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全面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基本方略

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7年12月07日10:28    來源:經濟日報

  日前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是深入學習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權威讀本。全面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也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17個專題之一,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領——

  把全面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作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來推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個顯著特點和重大戰略部署。這方面的重要戰略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日前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17個專題之一,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領。

  一、全面依法治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部署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高度重視全面依法治國,將其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力推進。實施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國家治理方式的一場深刻革命,它在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歷史上有著長期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積累,對於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長遠戰略意義。

  全面依法治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1949年,隨著三座大山被推翻,舊法統被廢除,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開始起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並制定通過了一批重要的法律法規,初步構建起社會主義的法律框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掀開了新的篇章。黨領導人民加強立法,制定了多部法律,構建起相對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黨的十五大將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依法治國寫入憲法。這些實踐和探索,打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堅實基礎。

  全面依法治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重要理論和實踐成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和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作了全面規劃部署。五年來的法治建設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立案登記制、巡回法庭、跨區域人民法院和檢察院的設立和探索等過去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盼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重大法治改革事項做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開啟了新征程。在深入總結長期以來特別是五年來我國法治建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把全面依法治國列入“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重要基本內容之一。

  全面依法治國是著眼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長遠設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不僅在物質生活方面,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群眾新需求的迫切需要。在新時代,我們要奮力推進“四個偉大”。其中,“偉大斗爭”需要遵循法治軌道、依靠法治保障,“偉大工程”需要國法和黨紀緊密銜接、有力配合,“偉大事業”內含著法治事業、需要法治強有力支持,“偉大夢想”內含著民主中國、法治中國的夢想。這些說明,隻有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才能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

  二、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本質要求,切實貫徹好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

  牢牢堅持黨的領導,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牢牢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構成的基本政治制度,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牢牢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程序化,讓人民群眾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這些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本質要求。我們要把這些本質要求完完全全、不變形不走樣地充分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實踐中,使全面依法治國始終保持正確方向,沿著健康軌道發展。

  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在我國政治生活中,黨是居於領導地位的。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是全面依法治國最根本的保証。任何否定、放棄黨的領導的言論和觀點都是根本錯誤的,都會導致法治建設走上邪路。

  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人民群眾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開辟、法治理論的創造、法治體系的形成,都聽取了人民的意見,汲取了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民的願望,都有賴於人民的努力和支持。習近平同志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和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刑無等級,清朗了法治空間,純潔了政治生態,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贏得了黨心民心。

  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古今中外的法治實踐告訴我們,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猶如治國理政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法安天下,德潤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依法治國彰顯了公平正義,以德治國凝聚了社會共識。法律是准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必須堅持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依法治國要體現鮮明的道德導向,弘揚真善美,懲戒假丑惡,體現社會主義的良法善治。

  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我國的法治建設必須結合我國的實際,立基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需求,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而決不能照搬國外法治理念和模式。體現中國智慧的3200多萬件司法裁判文書數據庫,得到世界多國的瀏覽和贊揚,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法治進程的堅實腳印。

  三、按照統籌推進的思路,將全面依法治國提高到新水平

  我們要建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國家,目標是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全面依法治國既是重要內容,也是強大保障,必須大力推進。

  統籌推進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的實踐探索主題、理論創新主題和制度建設主題。法治建設探索中,我們把法治實踐升華為法治理論,為我國法治建設提供理論基礎、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又以正確的法治理論指導法治實踐,再把法治實踐中已見成效的做法構建為法治體系,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保持良法善治的法治格局。這就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和法治體系的三者統一,共同構成了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道路指引、理論支撐和制度保障,彰顯了我國法治建設的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也為世界貢獻了法治建設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統籌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國是我國憲法確定的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的基礎和前提,具有統領性。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題中要義,是依法治國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執政理念上的反映。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國,關鍵在於黨能不能堅持依法執政。

  統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憲法確定的宏偉目標。法治國家建設著眼於國家法治建設的頂層設計,並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使法律的生命力和權威在法律實施中得以體現,是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政府是執法主體,承擔執法體制、執法程序、綜合執法和執法責任的權責統一,建設法治政府重在讓政府依法行政、更加廉潔高效地服務於人民。建設法治社會重在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提供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的規范標准,促進全社會形成向上向善的法律信仰和法治氛圍。

  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必須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政府必須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我們要堅持守好司法公正這個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法律要切實得到遵守,必須大力強化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傳播法治知識,樹立法律權威,使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執筆:倪邦文)

(責編:宋美琪、程宏毅)
相關專題
· 中國共青團新聞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