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
2017年11月10日16:12 來源:人民政協報
編者按:
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之際,社會各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其中,毛澤東詩詞的朗誦及研討成為一項既傳統又富有新意的特色活動。毛澤東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軍事家,還是一位詩人。他詩詞的風格、情懷以及氣勢都別具一格、獨領風騷。本期講壇邀請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汪建新教授講述毛澤東詩詞的獨特魅力。
汪建新
精彩閱讀:
■毛澤東自幼喜歡詩詞,終生與詩詞為伴,有著割舍不斷的詩詞情緣。讀詩、學詩、賦詩、吟詩、解詩、論詩,對毛澤東而言,是情趣愛好,是生活方式,是政治工具,也是交往手段。他的一生完全可以說就是一個詩人的一生。
■毛澤東向來主張文藝要符合人民群眾的審美需要,使人民群眾得到美的享受、精神鼓舞和智慧啟迪。
■毛澤東詩詞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在當今時代依然彰顯其光輝和魅力,是常讀常新、常悟常新的傳世經典。
中國革命之搖籃——井岡山
領會毛澤東詩詞的內涵精神
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不僅富有革命家的情懷、政治家的睿智、軍事家的謀略、戰略家的眼光,而且富有詩人的壯麗情懷。他的一生波瀾壯闊,為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和祖國的富強奉獻了畢生的精力,堪稱中國革命現代史的寫照。他的詩詞想象豐富,氣勢磅礡,寓意深刻,意境高遠,充滿了革命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艱辛歷程的縮影。在締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斗爭中,毛澤東成就了他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毛澤東詩詞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毛澤東把中國古典詩詞的發展推到了難以企及的高峰。要讀懂毛澤東詩詞,就要對詩人毛澤東和毛澤東詩詞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和把握。
1930年2月,毛澤東在距江西省吉安縣美陂村一個叫“名教樂地”的書院裡住過4個月。其照壁上嵌一幅圓形大瓷畫,瓷畫兩側懸著一副楹聯:“萬裡風雲三尺劍,一庭花草半床書”。毛澤東的人生經歷波瀾壯闊,知識底蘊博大精深,他與這副對聯十分相配,堪稱珠聯璧合。毛澤東終生與書為伴。毛澤東藏書中留有閱讀印記的,包括圈畫和批注,涉及1180首詩,378首詞,12首曲,20首賦,詩詞曲賦總計1590首,429位詩人。這一數字顯然是不完全的統計結果。毛澤東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兼有深厚的人文修養,能填詞作詩自當在情理之中。
毛澤東閱讀了大量的詩詞作品。他喜歡讀蘇東坡、辛棄疾,他不太喜歡讀杜甫、白居易,說“杜甫的詩哭哭啼啼的”。其實,毛澤東詩詞給讀者的總體感覺也是“偏於豪放,不廢婉約”。毛澤東詩詞充滿了英雄主義氣概,豪情滿懷,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毛澤東自幼喜歡詩詞,終生與詩詞為伴,有著割舍不斷的詩詞情緣。讀詩、學詩、賦詩、吟詩、解詩、論詩,對毛澤東而言,是情趣愛好,是生活方式,是政治工具,也是交往手段。他的一生完全可以說就是一個詩人的一生。
1996年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毛澤東詩詞集》,這是由權威機構編輯出版的權威版本。該書收入毛澤東詩詞67首,他生前正式發表39首,28首未正式發表。
根據內容、題材以及寫作的意圖等,可把毛澤東詩詞相對劃分成九種類型:詠物詩,如《七絕·詠蛙》、《卜算子·詠梅》﹔友情詩,如《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七律·答友人》﹔悼亡詩,如《五古·挽易昌陶》、《四言詩·祭母文》﹔山水詩,如《浪淘沙·北戴河》、《七律·登廬山》﹔戀情詩,如《虞美人·枕上》、《賀新郎·別友》﹔愛國詩,如《念奴嬌·昆侖》、《沁園春·雪》﹔敘事詩,如《水調歌頭·游泳》、《七律二首·送瘟神》﹔詠史詩,如《七絕·屈原》、《賀新郎·讀史》﹔軍旅詩,如《西江月·秋收起義》、《七律·長征》等等。
毛澤東首先是一位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位詩人。他是一位政治家詩人,一位詩人政治家。僅從兩個細節就足以說明。第一,他在《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前言”當中寫道:“讀6月30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虫。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這表明毛澤東的詩作是有感而發,不是為寫詩而寫詩,而是在抒發一位政治家的思想和情感。第二,毛澤東的67首詩詞中,有三首以“井岡山”為題,分別是《西江月·井岡山》、《念奴嬌·井岡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三首詩中又同時提及“黃洋界”,分別是“黃洋界上炮聲隆”、“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這一現象絕無僅有。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毛澤東的井岡情結是政治家的情懷。
毛澤東一生都在創作詩詞,但有三個歷史階段是他創作的高峰期,分別是井岡山斗爭和中央蘇區時期、長征時期、20世紀50年代末的“大躍進”至“文革”前夕。毛澤東所處的環境越險惡,經歷越坎坷,承受壓力越大,他的心情越不平靜,他寫詩填詞的激情越高漲,優秀詩作越多。就總體而言,解放前的作品比解放后的作品要好,戰爭年代的作品比和平時期的作品要好,身處逆境時的作品比順境時的作品要好。
作為一位偉大的詩人,毛澤東在整個詩壇處在什麼位置?詩豪、詩雄、詩霸、詩神、詩王、詩帝?眾說紛紜,尚無定論。柳亞子在評價《沁園春·雪》時寫道:“毛潤之沁園春一闕,余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后,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余詞壇跋扈,不自諱其狂,技痒效顰,以視潤之,始遜一籌,殊自愧汗爾。”在柳亞子看來,毛澤東的這一作品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元帥詩人陳毅曾說過:“妙語拈來著眼高,詩詞大國推盟主”。陳毅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具有悠久傳統的詩詞王國,毛澤東堪稱領袖。
毛澤東的思想和人格,還有他的詩詞,已經匯入到中華民族的精神長河,成為一個民族的意志、情感和文化的象征。歲月推移,不會磨滅永恆的詩篇。時光流逝,不會沉埋詩人的形象。如果讀懂了毛澤東詩詞,就一定能讀懂毛澤東和毛澤東時代。而隻有讀懂毛澤東,才能真正領略中國這片古老土地上堆積的滄海桑田,讀懂在20世紀中國舞台上所上演的悲歡離合。如果讀懂了毛澤東,就能讀懂中國的過去,並加深對現在和未來的理解。因為歷史不會隨風而去,滾滾向前的時代也不會憑空而來。毫無疑問,學習毛澤東詩詞是提高每個人自身素質的有效方式之一,是解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歷史進程的渠道之一。
把握毛澤東詩詞的時代價值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毛澤東是一位政治家詩人,詩人政治家,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生動體現,在創作方向、選材立意、感情抒發和創作方法上,都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於人民,服務於人民。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毛澤東絕非為寫詩而寫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中所說,毛澤東始終“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是毛澤東詩詞感人肺腑的根本原因。
毛澤東是人民領袖,與人民群眾心連心。毛澤東詩詞中多次出現“我”或“吾”字。“春來我不先開口”、“我返自崖君去矣”、“算人間知己吾和汝”,這些“我”指作者本人。但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沒有沉湎於“小我”之情,“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而今我謂昆侖”、“我失驕楊君失柳”。在這些詩句中,“我”絕非“小我”,已成“大我”。而在“紅軍不怕遠征難”,“百萬雄師過大江”當中,“小我”已升華為“無我”之境。因而毛澤東才會用“是指無產階級”去解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詩言志”被毛澤東提升為“小我”與“大我”合二為一的全新境界。
寫人民、贊人民是毛澤東詩詞的主旋律。他用如椽大筆和蓋世豪情謳歌人民群眾的革命精神和光輝事業。他筆下的人民群眾及其英雄形象都是正義的化身,理想崇高,信念堅定。“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六月天兵征腐惡”,“直下龍岩上杭”,“不到長城非好漢”,“宜將剩勇追窮寇”。這個群體英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十萬工農下吉安”、“百萬工農齊踴躍”、“喚起工農千百萬”。毛澤東堅信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之偉力存在於民眾之中,人民群眾是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橫掃千軍如卷席”、“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毛澤東詩詞對人民群眾贊譽最高的莫過於“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毛澤東向來主張文藝要符合人民群眾的審美需要,使人民群眾得到美的享受、精神鼓舞和智慧啟迪。毛澤東詩詞既有古典詩詞的古朴典雅,又有現代漢語的自然流暢,甚至口語入詩明白如話。他即使運用典故,也往往為百姓所熟知,如唐宗、宋祖、華佗、牛郎、吳剛、嫦娥等,絕不故作艱深。毛澤東詩詞雅俗共賞,讀來能懂,譜曲可唱,念了易背,膾炙人口,真正是充滿“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藝術杰作。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暢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引用了兩句毛澤東詩詞,用“雄關漫道真如鐵”來描述中國上百年的艱難奮斗,用“人間正道是滄桑”來展現民族振興的壯闊現實,令人心潮澎湃。
毛澤東沒有直接使用中國夢這個詞,詩詞中也隻有兩處出現了“夢”字,一是“別夢依稀咒逝川”,二是“我欲因之夢寥廓”。但毛澤東詩詞不僅生動記錄了他一生的奮斗足跡,也形象地寄寓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救亡圖存和勵精圖治的價值取向與使命擔當,深刻展示了中國夢的理想境界、精神特質和人間正道。
“中華兒女多奇志”。早在求學期間,青年毛澤東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何以報仇?在我學子!”他痛斥袁世凱賣國求榮。因為“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毛澤東“我懷郁如焚,放歌倚列嶂”。面對內憂外患,毛澤東發出振聾發聵的詰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共產黨誕生之后,毛澤東更是將人生追求同全國家、全民族、全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立志要改造中國與世界。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詩詞轉向撫今追昔,反映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和新生事物,謳歌人民群眾戰天斗地、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換了人間”、“舊貌變新顏”、“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毛澤東為此而歡欣鼓舞。他熱情地謳歌“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於闐”的現實盛況﹔極力地營造“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的喜人場景﹔熱切地追求“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發展速度﹔急切地規劃“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治水工程﹔努力地調動“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的建設熱情﹔傾力地培養“不愛紅裝愛武裝”、“拒腐蝕,永不沾”的一代新人﹔殷切地構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的美好社會。毛澤東這些詩句所追求的社會理想,至今依然令人心馳神往。
汪建新主講的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電子出版物封面
關注毛澤東詩詞的現實意義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也是毛澤東詩詞的精髓。
愛國主義像一根紅線貫穿於毛澤東的全部詩詞。本文僅以毛澤東寫山為例。“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毛澤東一生與山為伴,有多首作品以“山”為題,如《西江月·井岡山》、《清平樂·六盤山》、《念奴嬌·昆侖》、《七律·登廬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等。毛澤東還特別喜歡把“山”與“紅旗”兩個意象聯系在一起,如“山下旌旗在望”、“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不周山下紅旗亂”、“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紅旗”象征著革命道路和革命武裝,“山+紅旗”意象是毛澤東長期革命生涯的真實寫照。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澤東以山言志,以山造境,把山寫得儀態萬千、偉岸雄奇。會昌山“顛連直接東溟”,昆侖山“橫空出世”,廬山“一山飛峙大江邊”,井岡山是“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春山是“雲開衡岳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裡”,夏山是“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秋山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冬山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晴天的山“天高雲淡”,雨天的山“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毛澤東登山則情滿於山,山是他的胸懷,是他的性格,又是他的形象,堪稱“無山不入詩,入詩成絕唱”。
“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詩”,毛澤東詩詞也是改革創新的產物。臧克家在稱贊毛澤東書法時寫道:“兼百家之專長,任大筆之縱橫,尊古而不泥古,創造精神郁勃乎其中。”毛澤東詩詞又何嘗不是如此?毛澤東“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從內容到形式,從意境到語言,對傳統詩詞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既富有革命性又合乎藝術規律。毛澤東詩詞評史則對歷史有新看法,論人則對人物有新見識,寫物則對物象有新寓意,記事則對事情有新視角,是中國傳統文化形式與現代生活內容完美結合的藝術奇葩。以《卜算子·詠梅》為例。毛澤東“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盛贊梅花“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一掃陸游消極退縮、淒涼愁苦、孤芳自賞之氣,令人耳目一新,反出了骨力遒勁、偉岸飄逸的藝術神韻,令以往詠梅詞作望塵莫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中國精神激發中國力量,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創造中華民族新的偉業。毛澤東詩詞字裡行間洋溢著浩然之氣,是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既有驚心動魄的震撼力,又有扣人心弦的穿透力﹔既有催人奮進的感召力,又有朴實無華的親和力。毛澤東詩詞所激發的中國力量一定能夠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藍圖和生動實踐。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的巔峰之作,通篇氣貫長虹,“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更是不同凡響。詩如其人,毛澤東筆下的“山”氣魄宏大,正如《十六字令·三首》所寫:“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真乃“璧立千仞,無欲則剛”、天若要塌下來,有山來頂著撐著。共產黨人為人清白、無私無畏、頂天立地、勇於擔當的使命感、責任感、道義感驟涌筆端。
“看萬山紅遍”、“寥廓江天萬裡霜”、“萬木霜天紅爛漫”、“極目楚天舒”、“千裡冰封,萬裡雪飄”、“鯤鵬展翅九萬裡”,他視通萬裡,總是把自然場景寫得壯闊無邊。“閱盡人間春色”、“往事越千年”、“一從大地起風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他思接千載。縱貫古今,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和穿越感。“今日向何方”、“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顯示出毛澤東奮發有為、搶抓機遇的頑強意志和迫切心理。
毛澤東的成功,是事業的成功,也是做人的成功。“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毛澤東藐視困難,剛毅果敢。“我自巋然不動”、“冷眼向洋看世界”、“亂雲飛渡仍從容”,毛澤東直面任何挑戰,氣定神閑,從容淡定。“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對失敗危局,毛澤東百折不回,堅定執著。“但看黃花不用傷”、“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身處逆境時,毛澤東樂觀積極、洒脫豁達。“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面對勝利與輝煌,毛澤東心如止水,理性冷靜,謙虛謹慎。
“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毛澤東一生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勤儉朴素、清正廉潔,堪為楷模,堪稱典范。正因為如此,學習毛澤東詩詞,能夠充分領略毛澤東博大的胸襟魄力,崇高的精神境界,非凡的偉人氣度和燦爛的人性光輝,使我們的人格意志變得更深邃、更堅毅、更廣博,從中獲得人生的大境界、大智慧、大方向。
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同時又是獨領風騷的詩詞巨匠。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艱辛歷程的藝術再現,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毛澤東詩詞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在當今時代依然彰顯其光輝和魅力,是常讀常新、常悟常新的傳世經典。
簡介:
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副院長、教授,江西婺源人。1989年6月進入江西省委黨校。2001年2月至2003年4月擔任南昌市青山湖區區委副書記。2004年9月來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工作,先后擔任對外交流與培訓開發部主任和教務部主任,2015年8月任學院副院長。著有《破譯廣告》、《問鼎名牌》、《品讀歷史深處的女人》、《毛澤東詩傳》等專著,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譯著有《戰略管理》、《面向未來的管理———組織行為與過程》。
相關專題 |
· 汪建新專欄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