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我國發展和世界和平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把握思想文化交流交融頻繁的機遇,引導全球治理話語體系的轉換。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首先要求打破發達國家的“一言堂”模式,重構全球治理話語體系。在新時代,需要我們繼續支持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全球性國際組織發揮作用,在深度參與國際事務、變革全球治理體系、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中貢獻中國智慧,進一步豐富話語內容體系﹔大力推動構建穩定、均衡的大國關系和親誠惠容與鄰為善的周邊關系,鞏固與發展中國家關系,並在深化“一帶一路”建設、絲路基金、亞投行等新型合作模式中,進一步拓寬有利於更好體現發展中國家代表性與話語權的話語平台體系﹔全面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將構建新型大國關系與加強民間外交互補,構建新的話語傳播體系,有效引導並推動全球治理話語體系的轉換。

  把握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的機遇,適時推動全球治理主體的變革。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崛起,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國際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與作用不斷提升。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必然促使全球治理主體的多元化發展。順應這一趨勢,中國要進一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支持各國不論大小、強弱都平等有效地參與到國際事務中來,推動全球治理主體的變革,使參與主體更具代表性、廣泛性和合理性,促進國際關系的民主化發展。

  把握國際關系領域多向性拓展機遇,完善深化全球治理的制度體系。對已深度融入全球體系的中國來說,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需要我們抓住國際關系活動領域不斷拓展的新機遇,積極參與對已有的不對等、不公正或難以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制度規制的改革與完善﹔同時,加強對共同開發利用網絡空間、外太空等新領域、新問題的國際制度創設的研究,為構建公正合理、完善透明的制度規范提供中國智慧,擔當好治理規制的構建者與引領者角色,為完善制度體系、深化全球治理發揮更具建設性的作用。

  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日益凸顯機遇,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機制創新。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應當抓住日益凸顯的機遇,打破原有的由發達國家主導全球治理的決策機制,支持擴大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行為體平等參與全球治理規制的制定及決策﹔立足共建共享,打破不加區分地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捆綁在一起的治理責任,秉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推進治理責任分擔機制變革﹔按照各方參與、共同受益的理念,打破利益壟斷與獨享,變革全球治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切實體現各方關切和訴求,更好地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和各國正當權益,以塑造共同價值,增進共同利益,實現共同願景。

  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樹立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

  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中國特色外交實踐,需要中國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在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中樹立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不斷提高自身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在促進自身健康發展中樹立大國形象。切實按照黨的十九大繪就的宏偉藍圖,穩步推進全面改革,促進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並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實施大國方略過程中,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貫徹“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的外交理念,致力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共同繁榮,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為世界作貢獻”。

  在全面參與國際事務中擔當大國責任。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為人類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需要中國更加廣泛深入地參與到國際事務中去,進一步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等各個領域,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規制的完善與變革,以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轉型和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以助推世界經濟復蘇和發展﹔加強文明交流互鑒,以增進各國人民相互理解,促進世界文明的繁榮發展﹔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加強安全合作以構建良好的國際秩序,繼續充分發揮中國作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繁榮發展的穩定器和助推器作用。

  在協調解決熱點問題中展示大國風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前提下,實施積極的外交戰略,堅持以親誠惠容妥善處理周邊關系,既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又以靈活有效的戰略措施,謀求南海問題、中印邊境問題等的和平解決﹔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促成相關國家以平等協商的方式妥善化解矛盾和沖突,充分展示了大國風范。進入新時代,和平與發展雖仍是當今世界主題,但地區沖突頻發、熱點問題不斷,這需要發展起來的中國既審慎又建設性地介入全球和地區熱點問題,最大限度地維護國際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全球和地區安全穩定。

  在推動世界未來發展中貢獻大國智慧。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面對國際社會領域出現的各種新矛盾和新問題,中國實施務實外交,無論是開出加強政策溝通、推動改革創新、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四劑藥方”助力全球經濟治理,提出強化政治投入、強化國家責任、強化國際合作、強化核安全文化“四項措施”打造國際核安全體系,還是倡導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四點原則”建設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等等,都全方位地為維護國際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了更加科學合理的選擇方案。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全球持續發展,需要進入新時代的中國著眼未來世界格局的發展變化,在繼續貢獻中國智慧、全面提供中國方案的實踐中,不斷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趙猛、高鵬、周琦、鄒鵬)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