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秀
2017年09月12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中有一個情節。科技部部長萬鋼回憶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三會”作完報告后,對萬鋼說,你觀察到沒有,和科技人員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掌聲,是從后面往前邊來的,樓上往樓下傳的。萬鋼也觀察到,后面坐的是年輕的科技人員,他表示要從掌聲中感受到科技人員的期盼。對於各級干部而言,應該學會聽懂“台下的”掌聲,從中讀出“后排掌聲”的含義,讀出干事的方向。
掌聲也是一種語言,它既是情感的表達,也是情緒的反映。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掌聲,也從內心裡渴望“掌聲響起”。然而,現實中常常看到這樣一些現象,有些掌聲是一些人自己刻意營造和人為渲染出來的。有的是靠前排的人領掌,后排的人被裹挾著跟掌,此刻的掌聲是帶出來的,它更多是一種吹捧聲、迎合聲、附和聲﹔有的則靠嘩眾取寵、賣弄噱頭博得掌聲,此刻的掌聲純粹是要來的、哄來的。應該說,這些掌聲的含金量是不夠的。
人是需要掌聲的,也是喜歡掌聲的。但是,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掌聲?“后排的掌聲”有沒有響起?該怎樣去贏得“后排的掌聲”?
掌聲是心聲,也是民聲。通常看,“后面”或“樓上”的,更多是普通百姓,他們的喜怒哀樂、冷暖甘苦從掌聲的多與少、先與后中能夠折射出來,群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擁護不擁護、高興不高興,從掌聲的熱烈不熱烈、自覺不自覺、主動不主動中能透露出來,掌聲和他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后排的掌聲”既是風向標,又是晴雨表,也是溫度計,它像一面鏡子,照出群眾是哭還是笑,是樂還是愁,照出我們工作的好與壞、優與劣。
讀懂“后排的掌聲”,要悉心傾聽。我們的改革也好,各項工作也罷,要特別在意和觀察“后排”的反應,不能以為隻要有掌聲就可以了,把“后排的掌聲”不當回事,覺得可有可無,無關緊要。忽視或不重視“后排的掌聲”,那麼“后排”遲早會出現抱怨聲,說不准哪一天還會聽到一片喝倒彩聲。
讀懂“后排的掌聲”,在於贏得群眾的掌聲。“后排的掌聲”怎麼來?一句話,靠各級干部實實在在干出來,在廣大群眾真正有了獲得感、幸福感之后響起來。前不久,電視播出的《改革在哪裡》節目,以大量事實和普通百姓的話,道出了改革在田間地頭,在社區醫院,在街頭巷尾、廠房高校,甚至就在大家的吃穿住行裡,等等。群眾期待什麼,改革就改什麼,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說到底改革讓群眾有滿滿的獲得感,百姓就由衷地為改革點贊。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隻要有了這份情懷,帶著責任和擔當,就能真真切切地聽到和讀懂“后排的掌聲”,也能實實在在地贏得“后排的掌聲”。
相關專題 |
· 走在學習路上:文秀文章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