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的九個關鍵詞

葉小文

2017年09月08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的九個關鍵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確立了新形勢下我們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貫穿其中的就是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復興思想。它是高揚於黨的旗幟上鮮明的時代標識,它是十三億多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強烈願望、最大共識,它凝結為當代激勵人心、震撼人心、一呼百應、萬眾一心的三個大字:中國夢!

人民夙願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參觀《復興之路》展覽,他指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人民的夙願,人民的初心,即拯救中華、振興中華之心。成功要以“百年”度量,如果說辛亥革命前的一百年,中華民族陷入悲慘沉淪之境,那麼辛亥革命后的這一百年,中華民族則是在艱難曲折中昂揚奮起。 “最后成功之一日”,就在今后的這一百年裡,而成功的密碼,就在一代代人前赴后繼矢志不移的民族復興追求與夢想——中國夢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夙願。……中國人民發自內心地擁護實現中國夢,因為中國夢首先是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習近平總書記中華民族復興思想,集中代表了人民的選擇和夙願,人民的意志和決心。

歷史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的世界,國際形勢正發生前所未有之大變局﹔今天的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全面向前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面臨難得機遇,具備堅實基礎,擁有無比信心”。機遇,常以偶然性的形式出現,稍縱即逝,但其中蘊含著必然性,必然性通過偶然性為自己開辟道路。

放眼世界,無論是地理大發現之后的工業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科技革命,還是上世紀70年代的信息革命,一些國家抓住機遇走在前列,一些國家痛失機遇被動落后。慢走一步,差之千裡﹔耽誤一時,落后多年。盡管當今世界大局多變,但本世紀頭20年我國發展的這個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沒有變。“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並不斷開辟發展新境界,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政黨擔當

勇於擔當,是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優秀品格。黨為國家和民族的犧牲與奉獻,永遠銘刻在歷史的豐碑。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團結帶領人民前仆后繼、頑強奮斗,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從救亡圖存到復興逐夢,中國共產黨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需要全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需要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確保黨在不同時期擔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

我們黨努力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黨注重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按照新要求制定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完善發展戰略和各項政策,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黨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黨堅持拒腐防變,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道路選定

中華民族復興之路在哪裡?究竟“怎麼樣才行”?當代中國知識精英,有過多少傍徨、探索和選擇。一代接一代思想者前仆后繼、殫精竭慮、艱苦探索。直到俄國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馬列主義這個真理,作為解放我們民族的有力武器。中國共產黨則是拿起這個武器的倡導者、宣傳者和組織者。但是,有了馬列主義、有了黨,探索歷程依然艱辛。黨起初由於缺乏革命經驗,照搬馬列書本和蘇俄模式,走“城市中心論”道路,中國革命損失慘重。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轉折點,黨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探索。摸著石頭過河,改革開放探路。實踐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我們終於找到了一條正確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的意願和期盼,銘記著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的奮斗和犧牲,凝聚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奮斗和實踐,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文化根基

習近平說,“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

中國夢,夢有根——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的根。根,維系於民族精神。無論歷史多麼遙遠、歲月如何蹉跎,無論社會怎麼變革、如何轉型,都不能除了根、丟了魂,都必須把根留住。根深才能葉茂。縱覽世界史,一個民族的崛起或復興,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復興和民族精神的崛起為先導。一個民族的衰落或覆滅,則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頹廢和民族精神的萎靡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載體,精神是民族的靈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在現代化的艱難進程中實現,現代化則要靠民族精神的堅實支撐和強力推動。現代化呼喚時代精神,民族復興呼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張揚,民族精神就要從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中重鑄。

根,滋潤於“慎終追遠”,是為了今天,以古鑒今,提醒大家在繁忙浮躁的當下,穩住腳步找到魂。根,深植於敬畏之心。人要有敬畏之心。共產黨人不敬畏神靈,但敬畏歷史,敬畏先烈,敬畏人民。因此,人民才對共產黨人“譬如北辰,眾星共之”。中國夢,基於“文化自信”﹔夢有根,來自“文化根基”。

戰略鋪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繼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方面提出中國夢的奮斗目標,另一方面,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相繼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的三大戰略舉措,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庄嚴承諾。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繼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步一步走來,走得堅實有力。

精神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實現中國夢,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充分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中華民族歷經磨難,現在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越來越近。黨的十八大正式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地位,從必要性到可行性,從認識世界到改造世界,從凝聚共識到自覺行動,從先進的覺醒到全民的邁步,是一個偉大的飛躍。

如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接地氣,成為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強大正能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德模范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旗幟,要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活動,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激勵人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民族復興的偉業之所以能席地而來,浩浩蕩蕩,就是我們能“以厚德載市場經濟”。

力量凝聚

實現中國夢,需要匯聚磅礡力量,共襄復興偉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要我們把政治底線這個圓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樣性半徑越長,畫出的同心圓就越大”。欲事立,須是心立。立眾心,要同心同德而不是離心離德,要向心、同心、齊心,固守圓心。同時,要把包容的多樣性半徑盡量拉長,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既同心同德、萬眾一心,又充滿活力,萬眾創新。

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中國夢凝結著無數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向往,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隻有每個人都為美好夢想而奮斗,才能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礡力量。隻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

總之,“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要用13億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懈努力,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把我們的民族發展好”。

貢獻世界

習近平指出,“中國夢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中國將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各國人民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如何擺正人與自然關系方面,中華文化積累了豐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類中心主義的一劑良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當今時代,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全球共識,但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個執政黨的行動綱領,中國共產黨是第一個。中國的和平基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激活、放大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功走出了一條和平發展道路,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己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中國的和平發展為世界提供了一種不同於以往大國崛起的發展道路。“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以“和”為貴、和平發展的最好例子。 “一帶一路”凝聚了幾千年的東方智慧,承載著沿線各國的發展夢想,邁出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實步伐。

習近平總書記中華民族復興思想的核心意涵,來自一個偉大民族的“千年一嘆”,來自十三億多中華兒女的“不忘初心”,來自一個優秀文化的傳承創新,來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實踐,來自中國共產黨的千錘百煉,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拓奮進,來自偉大中華民族對偉大復興的夢寐以求、志在必成!

(作者為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參考文獻】

① 《習近平: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奮斗》,新華網,2017年7月27日。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 《人民論壇》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