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專題報道>>權威解讀

【理上網來 輝煌十九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趙可金

2017年10月27日13:51    來源:中國網

原標題:【理上網來 輝煌十九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外交思想。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在十九大報告中做出了明確的概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具體來說,包括五個方面內容:

一是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這一條規定了如何處理中國與世界在政治外交領域相互關系的基本理念和主張,明確了建設持久和平的世界主張,是指導中國對外關系的新外交觀。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與以往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社會不同,國家彼此之間不再有壁壘分明的“楚河漢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國與國之間的領土界限、主權界限和職權界限都被經濟全球化浪潮帶來的各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往來所打破,越來越成為一種“地球村”。在這種“地球村”中,結盟爭霸、勢力范圍、閉關自守等都已經成為一種落后的思維,取而代之的是各國內部的事情自己商量,國與國之間的事情各方共同商量,相互尊重、平等協商成為人類命運體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各國都要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新路。

二是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這一條規定了如何處理中國與世界之間在安全領域相互關系的基本理念和主張,明確了建設普遍安全的世界主張,是指導中國對外關系的新安全觀。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家不再是唯一的行為體,包括私營部門、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甚至個人都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參與者,傳統的國家安全概念已從一般意義上的國防軍事安全擴展為更廣泛的經濟安全、政治安全、社會安全、文化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環境安全、公共安全等眾多內涵。面對此種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的復雜局面,傳統安全觀已經無法有效解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安全問題。

近年來,中國領導人在多個國際場合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強調既要繼續努力解決尚未解決好的傳統安全問題,也要重視解決日漸增多的恐怖主義等各種非傳統安全問題,最終目標是追求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建設太平世界,不僅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而且也是對全球安全思想的重要貢獻,為中國處理安全領域的對外關系指明了方向。

三是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這一條規定了如何處理中國與世界在經濟和發展領域相互關系的基本理念和主張,明確了建設共同繁榮的世界主張,是指導中國對外關系的新發展觀。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貧富差距鴻溝有待彌合。針對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馬克思主義和五千年中華文明智慧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理論內涵上來看,這一理念打破二元思維,確立開放包容思維﹔打破優勝劣汰、勝者全拿的霸道哲學,確立普惠平衡的王道哲學﹔打破利己主義的傲慢與偏見,確立利他主義的合作共贏。不難看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理論價值糾正和超越了近代以來的西方主導的片面的經濟全球化,推動世界經濟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四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這一條規定了如何處理中國與世界在文明和社會文化領域相互關系的基本理念和主張,明確了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主張,是指導中國對外關系的新文明觀。

近年來,從倡導和平發展到倡議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再到強調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所倡導的新文明觀採取了“尊重”、“包容”、“互鑒”的態度,“尊重和維護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包容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政治選擇,互鑒不同文明的經驗和成果,在世界上更具吸引力和號召力。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更強調超越時空束縛,以整體意識、全球思維和人類觀念,強調文明交流、文明互鑒和文明共存,是一種更加開放包容的文明觀,有著極大的優越性。

五是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這一條規定了如何處理中國與世界在生態文明和氣候變化領域相互關系的基本理念和主張,明確了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主張,是指導中國對外關系的新生態觀。

目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在對技術中心主義的批判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口號,重返人類中心主義,認為人類在反對生態環境危機的同時不應放棄“人類尺度”。這種從認識上和哲學理念上對工業文明、科學技術和人類中心主義的反思,意味著人類綠色意識的一個歷史性的飛躍。中國倡導的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負責任大國的重要體現,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之義。

以上五條,是中國對於應對全球共同挑戰和建設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國方案”,中華文明智慧的創新和發展,內涵豐富,底蘊深厚,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文明共同體思想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在於將中華文明精神將與時代潮流和多樣化的國情相結合,推動不同文明在兼容並蓄、交流互鑒中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和活力,是一種道路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的重要體現。這一系列創新的主旨在於弘揚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來超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之間的隔閡、紛爭和沖突,建設一個更具包容、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

(責編:王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權威解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