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健康老齡化的中國方案探討:內涵、主要障礙及其方略

陸杰華 阮韻晨 張莉

2017年11月07日11:13    來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原標題:陸杰華 阮韻晨 張莉:健康老齡化的中國方案探討:內涵、主要障礙及其方略

人口老齡化是謀劃21世紀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必須始終把握的一項新的基本國情。伴隨著快速的人口轉變歷程,由於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我國的人口年齡結構正在發生快速的變遷。數據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總數為1.44億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10.47%,﹝1﹞而預計到2050年,65歲以上的人口數將達到3.6億,約佔總人口的25.6%。﹝2﹞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進一步加深,相比較壽命的長度,個體的壽命質量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而健康預期壽命就是在此基礎上被提出的。相比平均預期壽命,健康預期壽命既反映壽命的數量,也能反映壽命質量。﹝3﹞它將死亡與健康相統一,能夠為健康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較為可靠的依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的估計,2000年到2012年,中國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和健康預期壽命都分別有明顯增長,但平均預期壽命和健康預期壽命的差距並沒有明顯縮小(詳見圖1)。

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穩步提高健康預期壽命,世界衛生組織長期以來大力提倡健康老齡化理念,並與2015年提出了健康老齡化戰略。健康老齡化概念最初於1987年5月在世界衛生大會上被提出,並在1990年世界老齡大會上被世界衛生組織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項發展戰略。﹝4-5﹞在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又在健康老齡化的基礎上,提出“積極老齡化”的政策框架。2015年10月,《關於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的全球發布意味著“健康老齡化”再次被提上日程。作為一項圍繞醫療保健和老年人健康問題的戰略,健康老齡化將核心目標聚焦於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縮短帶病生存期,延長健康預期壽命。﹝6﹞

作為世界上老年人口規模最大、人口老齡化速度較快的國家,中國對健康老齡化戰略給予了極高關注。﹝7﹞20世紀90年代,鄔滄萍最早將健康老齡化理論介紹進國內。﹝8﹞隨后,我國學術界開始著手對健康老齡化中國化的初步探討,這也為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產生提供了參考。伴隨著健康老齡化研究的興起,決策者也將健康老齡化逐步納入了國家整體的戰略布局。作為指導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推動老年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等多項舉措,旨在促進健康老齡化。2017年3月,《“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的出台則象征著健康老齡化戰略在我國宏觀戰略布局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引領下,我國健康老齡化框架的藍圖已經初步勾畫,即健康老齡化的中國方案1.0版頒布,無疑是健康中國建設的一個關鍵環節。從直接角度上看,《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我國平均健康預期壽命顯著提高是健康中國戰略的具體目標之一,而健康老齡化的核心目標同樣集中在提升全社會的健康預期壽命。從間接角度上看,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實踐也將大大緩解人口老齡化對健康服務供給的沖擊。《規劃綱要》表明,健康服務供給水平的提高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題中之意。但同時,官方的相關報告指出,人口的快速老齡化以及與此相伴的疾病譜系的轉變,將導致我國疾病診療的經濟負擔和醫療服務的利用需求急劇增長,可能嚴重地制約我國健康服務供給的數量和質量。﹝9﹞針對上述問題,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順利實施將很大程度上扭轉人口老齡化對健康服務供給資源的擠壓。

健康老齡化的中國方案不僅是打造健康中國的戰略性要求,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新時期所凸顯矛盾的客觀需要。要准確把握我國人口老齡化在新時期的階段性特征,“未富先老”和健康不平等都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和困境。與發展迅速的老齡化進程相比,我國的老年健康服務供給水平明顯不足,超前設計的政策制度相對不完善,並且在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也嚴重滯后。﹝1﹞同時,老年健康服務資源仍然存在著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以及階層之間不平等的現象,並且這種健康不平等日趨嚴重。﹝10﹞綜上所述,在准確把握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提出背景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中國方案的內涵及目標,並探究其實施的主要障礙並提出應對方略,是正確處理新時期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適應人口老齡化的客觀需要,也是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

一、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提出

(一)健康老齡化的國際共識

健康老齡化的戰略構想,最初是世界衛生組織在20世紀90年代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所提出的,而在當時進入老齡化階段的國家主要以發達國家為主。因此,從健康老齡化戰略的產生來看,它的適用性更加符合發達國家的實際。﹝11﹞在此背景下,健康老齡化從視角上突破了傳統對於人口老齡化的消極觀點,即認為各國(尤其發達國家)在人口老齡化挑戰時,並非束手無策。健康老齡化戰略認為,人們能夠通過人為干預克服人口老齡化的不良后果,或者利用合理機制將人口老齡化的負面作用降低到最小。在同一時期,也有國外學者提出“成功老齡化”和“生產型老齡化”等概念和理論,但聚焦於老年人健康問題且把提升老年人壽命質量作為核心目標的健康老齡化理論無疑更加有影響力。1993年7月,世界老年科學大會將大會主題定為“科學地為健康的老齡化服務”,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健康老齡化戰略在當時已經頗具影響。﹝12﹞

2002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在第二屆世界老齡大會上公布了《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這份報告在“健康”維度的基礎上增加了“保障”與“參與”兩個新維度,並將其發展為“積極老齡化”的戰略框架。在這一戰略的指導下,各國著力於養老保障覆蓋范圍的擴大與老年人社會參與水平的提升等等,並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6﹞然而,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要實現積極老齡化的目標,更好地應對老齡化的新挑戰,需要重新回到“健康”視角,以健康老齡化來彌補現有政策的不足,這正在逐漸成為新的國際共識。

在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發布的《關於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健康老齡化更加強調老年人在行動能力和社會功能上的健康,其概念被定義為“發展和維護老年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功能發揮的過程”。﹝13﹞所謂的功能發揮,指的是“個體能夠按照自身觀念和偏好來生活和行動的相關因素”,它包括了“行動力”、“建立維持人際關系”、“滿足基本需求”、“學習、發展和決策”、“貢獻”等五個維度。相比過去健康老齡化強調個體健康狀態的維持,《報告》也納入了年齡友好和反對年齡歧視等宏觀的環境要素,也促使健康老齡化的政策框架擴大為更加綜合性的整體戰略。﹝7﹞

經過近30年的演進,國際上的健康老齡化戰略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相對成熟的理念和共識,這也為健康老齡化戰略的中國化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一是健康老齡化所圍繞的目標是老年人的壽命長度和質量,尤其壽命質量。對老年人而言,“活得久了”並不代表“活得更好了”。雖然現有的老年人比過去更加長壽,但他們是否變得更加健康才是問題的關鍵。二是健康老齡化關注壽命質量在本質上即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意圖突出老年人的尊嚴和自由。健康老齡化的維度包括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行動能力和社會功能健康,而囊括了行動能力和社會功能的功能發揮是健康老齡化戰略關注的焦點,這也凸顯了對老年人主體性的強調。三是對於壽命質量的投入是一項促進人力資本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投資。世界衛生組織在《報告》中提出,用於老年人的公共衛生支出應當被視作一種投資,且這種投資能夠降低家庭和社會的照護成本,並為老年人的參與和貢獻創造條件。四是健康不平等與個體健康的差異必須被健康老齡化戰略所重視。“典型老年人”並不存在,即老年人的健康與機能狀況是多樣化的,甚至許多老年人身患一種或多種疾病,同樣能夠保持良好的活動能力和較好的生活質量。﹝14﹞同時,這種老年人在健康方面的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健康不平等有著密切聯系。

(二)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旨在健康老齡化的本土化

從健康老齡化被引入國內開始,它就開啟了本土化的步伐。1994年年底,在我國首次召開的健康老齡化研討會上,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實踐健康老齡化必須要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因此突出“中國特色”是必由之路。而我國具體國情則可以概括為諸如老年人口規模大、未富先老、醫療衛生的重點轉向慢性病和非傳染性疾病等主要特點。﹝15﹞還有學者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特殊的人口老齡化形勢要求中國必須走自己的路。﹝11﹞這種特殊性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人口老齡化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而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因此負面影響可能十分嚴重﹔二是從歷時性上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在某些階段有爆發性﹔三是從共識性上看,我國人口老齡化在地區間的發展極不平衡。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上述人口老齡化的新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的健康老齡化戰略必須建立在總結自身經驗的基礎上。同時,適用於中國經驗的本土化健康老齡化方案也將對全球健康老齡化的進程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一方面,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體現了作為發展中國家人口大國的責任擔當。從某種程度上說,健康老齡化戰略脫胎於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階段的發達國家,繼而逐步發展為囊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全球性戰略框架。而中國不僅擁有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老年人口,也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因此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無疑將為發展中國家,乃至於為發達國家的健康老齡化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智慧。另一方面,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有利於中國話語的建構和完善。﹝16﹞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社會經濟發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硬實力”的迅速提升相比,作為“軟實力”的中國話語仍然十分薄弱。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全球治理的新格局迫切要求中國發揮更多的引領責任,而這既是提升中國軟實力的歷史機遇,同時也為全球的健康老齡化提供標杆和示范。

綜上所述,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提出,既是我們根據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借鑒國際共識和總結自身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獨立自主地部署好健康老齡化戰略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走中國特色健康老齡化道路的必然選擇。同時,它符合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方面,世界對於中國本土化的制度方案和經驗教訓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中國承擔應有的大國責任的體現和提升中國話語影響力的重要機遇。

二、健康老齡化的中國方案的內涵及其目標

(一)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內涵

1.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核心理念

作為推動我國新時期健康事業發展的行動綱領,《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了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並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這兩個著力點。同樣,在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內涵中,維護健康公平和貫穿全生命周期的視角也貫穿於其核心理念。

一是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應當將維護健康公平放在優先的重要位置,推動老年健康服務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健康領域的城鄉差異、區域差異和階層差異。《關於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認為,社會經濟資源導致的健康不平等將長期積累,並最終導致老年人在內在能力和功能發揮方面的差異。在區域發展不平衡、階層分化等宏觀背景下,當前我國老年群體的健康不平等現象趨於嚴重。﹝10﹞而要遏制上述趨勢,就必須建立完善立足人群全覆蓋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不斷改善健康公平。

二是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出發,重視“中上游干預”,將提高全人口在各個時期的健康水平作為關鍵點。老年期的健康問題,是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健康問題不斷積累而成的。因此,無論是個體健康還是群體健康,健康老齡化戰略所著眼的是對健康長期的、全面的干預和促進。﹝9﹞我國於2017年頒布的《“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就從生命全過程的角度出發,將健康老齡化定義從生命早期開始,對與健康有關的所有要素進行綜合性和系統性的干預政策。

2.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主要特征

一是以“健康維護”為核心的服務主導模式。伴隨著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我國疾病譜逐漸由急性病、傳染病為主向慢性病為主轉變。而該轉變也導致健康服務供給的側重點應該由疾病治療轉向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防治。﹝9﹞由此可見,我國的健康服務主導模式也應該由過去以“治病”為核心轉變為以“健康維護”為核心。

二是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長期存在著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實施,必須遵循這一基本國情。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應當立足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因地制宜,結合具體實踐經驗,在切實把握老年人健康需求的特征的前提下,分類別、多層次、有針對性地發展老年健康事業。

三是將對全人口、全周期的健康保障視作促進人力資本積累的戰略性投資。國際經驗表明,健康保障制度的建設能夠促進人力資本的恢復和積累,提升人力資本使用效率,是實現人類資本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國目前正處於“劉易斯拐點”,人力資本供給由充沛走向短缺,而通過建設全人口、全周期的健康保障體系,將促進全社會,尤其是老年群體人力資本的恢復、積累和使用效益。

鑒於上述原因,結合對健康老齡化的國際共識,我們認為,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以維護健康公平和全生命周期視角為核心理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將以“治病”為核心的健康服務模式轉變為以“健康維護”為核心的模式,把健康保障視作促進人力資本投資,並圍繞著行動能力和社會功能的維持和優化,以延長平均預期壽命,提升壽命質量的戰略框架(詳見圖2)。

(二)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目標

通過對於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內涵的梳理,我們認為下列三個核心目標可以被視為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取得成效的標志。

一是老年人的壽命質量得到普遍提升。隨著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我國老年群體的慢性疾病負擔日趨嚴重,而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最根本的宗旨就是提升老年人的壽命質量,減輕慢性疾病的影響。﹝17﹞二是實現年齡友好的社會人文環境。在宏觀層面,建立年齡友好的社會人文環境能夠消除年齡歧視,有利於老年人的自我發展,加強該群體的社會參與、社會融合以及社會貢獻。三是老年人的功能發揮得到全面提升。健康老齡化在中國的實踐既要提倡“尊老敬老”的優秀傳統,也要突出老年人的尊嚴和自主性。從本質上看,國際組織對於老年健康所需的功能發揮的強調,與健康中國建設中以人為本的思想是一致的。

為了實現上述核心目標,應該明確其具體目標。一是完善健康老齡化戰略的頂層設計。通過制定和完善相應規劃和政策法規,發揮政府的引導性作用,明確健康老齡化戰略要做什麼、怎麼做。二是完善整合型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所有老年人能夠得到有效健康服務的保障。三是建立適應我國國情的長期照護體系。針對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在協調家庭、社區衛生醫療機構和私人機構合作關系的基礎上,構建長期持續性的照護體系,是維護老年人尊嚴的重要舉措。四是提升尊老愛老的社會人文環境。老年友好環境的打造,要從城鄉、社區到家庭等多個層次著手,要將老年友好城市的建設與老年友好社區、老年友好家庭的構建相聯系。五是提高對於健康老齡化的測評和監督水平。無論是打造老年醫療衛生綜合服務體系還是建立長期照護體系,健康老齡化的實現必然伴隨著對於上述方面成果的有效測評和監督。

三、實施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面臨的主要障礙

要實現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目標,必須突破一系列瓶頸性問題。人口多、底子薄、資源少、發展不平衡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而伴隨著老齡化加劇,人口結構的變化勢必給我國帶來持續的沖擊,應對人口老齡化成為21世紀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必須面對的一項新基本國情。綜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醫療保障和健康服務的供給能力,實施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是十分巨大的。

(一)健康老齡化的頂層設計理念尚未成熟

盡管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國已經制定了較為完整的針對人口老齡化和健康促進的一系列戰略規劃。但從頂層制度設計理念上看,相關規劃缺乏對於國際前沿理念的吸納,而且對當下國內健康老齡化發展現狀的把握也有待加強。一是對於生命全周期的視角和立足全人群的理念顯然關注不夠。在規劃內容中,對健康老齡化的理念的認識仍然停留在“老齡健康”上,即從政策措施上將健康老齡化簡化為僅僅對老年人群健康水平的提升。二是基本概念亟待厘清。在目前的相關規劃中,“健康老齡化的內涵”、“老年健康產業”、“醫養結合”、“老年長期照護”等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缺乏明確而清晰的界定,而概念不清可能導致政策在運行過程中,各級政府理解和執行標准不一致。三是忽視對功能發揮的促進。政策理念上對老年健康的理解過於狹隘,僅聚焦於對生理健康的提升上,而對於老年人行動能力和社會功能方面的健康缺乏足夠的重視。

(二)健康老齡化的核心指標體系亟待建立

如何衡量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實施進度以及在各個維度上的發展水平,既涉及對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根本認識,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一戰略能否順利實現。然而,現有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在解決上述問題時都具有明顯缺陷:一是針對性不足,即目前的評估指標多是根據整體人群測算而得出的,缺乏具體針對健康老齡化的核心指標體系。二是整合性不足,健康老齡化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如何統籌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以及不同領域的數據,制定統一的評估策略、測量方法和量化單位,必須加強多方協調合作。

(三)健康老齡化的社會環境和政策的雙向支撐體系尚未完全構建

通過打造雙向支撐體系,使政策的制定實施與社會環境二者呈現出相互依賴、相互支撐、彼此促進、協調發展的態勢。一是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實施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土壤,而我國目前的社會環境對於健康老齡化政策的支撐仍然不足。有研究表明,從社會環境的角度出發,老年歧視的傾向在我國仍然十分普遍。﹝18﹞正是由於對老年人的偏見、觀念性歧視和制度性歧視,我國老年群體往往無法得到公正的資源和機會分配。同時,隻有通過營造老年友好的社會環境,才能夠調動更多的社會力量,能夠更順利、更持續地推動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落實。二是老年友好的社會環境也必須依賴健康老齡化政策的持續推動。當前,我國老年人居住環境的宜居性仍然較低。相關報告指出,造成老年人因非故意傷害就診的首要原因就是跌倒/墜落,而44.75%的老年人跌倒/墜落是發生在家中。﹝19﹞

(四)與健康老齡化戰略緊密相關的長期照護制度尚未建立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程,慢性病高發導致失能、失智老年人群體規模的擴大,再加上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式微,我國較早地進入了長期照護需求激增且家庭照護功能弱化的時期。在上述背景下,長期照護制度的政策實踐嚴重滯后於實際的社會需求,也制約著健康老齡化戰略的實現。一是缺乏長期照護制度的專項規劃和立法,政策實踐仍然停留在制度試點階段。二是照護服務體系的建構缺乏整合,服務市場呈現碎片化特征。三是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項目的發展速度極為緩慢

(五)整合型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仍不完善

《關於老齡化和健康的全球報告》提出,要面向老年群體提供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應該以整合型衛生保健服務體系為核心,提供綜合性服務。但是,目前國內綜合性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的發展仍然面臨一系列困境。以醫養結合模式為例,目前包括各級醫院、護理院在內的服務主體普遍受到資金的結構性制約,因此參與積極性受限。同時,在醫養結合模式的具體實踐中,還存在著服務收費偏高、市場涵蓋面較小、政府多頭管理、扶持政策落實不足等弊病。

(六)實施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目標的短板比較明顯

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我國政府旨在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舉措,而城鄉二元格局和區域間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仍然制約著該目標的實現。同時,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目標的實現也面臨著農村地區、中西部地區以及中低收入階層等短板的挑戰。對於老年人群體的健康服務機會不均等的問題,如何統籌資源,加大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向貧困地區和中低收入階層傾斜,以縮小城鄉差異、地區差異和階層差異,將會是健康老齡化目標能否實現的一個關鍵。此外,老年人群體的多樣性和不公平性更應該被重視。在老年人群體中,流動人口、失獨老人等特殊群體的健康需求具有自身的結構性特征。但是,在目前針對健康老齡化所制定的相關規劃中,這些特殊群體尚未受到應有的關注。

四、實施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方略展望

在實施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瓶頸性問題中,既有政策制定上的不足,也有現實發展上的短板。因此,要應對上述問題,必須動用“組合拳式”的一攬子方案。圍繞著六個薄弱環節,我們認為應該通過重點突出中國方案的內涵,進一步完善核心指標體系建設,著力於年齡友好社會環境的創建,打造長期照護政策體系和整合型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並全面推動老年健康服務均等化。

(一)優化政策設計理念,突出中國方案內涵

在頂層設計的理念方面,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應當緊密結合具體國情,進一步凸顯其內涵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特征,借鑒和吸收國際健康老齡化理論的新思維和新維度。一是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應當更著重地考慮從全生命周期的視角和立足全人群的理念出發,要充分聚焦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特征。同時,結合“健康維護”模式的建設,堅持實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則,把提升我國老年人的行動能力和社會功能健康作為政策的落腳點。二是為了保証健康老齡化政策在運行過程中,政策制定者應理解和執行標准一致,在健康老齡化和其他相關規劃裡,要將一些基本概念厘清並統一。例如,區分“醫養結合”和“老年長期照護”的目標人群,醫養結合的目標人群是6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而老年長期照護所針對的則是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三是結合“積極老齡化”視角,應當更多地將對健康老齡化的投入視作在全社會人力資本積累上的投資,在制度設計時充分考量對於老年人功能發揮的促進,挖掘老年人群體自身的學習潛能和自我實現潛能,考察健康老齡化對於社會活力和社會凝聚力等方面的有利影響。

(二)進一步完善核心指標體系建設,提升中國方案的分析預測能力

一是在對總體人口的研究和監測基礎之上,提高對於老齡人群的關注程度,提高對於老年人口健康狀況、需求及其滿足程度的認識。二是整合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以及不同領域的數據,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評估策略和衡量指標,並構建科學的核心量化指標體系。三是加強動態監測,加強對於老年人群在內在能力和功能發揮的變化規律,預測和分析長期照護等干預措施的影響程度,並強化對於老年人社會經濟貢獻及其所需服務成本的分析。

(三)創建年齡友好的社會環境,推動中國方案實施

一是抵制年齡歧視,倡導“老有所學”、“老有所用”的社會導向。提倡終身學習和貢獻社會的理念,將建設年齡友好的健康老齡化環境與促進老年人更好的功能發揮緊密結合。廣泛宣傳健康老齡化的新理念,轉變對老年人群體的陳舊認識,並從立法和媒體報道等方面著手反對年齡歧視。二是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將社會保障覆蓋包括所有老年人的全體國民。在財政允許的情況下,盡早規劃和研究推行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結合社會長期照護險和商業長期照護險等多種形式,夯實創建年齡友好的健康老齡化環境的基礎。三是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的社會風尚,推動年齡友好家庭的建設。強調代與代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平等、相互關愛的原則,消融代與代之間的鴻溝,創造積極有效的代際溝通模式,把創建年齡友好的社會環境落實在家庭層面。

(四)構建長期照護政策體系,確保中國方案的順利實施

一是結合社會企業等形式,將公益性事業與市場化運作有機結合,以社會福祉為使命,打造長期照護的產業體系,並探索常態化、可持續的社會融資機制,形成自我造血功能。二是堅持公平性、專業性、綜合性和制度性等原則,把長期照護體系建設為惠及全體公民的專業服務行業,並綜合多種形式和價值實現方式,探索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等配套性制度,真正實現長期照護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五)建立整合型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夯實中國方案的基石

一是根據老年人口的多元化需求特征,圍繞著老年人群體功能發揮提供綜合性的有效健康服務。二是將內在能力的提升作為工作重心,改善信息收集系統,實時跟蹤內在能力相關數據,轉變片段式診療模式,為老年人群體提供綜合性的健康評估。三是建立跨學科團隊的合作,對醫療衛生服務隊伍提供所需的老年學及老年醫學專業技術培訓,實現老年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六)推動老年健康服務均等化,彌補中國方案的目標短板

在充分認識到老年群體及其需求的結構多樣性的基礎上,將減少老年健康不平等作為彌補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目標短板的重心。一是結合我國國情,推動老年健康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農村和基層為重點,將政策更多地惠及弱勢老年群體,逐步縮小城鄉、地區以及人群間在基本健康服務和健康水平上的差距。二是對於流動人口、失獨老人、高齡老人等特殊群體,要進一步關注他們的健康需求,分析其特征以及變化趨勢。在堅持公益性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健全責任明確、分擔合理、多層次有序組合的健康保障體系,切實減輕老年群體,尤其是特殊老年群體的醫療保健費用負擔。(陸杰華,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阮韻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張莉,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陸杰華,郭冉. 從新國情到新國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思考﹝J﹞.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5).

﹝2﹞曾毅. 盡快實施城鄉“普遍允許二孩”政策既利國又惠民﹝J﹞. 人口與經濟,2015(5).

﹝3﹞張元,鄧興華. 健康預期壽命研究概述﹝C﹞.中國人口學家前沿論壇,2009.

﹝4﹞王洵. “健康老齡化” 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J﹞. 人口研究,1996(3).

﹝5﹞宋全成,崔瑞寧. 人口高速老齡化的理論應對——從健康老齡化到積極老齡化﹝J﹞. 山東社會科學,2013(4).

﹝6﹞杜鵬,董亭月. 促進健康老齡化:理念變革與政策創新——對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的解讀﹝J﹞. 老齡科學研究,2015(12).

﹝7﹞杜鵬,楊慧. 中國和亞洲各國人口老齡化比較 ﹝J﹞. 人口與發展,2009(2).

﹝8﹞印石. 論健康老齡化及其對策 ﹝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

﹝9﹞李志宏,等. 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總報告 ﹝J﹞. 老齡科學研究,2015(3).

﹝10﹞杜本峰,王旋. 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演化、區域差異與影響因素分析﹝J﹞. 人口研究,2013(5).

﹝11﹞鄔滄萍,姜向群. “健康老齡化”戰略芻議 ﹝J﹞. 中國社會科學,1996(5).

﹝12﹞王珣,劉毅強. 略論健康老齡化 ﹝J﹞. 醫學與哲學,1996(9).

﹝13﹞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 ﹝R﹞. 2015.

﹝14﹞Y. Young,K. Frick,Ea.,Can Successful Aging and Chronic Illness Coexist in the Same Individual?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 of Successful Agi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2009(2).

﹝15﹞劉毅強. 實現健康老齡化——全國老年醫療保健與社會發展研討會綜述﹝J﹞. 理論前沿,1995(24).

﹝16﹞張康之. 中國道路與中國話語建構 ﹝J﹞.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1).

﹝17﹞鄔滄萍,等. 有關研究健康老齡化方法論的幾點思考﹝J﹞. 中國人口科學,2001(s1).

﹝18﹞吳帆. 認知、態度和社會環境:老年歧視的多維解構﹝J﹞. 人口研究,2008(4).

﹝19﹞耳玉亮,等. 2014年全國傷害監測系統老年人非故意傷害病例特征分析﹝J﹞. 中國健康教育,2016(4).

來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第5期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