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

——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重要思想 

汪永清

2017年11月16日08:45    來源:求是

原標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

  偉大的時代呼喚科學的理論,偉大的實踐催生深刻的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理論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和戰略定力,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開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造性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譜寫新篇章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對過去5年法治建設歷史性成就進行深入總結,對新時代深化依法治國實踐作出全面部署,標志著全面依法治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考量和歷史使命,自覺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堅定信仰者、忠誠實踐者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依法治國是深刻總結中外治國理政經驗教訓的戰略抉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綜觀世界近現代史,一些國家雖然一度實現快速發展,但並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的門檻,而是陷入這樣或那樣的“陷阱”,出現經濟社會發展停滯甚至倒退的局面,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法治乏力有關。從新中國建設歷程看,我們既收獲過重視法治的豐碩成果,也有過忽視法治的曲折經歷。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為子孫后代計、為長遠發展謀,必須堅定不移厲行法治,深化依法治國實踐。

  全面依法治國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科學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刻指出了“四個全面”的內在關系。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依法治國是重要保障。隻有發揮好法治的經濟發展助推器、社會運行調節器作用,才能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就是要完善加強產權保護、維護契約自由、保障交易安全、促進公平競爭的法律制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調節社會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拓展法治在保障民權、化解民憂、改善民生上的重要功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全面依法治國是創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制度文明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對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建設問題作出了深遠思考和戰略謀劃。他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就是要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推動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創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制度文明,為人類制度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

  二、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方向和總體思路,推動法治中國建設沿著正確道路闊步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麼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實踐証明,隻要方向不偏、路子不錯,就能積跬步以至千裡,達到勝利的彼岸。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這條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又不照抄照搬別國模式。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根本屬性、核心要義和基本要求,科學指明了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正確方向。要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砥礪前行,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証﹔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要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增強依法執政本領。黨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要深刻認識這一決定的重大意義,更好發揮好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在新時代大踏步前進。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推動理論認識更加深入、制度安排更加完善、政治優勢更加凸顯。

  堅持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作為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憲法的根基在於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於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指出了憲法和憲法實施的重要性,對於樹立憲法權威、弘揚憲法精神,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落實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誓制度,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新水平。

  堅持以良法善治為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執法、司法活動都要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良法與善治的關系,明確指出了社會主義法治的發展方向。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制定出更多反映客觀規律、體現人民意志、解決實際問題的良法,實現權利有保障、權力受制約、違法必追責、正義可預期、公平看得見的善治狀態。

  堅持共同推進、一體建設的工作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准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工作布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國,關鍵在於黨能不能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各有側重、相輔相成。這些重要論述,對於優化整體布局、促進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要堅持把全面依法治國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在共同推進上著力,在一體建設上用勁,推動法治中國建設不斷提質增效。

  堅持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縱觀人類政治文明史,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在法治軌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則必然禍害國家和人民﹔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就是要依法設定權力、規范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法律與權力的關系,對於形成職權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濫權必追責的權力運行格局,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各級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強化對法治的追求、信仰和執守,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

  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我們國家,法律是對全體公民的要求,黨內法規制度是對全體黨員的要求,而且很多地方比法律的要求更嚴格﹔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國家法律與黨規黨紀的關系,對於把黨紀挺在法律前面,把執法和執紀貫通起來,確保黨員干部正確行使權力,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要統籌推進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更加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協調,努力形成國家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制度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保障的格局。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法律和道德、法治和德治的內在聯系,對於使德法共治這一中華古老治理智慧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要更加注重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把法治宣傳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三、 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新篇章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准確把握全面依法治國重點任務,鍥而不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充分釋放社會主義法治優越性,讓法治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

  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願、得到人民擁護﹔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統一、相銜接,改革和法治同步推進。這些重要論述科學揭示了立法工作的規律特點,明確提出了立法工作的方向、目標、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法典編纂邁出關鍵性步伐,民生領域立法實現新突破,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基本形成,重點領域立法碩果累累。通過立法落實改革決策,根據法律授權開展改革試點,通過修改法律鞏固改革成果,實現立法和改革協同推進。新形勢下,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使所立之法遵法理、合事理、通情理,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政府一定要嚴格依法行政,切實履行職責,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堅決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依法行政的規律特點,明確指出了法治政府建設的目標、原則、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大幅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推行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完善依法決策程序,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全面推開稅費改革,簡化辦事手續環節,降低了經濟社會運行的制度成本,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2017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近3年我國營商便利度在全球排名躍升了18位。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大關系人民群眾利益重點領域的執法力度,提高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水平,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這一任務如期完成。

  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我們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提升改革整體效能。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司法的重要地位和功能,科學指明了司法體制改革的方向、原則、重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政法機關堅持正確改革方向,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不斷完善,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認可度明顯提高。在人員總編制未增加情況下,人均辦案量普遍增長20%以上,結案率上升18%以上,一審后當事人服判息訴率達92.4%,二審后服判息訴率超過98%。司法體制改革是司法領域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司法更公正、更高效、更權威。

  深入推進全民守法,加快建設法治社會。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引導群眾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護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指出了推進全民守法的方向、任務,為建設法治社會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推進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改革,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人民群眾遇事找法、辦事循法意識不斷增強。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快社會誠信制度建設,推動守法誠信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讓人人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護法,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推動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讓法治成為全社會的生活方式。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