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新時代開啟新航程

荊林波(中國社科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

2017年11月06日10:3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新時代開啟新航程

  ■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的新指導思想而載入史冊,這將在我黨的歷史上留下重要的標志,也將為我黨的理論建設開啟新的歷史篇章。

  ----------------------------------

  黨的十九大在萬眾矚目的關注下落下了帷幕,在這裡我們回首這個歷史性的大會,學習相關文件,總結梳理新思想,領悟黨的方針路線,為下一步的工作,找好指南針。

  新黨章確立了黨的新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審議並一致通過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提出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大會一致同意,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可以說,一直以來就與時俱進,把先進的科學的理論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1921年中共一大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進黨章﹔1997年中共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進黨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進黨章﹔2007年中共十七大將“科學發展觀”寫進黨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可以預見,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的新指導思想而載入史冊,這將在我黨的歷史上留下重要的標志,也將為我黨的理論建設開啟新的歷史篇章。

  新時代開啟新的征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行改革開放偉大革命實踐開辟的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即指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持,又是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創新發展的產物,它是運用唯物辯証法解決中國發展問題得出的理論碩果。那麼,如何理解新時代,把握新時代的特征,開啟新的征程呢?筆者認為至少要從如下方面理解:

  第一,關注新的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提法的變化是革命性的,它意味著我們工作的重心為此將發生重大的變化。抓住了社會主要矛盾,才能把握好新時代的方位,才能保証我們的工作方針正確,我們在下面會逐步分析。

  第二,關注人民的全方位的需要。十九大報告中提及了“新時代”35次,而提及“人民”多達203次,充分顯示了我黨對人民的關注程度,我黨的一切工作的中心都要圍繞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比如,十八大以來,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審查省軍級以上黨員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紀律處分廳局級干部8900余人,縣處級干部6.3萬余人。這不僅極大地增強了人民對政府和黨的信心,純潔了黨的隊伍,而且提升了中國共產黨在世界的地位。

  第三,關注城鄉的不平衡。城鄉區域發展失衡,城鄉之間發展不協調,一直以來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問題。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針對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擴大帶來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國先后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及“中部崛起”等戰略,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有所改善。 但是城鄉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嚴重,主要體現在城鄉基礎設施投入不平衡、城鄉公共服務體系不均等,更重要的是城鄉居民收入不平衡,城鄉的人均收入仍然有較大的差距。

  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但是我們仍然面臨著艱巨的扶貧工程。早在2013年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精准扶貧”的重要思想,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按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標准計算,2016年農村貧困人口4335萬人,比2012年減少5564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4.5%,比2012年下降5.7個百分點。今年預計再減貧1000萬人以上,5年年均減貧1300萬人。應該說這是前所未有的決心,在國際上,我國的扶貧經驗同樣值得推廣。

  第四,關注經濟增長與均衡發展失衡,尤其體現在資源與環境的約束日益趨緊,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較大。過去30年,我們取得了高達兩位數的經濟增長速度,但主要是依靠外延式的發展模式,依賴大投入、粗放式,而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環境。因此,我們必須在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上做文章,推進節能減排,強化綠色發展。隻有在“均衡”上做足文章,在“全面發展”上加大力度,擴大發展的新動力源泉,提高發展的質量水平,我國經濟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二次騰飛”。

  第五,關注經濟建設與其他建設的平衡。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客觀地評價,我們不難發現,經濟建設無疑是我們過去投入比較大的領域,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應該如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比如,截至2016年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3086億,佔比高達16.7%,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國家,而且面臨著部分人群“未富先老”的雙重問題。又如,我國目前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747萬張,其中醫院575萬張,鄉鎮衛生院123萬張,在總量上我國近年有了長足進步,但是在就醫環境、優質醫療資源的配置、醫療與藥品價格、醫患關系等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所有這些不足與問題正是下一步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去爭取克服和解決的。

  第六,關注中國的全球治理角色。習近平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是中國的實踐,而且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也為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著中國方案。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話題方面中國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特別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法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這種治理觀念打破過去大國壟斷治理的理念﹔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這有利於我國團結廣大多數國家,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綜上所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消除不平衡,走向均衡發展,用創新激活各種不充分,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必將取得更多的跨越式發展。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