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

梁昊光

2017年10月11日09:08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植根於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來源於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當代國際秩序的清醒認識,既是對世界各國發出的倡議,也是對人類社會的美好希冀,必將進一步推動國際關系的民主化、法治化和合理化發展。

深化區域合作,以負責任大國形象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事訪問中多次強調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如在坦桑尼亞訪問時表示“中非人民結下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兄弟情誼”,“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發展任務、共同的戰略利益把我們緊緊聯系在一起”等,還在出訪東盟、阿盟和拉丁美洲等時分別提出了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阿命運共同體和中拉命運共同體等構想。加強區域合作是新時期中國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要促進與各區域的政策溝通,推進與這些區域的貿易暢通和設施聯通,加強貿易投資、通商往來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建設,增進中國與區域內國家的民心相通。

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形勢下,各國聯系愈加緊密,大國之間具有很多利益共同點和交匯點。在多元共生的國際社會裡處理大國關系,包容共進是最佳選擇。中國不與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不以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為准繩處理國家關系﹔提倡國家之間構建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伙伴關系﹔在國際關系上不能隻講本國利益,而要踐行正確義利觀。大國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系,要秉持和平、主權、普惠、共治原則,開拓合作新疆域等。這些都為處理大國關系,進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指引。

一國的國家實力同其國際責任相輔相成。伴隨中國國家實力的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待越來越高,同時中國的“責任意識”和“責任需求”也不斷提升。中國積極參與區域多邊合作、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中國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踐行國際社會負責任大國的重要表現之一。在國際體系建設中,中國需要更加清楚自身的角色,不僅是參與者,更有必要作為組織者與貢獻者,積極承擔大國責任,加強自身對地區機制的塑造和影響力度,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和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推動建立一些有針對性的對話與合作機制,提升中國的話語權與發言權。

讓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

“任何大國崛起,都需要一個可資依賴的周邊依托帶。”中國快速發展成果惠及周邊國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事業也應始於周邊國家,應該讓周邊國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實現共同發展。中國與周邊國家存在大量相似文化、價值和理念,具有構建命運共同體的良好基礎。中國要在周邊國家“編織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絡”,“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實現多元共生、包容共進”。同時,為降低外部波動給亞洲地區帶來的消極影響,亞洲國家必須加強內部整合,促進區域內部溝通協調,提升整體經濟發展的質量和全球競爭力。

將我國的政策制定與周邊國家進行對接。如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斯裡蘭卡“馬欣達願景”、土庫曼斯坦“強盛幸福時代”、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蒙古“草原之路”對接,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印尼提出的“海洋強國”和“海上高速公路”對接,通過尋求共識,達成合作,挖掘周邊國家合作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持續繁榮的新動力。在當前形勢下,我國應與周邊國家一道,建立反映共同需要和深化區域整合的關鍵戰略,加強頂層設計,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在經濟、文化交流、政策對接等不同層面,形成立體多元的支持力量,使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即使在不利的國際環境下,也能保持內在的生命力。

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可以作為中國與周邊國家“命運共同體”的突破口,亦能在很大程度上牽制中國與周邊國家領土權益紛爭,為中國和周邊國家謀求共同發展罩上安全網。中國也充分認識到了這點,目前,中國在經濟領域充分加強了對周邊互通互聯的建設推進:致力於將巴基斯坦“打造成為中國同周邊國家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典范”﹔使越南“不僅僅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更是利益相融、目標相同的命運共同體”﹔與老撾“攜手打造牢不可破的中老命運共同體”﹔與柬埔寨“繼續做高度互信的好朋友、肝膽相照的好伙伴、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等,並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建設中印緬孟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

在與周邊國家建立“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文化相互交融是協調區域各國的基礎。近些年中國與周邊地區在電影、流行音樂、電視劇等方面的交流深入發展,讓各國能夠通過這些媒介更形象地快速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與歷史。如何利用更為鮮明並行之有效的文化傳播媒介在周邊地區實現真正的跨越式交融,是媒體人以及學界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國為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激活發展動力而制定的重大發展方略,雖然是針對中國現階段發展狀況提出,但與世界面臨的各種問題的應對理念高度契合,對於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亦提供了指導思想和價值意義。

第一,創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一動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必將引發理論、制度、文化、技術等各領域創新,也將是一場終結西方“元敘事”,建立“中國話語權”的變革。通過打破西方價值體系壟斷,使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互鑒共存,推進全球秩序和國際規則的創新發展。

第二,協調就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實現辯証發展、系統發展、整體發展。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又是第二大經濟體,既與新興市場國家有著相似的改善民生的訴求,又面臨與發達國家相似的轉型升級的困境。由此,中國在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既要堅持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整體利益,努力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結構中的發言權和話語權,又要積極尋找共性話題,增進與發達國家的協調溝通。

第三,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人類隻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各國隻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在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價值理念、制度體制等方面堅持綠色發展,需要中國和世界休戚與共,攜手前行,共迎挑戰。

第四,開放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然選擇。隻有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才能實現經濟全球化再平衡和世界共同繁榮發展,最終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為此,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開放發展”的理念,指出“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第五,共享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靈魂。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著力增進世界福祉,增強人民獲得感,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展示出中國“兼善天下”的世界觀和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勇氣和決心。

(作者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家一帶一路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新華網,2017年1月19日。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