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7年12月01日08:41    來源:求是

原標題: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我們能夠取得經濟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關鍵是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濟建設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出版,其中第七專題是“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為我們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把握新時代的新要求,更加自覺堅定地推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深刻反映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的重要特征。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基於國際經濟發展周期變化的科學判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后,世界經濟進入以長期結構性調整為基礎的經濟增長減速期、貿易發展低迷期,導致我國出口需求增速明顯放緩。伴隨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外部需求萎縮將成為常態,進而帶動我國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高速,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增長動力更多放在創新驅動和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上來,要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基於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准確把握。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經濟總量躍升為世界第二,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創造了發展奇跡。然而,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我們在發展中遇到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國際經濟發展周期變化下我國經濟結構重大調整和發展環境深刻變化的必然結果。我們要准確把握經濟發展大勢,既看到經濟增速換擋的表象,更要從本質上把握發展方式轉變、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的趨勢,推動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基於我國仍處於重大戰略機遇期的理性抉擇。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盡管我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沒有變,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這就要求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在著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中主動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新發展理念是其重要內容,是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行動指南。

  新發展理念提供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思想指導。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決定了我們必須更加注重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積極創造出新的增長空間。堅持創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堅持協調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著力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堅持開放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堅持共享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新發展理念回應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本質要求。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我們要著眼於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和長遠性問題,強化綜合治理導向,妥善處理好經濟發展各類問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作為一個系統化的邏輯體系,不僅找准了改革發展穩定,以及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之間的平衡點,而且是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引領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方向發展的“組合拳”。

  新發展理念指明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方向路徑。新發展理念直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問題,具有強烈的問題導向,為我們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提供了路線圖。創新發展理念要求我們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協調發展理念要求我們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綠色發展理念要求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致力於實現可持續發展。開放發展理念要求我們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共享發展理念要求我們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著力構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發展新機制。

  三、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主動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抓手,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推行。

  加快形成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改革的辦法矯正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把握市場行為和政府作用的關系,更多依靠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法治手段推進改革,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在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前提下,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戰略支撐。牢牢抓住人才這一創新的核心要素,加快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富有創新精神、敢於承擔風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充分激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中蘊含的巨大潛在需求,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互促互進,創造新的發展動力和增長空間。

  加快形成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的全面開放新格局。“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要全面謀劃全方位對外開放大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努力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進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以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為合作目標,聚焦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攜手打造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絲綢之路,將“一帶一路”建設推向前進。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對接,同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沿邊開發開放的結合,帶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隻有深刻理解、堅持和貫徹好這一總基調,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水平,才能推動經濟行穩致遠。

  把握好“穩”和“進”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辯証關系。穩中求進的根本點在於穩定大局,不斷進取。“穩”是為了求“進”,既“穩”且“進”是大格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穩定經濟運行為重點,守住資源、環境和生態底線,守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底線,守住防范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切實解決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在“穩”的前提下,要把領導經濟工作的立足點轉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在把握好度和節奏的同時,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引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新舊增長動能轉換,最終把新常態引領到新方位。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在全球經濟大格局中,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成為結構性改革的引領者,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推動經濟行穩致遠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走向更高水平。

  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新常態下,我國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分工日趨復雜、形態更加高級、國際國內聯動更加緊密,對黨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強黨領導經濟工作制度化建設,更加注重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分析和預判,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提高科學決策、科學管理水平。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法治化水平,堅持法治思維,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依法協調和處理各種利益問題,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經濟發展。增強黨領導經濟工作專業化能力,深入把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不斷提升領導經濟發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

  (執筆:陳柳裕)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