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是十九大在理論創新中的歷史性貢獻——

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李君如

2017年11月06日10:10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核心觀點

●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把這一思想的形成過程及其解決的問題,放到黨自改革開放以來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歷史長河中去考察、去領會,因為理論邏輯從來都是實踐邏輯的科學反映。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我們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十九大后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將要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在全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我們相信,在這一科學理論指引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日一定能夠到來,我們的強國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十九大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在這樣一個新的歷史方位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黨的十九大上再一次實現了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毫無疑問,這是十九大在理論創新中作出的歷史性貢獻。我們要認真學習這一新時代的新思想,深刻領會這一實現民族復興行動指南的精髓要義。

理論邏輯是實踐邏輯的科學反映

思想是時代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把這一思想的形成過程及其解決的問題,放到黨自改革開放以來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歷史長河中去考察、去領會,因為理論邏輯從來都是實踐邏輯的科學反映。

十九大修訂通過的黨章,在對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進程的回顧中,精辟地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加深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從中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脈絡是:從“文化大革命”中走出來的中國共產黨,在總結歷史經驗、開辟新時期中形成鄧小平理論﹔經歷了國內外政治風波特別是蘇東劇變影響后的中國共產黨,在進一步深化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中形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進入21世紀快速發展階段后的中國共產黨,在回答“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過程中形成科學發展觀。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是在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中不斷推進、不斷發展的。理論創新從來都不是在書齋裡提出和完成的,而是在人民群眾偉大的實踐中,在黨依靠人民群眾解決實踐中不斷出現的矛盾中提出和完成的。

唯物辯証法告訴我們,實踐是不斷發展的,矛盾是不斷發生不斷解決的。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來不幻想哪一天沒有矛盾、哪一天不需要斗爭、哪一天可以高枕無憂,而是敢於“到中流擊水”,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時代潮流,進而審時度勢引領時代潮流。也就是說,理論邏輯從來都是實踐邏輯的反映。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是什麼問題?十九大報告說:“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順應時代發展的進步潮流,進行艱辛的理論探索,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新思想致力於解決社會主要矛盾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怎麼來回答和解決這個重大時代課題的?這需要我們深入學習十九大提出的社會主要矛盾理論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十九大在理論創新中的一大亮點,就是提出了“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的理論。十九大在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同時,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唯物辯証法特別是毛澤東的《矛盾論》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叫“抓主要矛盾”。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發現和揭示起主導性決定性的主要矛盾,可以幫助我們認清和劃分社會發展階段,認清和揭示我們所處的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理論是我們在研究社會歷史發展時一個十分重要的方法論工具,是我們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現在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也是遵循這個方法論。

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今天的中國出現了許多新的階段性特征。這是我們全面考察了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得出的科學結論。

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和快速發展,我國社會在發展中出現了許多深刻的階段性新特征。一方面,我國綜合國力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均有較大提升,經濟總量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十九大報告在對過去五年的總結裡,第一條講經濟建設的時候,就講到了現在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居世界前列﹔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等等。這些都說明,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正在發展壯大起來,這是階段性特征的一個方面的表現。另一方面,我們的經濟發展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就人均GDP來講,在世界上排名70多位。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還有4300多萬貧困人口,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發展落差仍然存在﹔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再加上人民的需求我們還不能完全滿足,比如我們一方面產能過剩,另一方面老百姓到日本搶購馬桶蓋、奶粉、電飯煲,中央正在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解決這個問題。由此可見,今天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兩重性的。一方面,人民對物質文化的需要更高更寬了,不僅在物質文化生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各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另一方面,我們落后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盡管總體上有顯著的提高,但是我們的發展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加突出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這兩方面的階段性新特征及其表現,集中起來,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解決的社會主要矛盾。

講矛盾是為了解決矛盾。毛澤東的主要矛盾理論指出:“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復雜情況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著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不是小變化,而是大變化。十九大報告說關系全局,對黨和國家許多工作提出新要求。因此要在繼續推動發展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方方面面的需要。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解決這個社會主要矛盾不能急於求成,要客觀地、冷靜地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來指導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這裡有一個理論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一方面,是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新的變化﹔另一方面,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沒有變。決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按照鄧小平的論述和十一屆六中全會的表述,以及十二大以來歷次黨代會的觀點,一直認為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我們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沒有變,那麼,決定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不是被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取代了?或者說它已經不存在了?怎麼理解這個“變”和“不變”的問題?按照我們剛才分析的階段性的新特征,應該說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在實踐中出現了階段性的新特征。這個矛盾的一方面,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方面,人民對物質文化的需要並沒有完全滿足,不僅要求更高了,而且拓展了,拓展到了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這個矛盾的另一方面,即“落后的社會生產”方面,經過改革發展,我國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但是發展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突出了。所以,關於新矛盾的概括,實際上是集中反映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所呈現出來的新的階段性特征。這樣,就可以把“變”和“不變”統一起來。

為什麼講這些?就是要防止兩種傾向:一種傾向是強調“變”,但是脫離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去追求美好生活﹔另一種傾向是強調“不變”,不思進取,不能按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去探索去創新。

總之,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為了解決今天我們面臨的社會主要矛盾及其新情況,在新時代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基本方略

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要認清今天我們面臨的社會主要矛盾,還要有一整套解決矛盾的方略。十九大在論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同時,鮮明地提出和系統地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我們都知道,我們黨在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后,根據鄧小平的論述形成和提出了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主要內容的基本路線。后來黨的十四大概括了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十五大把它簡稱為“鄧小平理論”,並把它同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了黨章。黨在這一指導思想指引下,從十五大、十六大到十七大,在理論創新中不斷進行新概括,提出過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經驗、基本綱領等。到黨的十八大,還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這次又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基本方略是根據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提出的,是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各個方面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基本要求。十九大一共提出了十四條基本方略。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條是管總的,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第四條到第九條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實施方略,即經濟、政治(包括民主和法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的實施方略﹔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條是關於國家安全、軍隊建設、祖國統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原則要求﹔第十四條強調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這十四條基本方略的內容務實、針對性強,邏輯清晰。作為“基本方略”,強調的重點是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側重於講我們要去干的事情及其基本原則基本要求。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合在一起,就是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十九大報告指出:“隻要我們善於聆聽時代聲音,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解決新任務的戰略安排

十九大報告的第四部分提出了兩大任務,一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這兩個相互銜接的任務,就是十九大向全黨全國人民提出的新任務,或者說是“總任務”。聯系十九大報告第二部分所闡述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這兩大任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宏大任務。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承擔的第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當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是在20世紀80年代用10年時間解決溫飽問題﹔第二步再用10年時間奔小康,這兩個10年是為我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打基礎的﹔第三步是在進入21世紀后用50年時間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前兩步戰略目標,我們實際上都提前實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面臨的使命,就是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還要解決后面30年怎麼搞現代化的問題,所以他提出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

根據十六大和十七大原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指標已經提前超額完成的情況,2012年召開的十八大宣布“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並且提出經濟發展的目標是“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即“雙倍增”指標。經過測算,十八大后,我們隻要年均增長6.5%,國內生產總值就可以翻一番,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根據這幾年的經濟發展情況,盡管我們的發展速度已經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但經濟結構越來越合理,實現原定的經濟指標也完全有信心。

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還十分艱巨。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全國31個省區市2017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超過4萬元,但各地差距較大,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目標,還要下大力氣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此外,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比如精准脫貧問題、環保問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等。所以,“決勝全面小康”這六個字說起來容易,但時間緊、任務重,決不能鬆懈。

十九大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光明的前景。今年開十九大,明年要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后年將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再后年就要向全世界宣布,我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我們要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來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我們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還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這是我們承擔的第二個任務。

十九大提出“分兩步走”來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也就是說,我們先用15年時間基本實現現代化,再用第二個15年時間全面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第一個1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意味著原來鄧小平提出的到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提前了15年。原來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是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中等發達國家。按照我們這幾年的發展速度,我們在不斷超越,所以可以提前到2035年就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后,剩下的15年,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目標,不僅超越了鄧小平原來設定的目標,而且把原來的目標充實了,在“富強、民主、文明”的基礎上,十七大加了“和諧”,現在又加了“美麗”。而且強調要建設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突出了“強”。

十九大提出的“兩步走”戰略,意義很大:第一,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它適應了新時代中國發展新趨勢,是實現鄧小平“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重大決策。第二,這是一個科學的決策。它是在科學分析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基礎上,根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提出的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結論。第三,這是一個實現超越的決策。它實際上超越了鄧小平“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是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提出的宏偉的行動綱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的:“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我們要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我們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十九大后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將要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在全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我們相信,在這一科學理論指引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日一定能夠到來,我們的強國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作者為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責編:常雪梅、楊麗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