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莫讓改革“打滑”

徐文秀

2017年09月18日14:29    來源:求是

原標題:莫讓改革“打滑”

  當前,新一輪改革大潮風起雲涌、如火如荼,由“起勢”到“成勢”,呈現出多點發力、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

  然而,值得警醒的是,在這樣一種大的形勢和背景下,也有地方和單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改革“打滑”現象。有的是思想“打滑”,表現出倦怠、鬆勁、疲憊甚至懈怠情緒,覺得改革嘛就是不改“不夠意思”、改改“意思意思”,推崇“既不出風頭、又不落后頭”的中間主義思想,看風向、搞觀望,“一等二看三通過”。有的是行動“打滑”,整天習慣於在發文、開會、出方案上“打轉轉”,“上級部門忙著發文件,下級部門忙著學文件”,熱衷於做發文件、打報告、搞匯報的“紙面文章”和“空頭表態”,有的竟然把“空轉”的上百件文件當成改革的“成績單”,把出台文件當成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的最重要指標﹔有的則滿足於造聲勢,做“留聲機”,口號多、行動少﹔有的甚至嘴上喊改革、心裡怕改革,改革舉措“隻到膝蓋不落腳”,或者“在一片落實聲中落空”,等等。

  打滑,其意乃地滑站不住,行走不穩。現實生活中看到的車子打滑,就是因為車子輪胎減少了對路面的附著力,行車偏離了行駛方向造成的。車子打滑,大都因為路面濕滑、路況不好,或車子行駛在上下坡,或挂擋有誤等。改革好比開車,改革出現打滑,或因改革方案和改革舉措脫離實際、難以著地﹔或因改革時機和節奏把握不當、難以落實。然而,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有的人挂的是“空擋”,表面上看車子仍在行進,實際上在“空轉”﹔而有的人則挂錯了“擋位”,或“上坡擋”挂成了“平路擋”,或“行駛擋”挂成了“等候擋”,甚至“前進擋”錯挂成了“倒車擋”,等等。說白了,就是一些人懶改、慢改、盲改甚至假改,造成改革“打滑”。

  改革“打滑”既是改革大業的絆腳石,又是改革路上的“沼澤地”。改革是一場革命,是一次艱難的遠征,得爬坡過坎,涉險灘、過溝壑、“吃螃蟹”、破藩籬,在這場新“長征路”上,也有“雪山草地”,有許許多多的“臘子口”“大渡河”和“瀘定橋”,得真刀真槍地干。然而,改革“打滑”雖然“機器”轟鳴,卻在原地打轉,說到底,就是改革“中梗阻”,不落地、不落實,實質上是一種“軟改革”“偽改革”。“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改革“打滑”必然延誤改革的最佳時機,最終讓改革大業“滑坡”“滑行”。改革需要促進派、實干家,容不下那些隻會耍嘴皮的、喊口號的,或者玩虛的、忽悠人的,推諉扯皮的。這些“空頭改革”者,隻會讓改革空轉,反過來也必讓自己在改革“打滑”中滑倒。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防止改革“打滑”,首先牢牢把握好改革的“方向盤”。車子開得好不好,方向感很重要。處在什麼方位、往哪兒走?認不清、辨不明方向的改革,遲早要迷路甚至翻車。而隻要始終認清並把握好改革的大方向,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奔著問題去,瞄著問題走,無論目標有多遠、路況有多險,早晚能抵達成功的彼岸。防止改革“打滑”,其次保証改革有強勁的驅動力。發動機是汽車的核心部件,發動機的驅動力決定了整車的性能和品質。改革越向縱深推進,碰到的硬骨頭越多,已經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節點。領導干部要挂好擋、起好步,有敢於拍板的動力、敢於負責的勇氣、真抓實干的魄力,把改革舉措落地作為重要政治責任,主動作為。要加強督察問效,做到改革推進到哪裡,督察就跟進到哪裡,內外力並舉,推動改革落地見效。防止改革“打滑”,還得掌握好改革的科學方法。改革已經駛入深水區,路況復雜,得有好“車技”。要學會認清改革的特點和規律,有的需要大刀闊斧、快馬加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乘勢而上﹔有的需要上下聯動、捆綁作業,一竿子插到底,順勢而為﹔有的需要沉澱一下,再精准出發,等等。狹路相逢勇者勝,改革靠的就是那股子氣和那股子勁。

  改革是波瀾壯闊、氣勢磅礡的交響樂,改革“打滑”則是這首交響樂中的“滑音”“雜音”。謹防改革“打滑”,才能讓改革的車輪貼地飛行、蹄疾步穩。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