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文化創意改變我們的生活

向勇

2017年09月15日08:2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文化創意改變我們的生活

作為綜合國力的組成部分,我國的文化生產力在21世紀經歷了不同的發展周期,黨的十八大以來,主要表現為文化創新力。在這一新的發展階段,文化產業進入到融合發展、轉型發展、數字化發展、時尚發展和國際發展的重要時期。黨的十八大吹響了“文化+”的時代號角,文化建設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發展與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融合在一起,文化力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成為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全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一個全民文化自信的時代正向我們走來。

過去五年,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治理的重要范疇相融合,成為國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內容,在國家經濟社會整體轉型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推動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實現了從物質現代化轉向文化現代化,真正把物質現代化與文化現代化整合在一起,在實現“人的現代化”、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歷史征程上邁向更高的台階。

過去五年,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人們從隻關注產品的功能價值到關注產品的文化價值。這些文化價值包括膜拜價值、展示價值和交互體驗價值,而交互體驗價值又包括直接體驗的感官體驗價值、間接體驗的情感體驗價值和內省體驗的精神體驗價值。現在,我們購買一件商品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產品的功用和性能上,往往也是購買一個符號、一種象征、一份心理滿足或精神認同。國家宏觀層面的產業結構調整戰略落實到個體微觀層面的產品品質提升策略,文化創新成為重要的實施手段。從文化創意到設計服務,從數字創意到聯網文創,從美麗鄉村到特色小鎮,從非遺開發到博物館文創,從文化商業到藝術介入,文化產業的觀念、策略與手段已經全面引入社會資源開發與產業價值提升的全流程,開創了文化新經濟的新范式。

過去五年,文化生產的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為一種劃時代的社交型生產模式,這是一種開放、包容、共享的生產消費機制。“互聯網+文創”,成為中國式創新的世界豐碑,發展成為一種社群經濟、關系經濟和生態經濟。“互聯網+文創”,將數字創意產業推動為我國戰略型新興產業。數字文化產業成為我國文化產業增長最快的行業,數字遺產也正成為我國文化遺產關注的新領域。

過去五年,中國文化新經濟進入創意經濟時代。文化新經濟的出場反映了中國經濟將從物質經濟向符號經濟轉型,從時間經濟向場景經濟轉型的現實逼迫和發展前景。在這裡,無論是符號經濟還是場景經濟,都是以創意為驅動力,推動非物質生產資料的創意轉換和資本升級,是一種創意經濟形態的文化新經濟。這種文化新經濟是以創意者為主體,這些創意者不同於農耕時代的農民和工業時代的工人,他們通過特殊的空間集聚、產業協作和勞動分工,形成創意者網絡和創意階層,構建出推動社會創新的創意生態,形成創意經濟。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所建構的巨大的共享性生態平台,將每一個用戶都變成創意者,將每一個創意者變成專業創意者,將基於分享和興趣所形成的社會公共資源轉變成新的生產要素,產生新的產品,開辟新的市場,改變我們的生活。

(作者:向勇,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