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邱海平: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輝煌成就和經驗

邱海平

2017年09月25日17:17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原標題:【思享家】邱海平: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輝煌成就和經驗

【思享家】邱海平: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輝煌成就和經驗

  【理上網來 喜迎十九大】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邱海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制定了系統的創新發展戰略和政策,並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戰略重點,把推動科技創新與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科技體制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開創了我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新局面。5年來,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取得新的輝煌成就,不僅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標志,並為我國進一步發展成為世界科技和經濟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思享家】邱海平: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輝煌成就和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中國和世界發展的歷史經驗以及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國際經濟競爭甚至是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就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揭示了創新能力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國際競爭中的重要地位,強調了我國必須走自主創新道路的重大原則,闡明了科技創新和發展與經濟體制改革的辯証關系,指明了新時期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戰略重點和目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先后出台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等系列重要文件,對科技創新進行戰略性、全局性、長遠性系統謀劃。以這些重要文件為綱,中央和地方推出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政策、財政引導政策、企業技術創新政策、科技人才政策等等,努力開創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的發展新局面。

  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風險大,因而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近幾年來,我國在科技投入方面形成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三方齊發力的壯觀景象。據初步統計,2015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4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38.1%,年均增長11.4%﹔按匯率折算,我國研發經費繼2010年超過德國之后,2013年又超過日本,目前我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2015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經費與GDP之比)為2.10%,比2012年提高0.17個百分點,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居發展中國家前列。2014年國家財政科技支出6454.5億元,比2012年增長15.3%,年均增長7.4%﹔財政科技支出佔當年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25%。其中,中央財政科技支出為2899.2億元,年均增長5.3%﹔地方財政科技支出為3555.4億元,年均增長9.1%。2014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和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分別為379.8億元和613.1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27.2%和16.2%,年均分別增長12.8%和7.8%。

  資金是推動科技創新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要使大規模資金投入取得實效,還必須充分發揮體制機制的作用。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戰略目標,同時促進和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把創新驅動、體制改革與經濟發展統一起來,這正是黨中央的非凡之舉。幾年來,我國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和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先后審議通過一系列重要科技體制改革文件和方案,確立科技體制改革的主體框架和時間表、路線圖﹔科技體制改革堅持問題導向,以政府職能轉變引領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國家重大科技決策咨詢制度建設,推動建立國家科技咨詢委員會,健全國家技術預測機制,完善國家創新調查制度﹔推進科技領域的“放、管、服”改革,科技創新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院士制度改革、職稱制度改革等取得重要進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全國人大修訂完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國務院發布《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國辦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形成從修訂法律、制定配套政策到部署具體行動的“三部曲”,支持各部門和地方跟進出台一批具體落實措施,形成中國特色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制度體系﹔努力構建創新激勵政策體系,在國有科技型企業中推行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對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所得實行遞延納稅等優惠政策,有利於激勵創新的中長期分配機制初步建立,修訂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推進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改革。

  在雄厚的資金和高效的體制機制推動下,幾年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了輝煌成就。我國科技創新的整體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格局發生歷史性轉變:我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至2017年的第22位,科技發展水平從以跟蹤為主提升到跟蹤和並跑、領跑並存的新高度。我國基礎研究成績斐然,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鐵基高溫超導、外爾費米子、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熱休克蛋白90α、CIPS干細胞等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屠呦呦研究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王貽芳研究員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潘建偉團隊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研究位列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榜首。

  基礎研究的突破進一步帶動了技術創新的發展。2015年我國專利申請受理數為279.9萬件,比2012年增長36.5%,發明專利申請受理數已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2015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數為35.9萬件,比2012年增長65.5%。發明專利授權數佔專利授權數的比重為20.9%,比2012年提高3.6個百分點。截至2015年底,我國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6.3件,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2015年我國共受理《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30548件,從2013年起連續兩年排名均位居世界第三位。目前,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海洋科考、大口徑射電望遠鏡、超級計算機、集成電路制造技術、移動通信、量子通信、誘導多功能干細胞、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高鐵、新能源汽車、特高壓輸變電技術、風能和光伏關鍵部件和設計制造技術、“數控一代”應用示范工程等戰略性重點科技領域都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突破性成果。

  為了有力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除了充分調動各類科技專業人員的積極性外,還必須充分調動我國廣大民眾的首創精神。2014年黨中央和國務院出台一系列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各方面政策,掀起了億萬青年人紛紛投身創業創新的新浪潮,為我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巨大活力。國家和企業層面科技創新與大眾“雙創”融合共進,不僅匯聚起創新驅動發展的磅礡力量,而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內容。

  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推進作用是巨大的。我國新時期科技創新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極大地提升了各產業的科技含量和國際競爭力,實現了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從“面向、依靠”到“深度融合、支撐引領”的戰略性轉變,推動我國邁上了向全球產業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的通道。科技創新優化了產業結構,提升了產品的高技術含量。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14.3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29.3%,年均增長13.7%﹔新產品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12.9%,比2012年提高1個百分點。2012-2014年,新產品銷售收入對主營業務收入增量的貢獻為18.2%。2015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比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出4.1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1.8%﹔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7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33.9%,年均增長10.2%,比規模以上工業年均增速高3.9個百分點﹔2012-2015年,高技術制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量的貢獻為19.9%。

  科技創新的爆發式發展,催生了以高鐵為代表的“彎道超車”故事正在許多領域上演。比如,中國的“互聯網+”向縱深推進,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移動支付規模居世界第一﹔共享單車開始走向世界﹔訂餐、約車、家政、健康咨詢等新服務也都隻需輕點手機就可獲得。這些成就甚至讓發達國家的公民感慨,從中國回來后開始感到不適應。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之際,基於移動互聯、物聯網、雲計算的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為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不僅成績斐然,而且積累了十分寶貴而重要的經驗:第一,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根本保証﹔第二,堅持把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和積極擴大對外開放有機統一起來,是實現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和建設中國特色創新型國家的有效途徑﹔第三,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與科技體制機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結合起來,是形成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能﹔第四,在堅持黨中央和中央政府的領導和頂層設計的同時,注重和充分調動中央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各類科研機構、社會各類企業和廣大民眾的創新積極性,是形成創新驅動發展大好局面的重要基礎和條件﹔第五,堅持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的動力保障﹔第六,堅持科技創新、體制改革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道路,並將為世界文明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展望未來,我們信心滿懷:中國正在向科技強國和經濟強國大踏步邁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

(責編:曹淼、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