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十九大報告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重要論述

專家剖析改革與法治“兩翼雙輪”如何實現

2017年11月06日10:57    來源:法制日報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很多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5年的新年賀詞中就指出,“我們要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重大判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全年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該怎樣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法制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

法治邏輯與改革邏輯緊密聯系

要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系,首先要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概念已經形了成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一共有八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就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和指導思想以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副所長莫紀宏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莫紀宏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首先是根據理論體系的一般構造方式,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總目標、總任務、戰略布局、發展方向等。這一理論體系最大的特點是實踐性,是面向實踐、指導實踐的,用於解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八個方面的內容都不一樣,彼此存在一定聯系。

“‘四個全面’中包括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比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有關內容可以發現,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論述並沒有增加新的內容,而是把二者共同放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中,並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都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莫紀宏說。

莫紀宏進一步分析認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能夠不斷推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因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可以說,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要正確處理改革和法治的關系,要讓法律理論與改革開放的各項政策保持一致,要從實際問題出發而不是從法律概念出發,要把法治的邏輯與實踐的邏輯、改革的邏輯聯系起來,才能大膽創新。法治在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保障的前提下,自身也有不斷完善和創新的任務。

用法治思維方式凝聚改革共識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無論是全面深化改革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級領導干部都是主心骨、排頭兵,對各級領導干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各級領導干部要運用好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識,推進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與法治的關系,是鳥之雙翼,是車之雙輪,相互協調,彼此促進。”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副主任楊小軍說。

楊小軍認為,具體來說,要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是授權改革,即重要改革舉措需要得到法律授權的,應當按照法律程序進行,確保一切改革舉措都在法治軌道上進行﹔第二是變法改革,即改革需要修改法律的先修改法律,根據修改后的法律再推進改革,這樣立法對改革起到引領作用得到彰顯﹔第三是及時修改法律立法主動適應改革發展需要,對於實踐証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時上升為法律。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改和廢止。

改革舊機制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黨的十九大新聞發言人庹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通過深化改革,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和活力,也讓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比如審批權力下放、“營改增”減稅降費,比如鼓勵支持創新創業政策措施、戶籍制度改革,比如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醫改措施,再比如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的政策措施等。這些改革舉措,暖人心,得人心,利當前,更利長遠。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醫療制度改革等都與法治建設存在密切關系。

“類似的改革舉措,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改革的效果是明顯的,群眾公認度也高。從法治角度看,這些改革措施,屬於在法律范圍內的改革和與法有據的改革。比如醫療制度改革,主要是公立醫院和收費綜合改革,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民生問題。從法律上看,公立醫院的性質和收費價格等事項,法律規定上留有足夠的空間。因此,此項改革是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改革。再如戶籍制度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也是在先出台制度性法律文件和授權性法律文件基礎之上有序推進的。”楊小軍說。

“一些改革措施實際上觸及法治與改革的關系問題。之所以一些問題會存在並且需要改革,是因為現有機制的某些方面還不夠完善,如果要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就需要改革舊的機制。在改革中要進一步發揮法治的保障作用,讓一些權利得以確立下來,鞏固改革的成果。”莫紀宏說。

啃下硬骨頭需法治保駕護航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這實際上就是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體現。”莫紀宏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

“‘八項規定’的出台收到了良好效果。要嚴格按照法治推進改革,真正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打破阻礙改革的利益藩籬。”莫紀宏說。

庹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談到,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國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不會動搖﹔中國改革的步伐堅定向前、不會放慢。全面深化改革還有很多難啃的硬骨頭。比如思想觀念束縛,比如利益固化藩籬,再比如體制機制障礙。這就需要我們突出重點,攻堅克難,狠抓落實,使改革精准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黨的十九大對今后五年和未來一個時期中國改革發展作出新的戰略部署,站在更高起點上,謀劃和推進改革,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改革是一場自我革命,確實有一些難啃的骨頭,因為利益、因為體制機制、因為觀念等。但從法律上看,要啃下這些骨頭,不僅需要政治膽識和魄力,也需要法治的保駕護航。這就是其一,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其二,以法律規定和法律手段打破現有的固化‘平衡’。其三,用法律手段保護改革探索。其四,用法律固化改革成果,使之制度化、法律化和長久化。”楊小軍說。(記者 杜曉 實習生 劉小玉)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