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十九大精神感召下的青春擔當

胡獻忠(團中央青運史檔案館常務副館長)

2017年10月30日09:0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十九大精神感召下的青春擔當

■對重大理論的學習領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反復學、認真學,帶著問題學,結合實際學﹔對十九大精神的貫徹落實,更需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推進。

-----------------------------------------------

習總書記的十九大報告對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斗目標,作了新時代的歷史回答,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好前景前所未有地清晰展現在世界面前。報告透徹而生動,深入淺出,聲情並茂,體現了理性與激情的完美結合。

十九大報告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集大成、新飛躍,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綱領性文獻,無疑也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跨入新時代的政治宣言。

在黨代會的歷史上,報告首次專列一段闡述青年的作用,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年一代寄予殷切希望,也凸顯我們黨一如既往地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始終把青年視為推動社會變革生力軍的優良傳統。廣大青年倍受鼓舞,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踏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新征程。

廣大青年同全國人民一道跨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

在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市場化、全球化、網絡化成為推動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作為后發現代化國家,逆勢而進,不斷展示出令世人驚嘆的資源優勢、勞動力后發優勢、技術后發優勢、資本后發優勢和制度優勢,由追趕到並行再到領跑,逐漸實現三級跳的大跨越。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作出新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要特征,在於經濟總量、居民收入乃至綜合國力的大幅躍升。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4.4萬億元,增長6.7%,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4.8%﹔人均國民總收入達8260美元,由2012年的第112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93位。2016年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加4446元,超過同期全國GDP的增速﹔2017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3%,高於去年同期0.8個百分點,增速繼續跑贏GDP。工業增速創下2015年以來最好水平,民間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增速都在回升。

另一重要特征,是中國的世界影響力日益增強。自2010年起,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2013年至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左右,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央視聯合中國外文局的調查顯示,全球1萬份電子問卷中,每10個外國人中就有3個人認為,自己能獲得中國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其中,102家國企在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投資,促進當地33萬人就業。僅“一帶一路”180億美元投資,就創造了超過16萬個就業崗位。來自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對外投資和進出口,平均每年直接拉動各國1500萬個就業崗位。中國經濟愈來愈強的世界影響力,推動著這個東方大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全國人民來說,意義重大而深遠。誠如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這“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必將進一步增強廣大青年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性和自信力,讓我們與全國人民一道共建新時代,共享新時代。

新矛盾需要廣大青年在黨的領導下同全國人民一道去應對、去化解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根據經濟科技力量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遷以及國情民情的態勢,持續探索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國內主要矛盾。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報告認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強調:“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十九大報告則作出新判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幾字之別,卻彰顯出人民生活由溫飽到美好的重大轉變。

對國內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斷的重要依據之一,是中等收入群體的持續擴大。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研究員認為,中等收入群體首先是一個生活質量的概念,其次才是一個收入分配的概念﹔它不僅是一個反映城鄉結構的概念,還是一個反映社會職業結構的概念,同時還是一個具有國別的概念。中等收入群體不僅是投資需求擴張的生力軍,而且是消費需求擴張的主力軍。《國慶中秋長假全國自駕旅游大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國慶中秋雙節自駕游游客多數為中等收入群體,自駕游客人均平均消費達1892元。隻有當大部分人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才能較好地消除貧富不均,真正藏富於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讓廣大民眾真正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成果,從而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持續穩定的有力支持。

青年是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和突擊隊。黨和國家事業要發展,青年首先要發展。仍以今年國慶中秋雙節自駕游為例,游客中青年居多,慣常構成以城市人口為主。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城市青年進入中等收入群體,而小城鎮及農村青年的發展則遲於城市青年。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廣大基層青年的新期待,我國青年發展事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因此,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從10個領域提出政策舉措,第一次完整地描繪了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各方力量共同促進青年發展的藍圖,建構了服務青年全面發展的國家機制,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群團、社會協同,齊抓共管青年事務的重要制度保障,這就為廣大青年通過不懈奮斗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新理論需要廣大青年同全國人民一道去學習領會、貫徹落實

新理論不是突兀而出的,它起碼需要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時代的需要和召喚,應勢而起﹔二是探索實踐的充分積累,水到渠成﹔三是領袖人物的關鍵作用,巨擘提升。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黨同時也進行了艱辛的理論探索,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其發展的主流趨勢,如果官方的指導思想契合了時代需要,就能夠引領時代、澤被后世。馬克思曾精辟論道:“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貫通結合,升華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習總書記作報告過程中響起的72次熱烈掌聲,傳達出的既是代表們的心聲,也是人民群眾的呼聲。

當然,對重大理論的學習領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反復學、認真學,帶著問題學,結合實際學﹔對十九大精神的貫徹落實,更需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推進。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廣大青年作為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生力軍,理應同全國人民一道,在干事創業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對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把十九大精神貫徹到各行各業的各項工作之中。進而,由於在實踐中加深了對新理論的了解、領會和認同,吃透了其精神實質,反過來又能夠增強貫徹落實的積極性、主動性,逐步達到“知行合一”。

新征程需要廣大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繼往開來、接續奮斗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為中國發展勾勒了美好的前景和發展目標。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也就是說,執政黨設計出中國用30年時間取得大國地位的路線圖,到2050年左右中國將成為創新、影響力和軍力方面的全球領導者。當習總書記講到這兩個階段時全場響起了熱烈掌聲,傳遞出所有代表的共同心聲,充分說明這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

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根植於人民。建黨的初心就是為天下貧苦人求解放,讓工農大眾過上好日子,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黨的歷史使命是恆定的,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奮斗目標又有所區別,實現路徑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點。始終不變的是這樣一個道理:偉大事業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實現偉大夢想絕不是敲鑼打鼓、輕輕鬆鬆的事,必須進行偉大實踐,需要一代代青年繼往開來、接續奮斗。從李大釗到毛澤東,從鄧小平到習近平,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把青年視為推動社會變革的生力軍和最活躍、最具創造性的因素。十九大報告首次專列一段闡述青年的作用,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年一代寄予殷切希望,也傳承了我們黨歷來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的戰略取向。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政治氛圍中,廣大青年在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貢獻聰明才智,建功立業,進而實現人生價值,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中國共青團作為黨聯系青年的制度性安排,其初心就是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堅定不移跟黨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共青團的使命是光榮而艱巨的。一方面,當代青年因成長環境的變遷而呈現新的群體特征,需要團的干部深入研究當代青年成長的新特點和新規律,引導廣大青年從社會主義思想源頭和歷史演進中,從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和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共青團自身還需要大力實施改革攻堅,通過不斷完善創新制度、機制,進一步開發共青團組織功能和體制內外資源,促進初心理念的全面履實。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廣大共青團干部的砥礪奮進中,在廣大團員青年的共同努力下,黨的青年工作和青年發展事業一定能重新煥發勃勃生機,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貢獻青春力量!

(責編:程宏毅、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