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琳琳
2017年11月30日08:29 來源:光明日報
近年來,河北灤縣加快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瞄准服務京津市場菜籃子,引導扶持農民種植綠色無公害蔬菜,推動無公害蔬菜向規模化、標准化、產業集群化發展。圖為兩位農民在灤縣小馬庄鎮北京二商集團蔬菜基地內將採摘的西紅柿裝箱。新華社記者 牟宇攝
山東文登金家庄村,一名農民展示剛剛收獲的西洋參。新華社發
山東郯城“紅色之愛蘋果專業合作社”社員收獲“紅心蘋果”。新華社發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是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實踐的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和使命的時代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加以闡述。他強調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這些重要思想鮮明提出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要求。當前,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精髓,對於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以人民為中心,集中體現了我們黨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
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是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以人民為中心,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特質,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任務,也有著不同的挑戰,但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沒有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實現人民利益而展開的,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導向也是始終不渝、堅定不移的。中國共產黨96年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的奮斗歷史充分証明了這一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紅船上完成了歷史性的中共一大會議,開啟了中國人民通往幸福、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偉大征程。
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領導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廣大人民群眾謀求翻身解放這一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在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改變了國家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打牢了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堅實基礎,實現了廣大人民群眾謀求生活改善這一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改革開放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工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實現了廣大人民群眾謀求生活富裕這一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廣大群眾生活更加美好,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以人民為中心,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唯物史觀
毛澤東同志多次強調,“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強調人民的主體地位。他指出:“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又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堅持依靠人民群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唯物史觀,也是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以人民為中心,正是源於並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人民始終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大力支持,沒有廣大人民群眾自覺投身革命和建設實踐,我們黨就不可能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也就不可能奪取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革命戰爭時期,在河北平山一帶,流傳著這樣一首支前民謠: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深深扎根於人民群眾之中,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才能戰勝任何強敵和艱難困苦,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我們黨隻有牢牢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解決發展難題,推動建設和改革取得勝利,促進社會全面進步,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以人民為中心,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堅持人民共享的價值追求
堅持人民共享,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應有之義。人民群眾既是社會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成果的創造者,也是社會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成果的享有者。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謀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讓人民共享革命成果﹔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人民共享建設和改革發展成果,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和價值追求。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以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就把實現人民共有共享這一共產主義的核心理念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早在紅軍初創時期,我們黨在井岡山根據地就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以“打土豪分田地”為重要內容的土地革命,讓窮苦的百姓共享革命成果,實現了擁有土地的願望。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毛澤東同志指出,現在我們要實行這麼一種制度,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同志強調,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是共同富裕,我們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就是要在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使全體人民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並把共享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五年來,我們黨在落實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人民共同富裕這一發展要求上,採取了一大批惠民舉措,做了扎扎實實的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就。特別是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醫療衛生和健康水平大幅提高,使廣大人民群眾有了更多更強的獲得感。
以人民為中心,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
作為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的中國共產黨,融入人民、不脫離人民是其政治本色。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作風。從井岡山時期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到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出台的“六條禁令”“八項規定”等,都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不脫離人民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要更加自覺地維護人民利益,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執政黨長期脫離人民群眾,失去了執政根基,最終被人民所拋棄。以史為鑒,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加強從嚴治黨,尤其是面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腐敗問題,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形成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贏得了黨心民心。
十九大通過的新黨章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群眾聯系問題是關系黨生死存亡的問題。”而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前進道路上,我們黨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凝聚億萬人民的磅礡力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戰琳琳,單位: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