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偉大斗爭”的哲學解讀

郝永平 黃相懷

2017年09月29日08:07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偉大斗爭”的哲學解讀

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進行偉大斗爭”始終是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從哲學上深入理解“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偉大斗爭”的時代背景

對世情及風險的科學研判。今天,世界格局面臨新調整,經濟全球化存在新變數,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出現了新的不確定性。作為一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大國,中國越發展壯大,面臨的外部風險也就越多。未來一個時期是中國和世界關系深度磨合、調整適應的敏感時期,必然導致合作之中有競爭、競爭之中有合作的復雜形勢,而競爭必然包含著斗爭。對此,我們必須強化憂患意識,做好斗爭的思想准備。

對國情及挑戰的清醒認識。總體上看,目前中國已進入了從主要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到既要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又要解決“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的階段。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與解決“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任務是無比艱巨復雜的。當其中的風險和挑戰主要以人民內部矛盾的形式顯現的時候,要講究方法和藝術,和風細雨地做潤物無聲的工作﹔當這些風險和挑戰以敵我矛盾的形式露頭的時候,也要明確邊界和底線,做好斗爭的准備。

對黨情及擔當的深刻把握。我黨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己任,承擔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還要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新的偉大工程。無論是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還是建設偉大工程,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過程,會有一系列尖銳問題擺在面前,都面臨著許多矛盾、困難、風險與挑戰,都需要做好進行偉大斗爭的准備。

“偉大斗爭”的科學涵義

偉大斗爭是一種實際行動。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和基本的觀點。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動力、源泉和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也是解決問題與克服矛盾的手段與途徑。偉大斗爭絕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首先體現為實際的行為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但准備進行而且實際上已經進行了許多“偉大斗爭”。比如,在反腐敗斗爭中,我們黨進行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打“老虎”、拍“蒼蠅”斗爭﹔面對若干國家攪局中國南海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展示了中國堅定捍衛國家主權的實際行動﹔等等。這充分表明,偉大斗爭就是一種具有現實指向性的行為舉措與有力行動。

偉大斗爭是一種基本手段。從哲學上來講,同一性與斗爭性是矛盾的基本屬性,由於每一矛盾的性質與狀況不盡相同,所以斗爭的內容和形式也多種多樣。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了和平建設的思維方式,淡忘了斗爭的重要性。“國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隻有根據不同的情況,把斗爭性的手段與同一性的手段配合起來使用,才能收到最大化的效果。因此,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諱言斗爭、敢於斗爭、善於斗爭,補足了長期以來的一個短板,反而為中國贏得了新的優勢,有效維護和保障了中國國家利益。

偉大斗爭是一種精神品質。從廣義上說,“斗爭”不僅包括解決問題的具體行為與實際行動,而且也包括不畏艱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銳意進取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意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進行偉大斗爭,從某種意義上就是針對著黨員干部隊伍中存在的當太平官、打太平拳、過太平日子、革命意志消退、干勁斗志不足等消極現象,旨在激發和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的進取精神、戰斗姿態和無畏氣勢。

“偉大斗爭”的主要內容

同錯誤思想作斗爭。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情況是復雜多變的,對於馬克思主義,出現了過時論、無用論、有害論的錯誤看法﹔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現了對中國特色、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規律認識不清晰等模糊見解﹔對於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出現了渺茫論等錯誤認識。對於模糊的思想認識,中國共產黨當然要遵循意識形態工作的規律,即主要採取思想教育、明辨是非、以理服人的方式來進行﹔但是,對於那些有意歪曲、肆意攻擊黨的理論和理想的錯誤言論,必須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

同固化利益作斗爭。改革開放以來,一小部分人借機獲得了特殊的小團體利益,這些利益一旦通過體制機制的途徑固化下來,就會嚴重扭曲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深化改革本質上是一個利益關系調整和再調整的過程,這個過程必然觸及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因而就使得改革具有了“刀刃向內”的性質,即自我批判、自我開 刀、自我革命。由於利益問題是最復雜最敏感的問題,因而向固化的利益藩籬宣戰必然帶來不小的壓力、風險和挑戰,隻有勇敢者才能頂得住、扛得動。

同腐敗現象作斗爭。腐敗變質是現代政治之癌,也是共產黨的天敵。從權力的本質來說,中國共產黨的一切權力都來自人民,隻能用來為人民服務,因而一切腐化變質行為與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與宗旨都是格格不入的。必須承認,確有一小撮腐敗變質分子混跡於黨內,干著權錢交易、貪污腐化等勾當,給黨的威信和形象帶來極大的損害。黨的十八大以來打“老虎”的經驗証明,一些腐敗分子還具有相當的抗拒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給反腐敗工作帶來阻礙。因此,必須以極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氣開展反腐敗工作,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攻堅戰和持久戰。 同西方滲透作斗爭。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都是在與西方敵對勢力的斗爭中開展的。西方敵對勢力並沒有因為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不搞意識形態輸出,就放棄對中國的滲透和入侵,而是千方百計地對中國進行滲透,這種滲透包括意識形態的,也包括其他途徑﹔特別是互聯網的興起,更為這種滲透提供了難以察覺的便利條件,使得滲透與反滲透的斗爭更加復雜尖銳。必須認識到,西方的這種滲透與正常的國際交往有著本質的區別,本質上是要瓦解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性質,因而具有敵我矛盾的性質。面對這樣的滲透,必須擦亮眼睛,旗幟鮮明地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採取各種途徑予以有力的駁斥和反擊。

同分裂勢力作斗爭。中國的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新變化,加之國內宗教極端思潮的抬頭,境內外各種勢力相互勾結、裡應外合,“港獨”“疆獨”“藏獨”“台獨”等輪番上陣,試圖分裂中華民族大家庭,阻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對此,必須採取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法治和軍事等在內的各種手段,進行嚴厲懲治與打擊。歷史終將証明,分裂勢力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敗的。

同霸權主義作斗爭。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並沒有使一些西方國家放棄冷戰思維,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變本加厲地推行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中東地區的混亂不安,很大程度上就是西方強權勢力插手與破壞的結果。中國南海問題的出現,實際上也是某些西方國家作亂與攪局的結果。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不惹事也不怕事,寧可備而不戰,不可戰而無備。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面對一些國家搞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收斂、不收手,中國必須以革命的兩手對付反革命的兩手,做好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和軍事領域進行全方位斗爭的准備。

“偉大斗爭”的基本邊界

從一定意義上說,哲學發揮著對客觀對象劃分邊界的功能。它以理性態度去科學厘清對象的邊界問題,把握其與相關對象的本質區別,進而揭示出對象的特殊規定性。因此,區分與劃清“偉大斗爭”的邊界與底線,避免片面理解和歪曲解讀“偉大斗爭”的真正含義,是十分必要的。

偉大斗爭是有原則、有底線的斗爭。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不是要搞革命年代疾風驟雨式的武裝斗爭,不是要搞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大規模的群眾運動,而是以始終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始終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始終堅持黨的宗旨與使命為前提的,是在民主和法治軌道上展開的斗爭,是在維護正常社會秩序前提下展開的斗爭。最為明顯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黨和國家工作納入法治軌道,堅持依靠法治手段解決各種復雜的經濟社會難題,堅持運用法治手段來開展偉大斗爭,有效保障了社會生活的和諧與有序。

偉大斗爭是堅守人民立場的斗爭。進行“偉大斗爭”並不是挑起群眾斗群眾,在群眾中制造矛盾和紛爭,恰恰是為了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開展的,因而是有立場的斗爭。馬克思主義始終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偉大的力量﹔黨的力量在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要想打贏“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堅守為了人民的基本立場,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

偉大斗爭是具有靈活性的斗爭。從哲學上來看,斗爭既包括使用暴力手段的劇烈斗爭,也包括使用批評和自我批評所開展的斗爭。有無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和其他政黨互相區別的顯著的標志之一。在進行偉大斗爭的過程中,面對不同的矛盾與問題時,必須對具體問題作出具體分析,對人民內部矛盾採取同一性的化解方法,對敵我矛盾採取對抗性的斗爭形式。

偉大斗爭是為達到和諧與和平目的的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入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因此,在新時期開展的偉大斗爭,本質上是為達到國內和諧與國際和平為目的的斗爭。就國內來講,通過開展同錯誤思潮、固化利益、腐敗現象、分裂勢力的偉大斗爭,營造安定有序和諧的社會環境,凝聚起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與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有利條件。就國際來講,通過開展同錯誤思潮、西方滲透、分裂勢力、霸權主義的偉大斗爭,創造出安定、和平、友好的國際環境,以利於充分發揮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重要作用,以利於積極推動人類追求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作者系中央黨校圖書館館長、教授,中央黨校科研部干部)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