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競爭中合作:大國關系的新形態

2017年09月04日08:09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競爭中合作:大國關系的新形態

  不久前,美國與俄羅斯上演了一場很耐人尋味的外交大戲。先是美國政府宣布對俄實施新制裁,導致雙邊關系再度緊張﹔幾乎同時,兩國相互驅逐外交官,使雙邊關系陷入新的低谷。然而,當聯合國安理會於8月5日討論通過美國提交的制裁朝鮮的決議草案時,俄羅斯卻投了贊成票,而不是像一些人預料的那樣利用否決權來報復美國﹔不僅如此,兩國外長還於8月6日在馬尼拉會晤,表示兩國願意就復雜的問題展開對話。美俄關系的這種兩面性,其實在其他大國之間也存在,只是美俄兩家表現得更搶人眼球而已。“既競爭又合作”這種兩面性正是當下大國關系呈現出來的新形態。

  自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關系開啟以來,競爭一直是大國關系的主旋律。兩個大國或國家集團為爭奪權力或霸權而走向對抗甚至戰爭。集團內部大國間的合作,乃至結盟,最終都服從於集團之間爭奪權力的目的,其背景都是更大范圍的對抗。競爭式大國關系的主要特征就是敵我分明。這種狀況在總體上一直持續到冷戰結束,雖然此前中美關系已經突破這種模式。

  冷戰結束后,在全球化、多極化、非極化、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等因素的作用下,大國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至少是部分質變。雖然舊時代的同盟關系依然存在,但是截然對抗的大國關系卻未再現。就拿美俄關系來說,雖然兩國斗來斗去,甚至互相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和軍事上的對手,但是兩國並未走向冷戰時期那樣的全面對抗,在很多方面存在著合作,比如削減戰略核武器、防止核擴散、打擊恐怖主義。縱觀當今的大國關系,雖然大國之間在地緣戰略、軍事安全、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著競爭甚至對立,但是各國在經濟、非傳統安全、全球治理,別是在維護世界和平與戰后國際秩序上,又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各國在制定對外政策時都會綜合考量國家各方面的利益得失,而不是“單打一”式地為了某一方面的利益而犧牲所有其他方面的利益。此領域的競爭並不以完全犧牲其他領域的合作為代價。俄羅斯在制裁朝鮮問題上沒有同美國對立,並非俄羅斯懼怕美國,而是出於俄羅斯自己對朝核問題的認知。有俄羅斯專家認為,朝鮮搞核試驗會引發俄遠東地區的地震,危害俄羅斯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此外,俄羅斯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支持聯合國核不擴散體制,而朝鮮搞核試和射導,是在挑戰該體制及聯合國的權威。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安理會成員國都投票贊成制裁決議草案,也是出於自己對本國利益的認知。作為現任非常任理事國的委內瑞拉,長期以來一直與美國不合,遭到美國的種種打壓,但是委內瑞拉在制裁朝鮮問題上並不是義氣用事,而是認真履行一個理事國的職責。

  對大國來說,國家利益當然遠遠超出國家間關系層面,而維護現行國際秩序也是它們的重要國家利益。以聯合國為主要載體的現行國際秩序,從總體上說符合所有大國的利益,當然也符合幾乎所有中小國家的利益。正因為如此,它們才願意留在聯合國這個大家庭內,雖然這個秩序存在著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當然,對大國尤其是常任理事國來說,它們的所作所為對維系這個秩序至關重要,因此它們負有特殊的責任。而這種特殊責任又使它們獲得了特殊的地位。這種地位也是一種國家利益,是政治大國的最重要標志之一。日本、德國、印度、巴西等國為獲得這種地位努力了十幾年卻成效甚微。聯合國秩序自形成以來就不斷面對各種挑戰。就目前來看,主要是兩方面的挑戰:一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挑戰,比如美國和北約無視聯合國權威對聯合國成員國發動戰爭﹔二是極端民族主義的挑戰,比如一些國家違反聯合國有關條約和決議進行核試驗,它們將本民族本國家的利益置於國際社會整體利益之上,挑戰聯合國權威。在維護國際秩序上,大國之間雖然也有矛盾、有競爭,但是在總體上,特別是在應對來自中小國家的極端民族主義的挑戰上,大國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正是由於大國在維護國際秩序上的合作對它們的國家利益來說更帶有根本性、戰略性,所以當今的大國關系雖然是競爭與合作交織,但合作是主要方面,是競爭中的合作。(劉建飛)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