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專題報道>>權威解讀

【理上網來 輝煌十九大】全面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沈逸

2017年10月27日14:40    來源:光明網

原標題:【理上網來 輝煌十九大】全面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作者: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沈逸

10月18日,萬眾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開幕,習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3個小時的報告,氣勢磅礡,鏗鏘有力。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歷史時刻,中國共產黨新一屆領導人向全世界宣誓了實現宏偉歷史目標的堅定意志與堅強決心,勾勒出了讓所有中國人熱血澎湃的壯闊畫面。黨的十九大呈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勇於承擔歷史責任,率領全國人民從勝利走向更加偉大的勝利的堅定決心。

【理上網來 輝煌十九大】全面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在十九大報告中有多處提及互聯網、網絡強國和網絡安全,比如“互聯網建設管理運用不斷完善”“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增強改革創新本領,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善於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於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等等。這些關於互聯網的論述,是在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之后,從國家總體宏觀戰略的高度,進一步指出工作成就以及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當前,中國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而其中的關鍵之一,就是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歷史機遇和戰略窗口,通過建設網絡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提供強勁動力。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宏偉歷史進程中的關鍵一步。身處信息革命的歷史洪流,隻有順應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勇敢地擁抱互聯網,並在開放的全球網絡環境提升利用和駕馭互聯網的能力,才能完成黨肩負的歷史使命。從全球看,互聯網的高速擴展催生了全球網絡空間,這是人類活動的第五空間,是大國戰略博弈的新邊疆。伴隨著網絡的發展,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活動與網絡深刻地連接在了一起,全球網絡空間的安全、穩定、繁榮,對國家的安全、穩定和繁榮至關重要。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中國,正是牢牢把握住了這個歷史機遇,才得以有效實現了后來居上,朝著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堅定邁進。

截至2017年,中國網民規模已經超過7億,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社交媒體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各個領域的應用和創新,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可以說,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網絡大國。

不過,全球網絡空間並非世外桃源,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經濟繁榮與文化發展等各個領域都面臨著來自網絡空間的非傳統威脅與挑戰。比如進攻性網絡安全威脅、有組織的社交媒體操控、花樣翻新的網絡犯罪等等。面對挑戰,沒有退路,狹路相逢勇者勝。對身處網絡時代的中國來說,更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貢獻力量。我們在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過程中有三個勝負手:

其一,推進核心技術的突破。建設網絡強國,就要消除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隱患。核心技術涵蓋了基礎技術、通用技術﹔非對稱技術、“殺手锏”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隻有在這些領域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並跑領跑的轉變,才能讓互聯網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賦予新動能。

其二,要提升和強化網絡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網絡強國,意味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必須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這意味著我們要正確理解安全和發展的關系,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透過現象把握網絡安全的本質,充分認識到網絡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隻有這樣,才能為發展提供有效的網絡安全保障,共筑網絡安全防線。

其三,要加強網絡時代黨的執政能力。對執政黨來說,身處信息革命的歷史大潮,要充分看到網絡空間帶來的全面挑戰與戰略機遇,實現執政能力創新,解決“本領恐慌”的問題。這首先意味著我們要勇於面對挑戰,要學會包括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在內的新的執政本領,學會通過信息系統有效感知社會態勢,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做到善於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

黨的十九大全面吹響了邁向新的偉大征途的進軍號角,身處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我們要努力為建設網絡強國貢獻個人的智慧和力量,這是難得的機遇,更是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

(責編:王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權威解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