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以“塞罕壩精神”建設美麗中國

胡軍

2017年08月29日14: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代接著一代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為子孫后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

半個多世紀以來,三代塞罕壩林場人以堅韌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敗的擔當,堅持植樹造林,建設了百萬畝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壩每年為京津地區輸送淨水1.37億立方米、釋放氧氣55萬噸,成為守衛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弘揚塞罕壩精神不僅是艱苦創業的真實寫照,更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很強的學習借鑒意義。

可以說,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然而,對照塞罕壩精神可以看到,一些地方並沒有正確處理好兩者關系,在思想認識上存在種種誤區,甚至把兩者割裂開來,以無節制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導致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一些地方簡單地把經濟發展等同於短期增長,在制定發展規劃時往往隻注重近期的直接效果,而忽略由此可能產生那些涉及長遠利益的后果。有的地方為了追求GDP絕對數字的增加,沒有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受力,導致無可挽回的損失,嚴重影響到人們的身心健康。

其實,對一個地方的發展而言,不僅要有一個正確的政績觀,還要有一個正確的生態觀。塞罕壩精神告訴人們,保護好生態也是一種政績,而且是一種更為重要的政績。隻有清除生態文明建設上的思想“霧霾”,轉變長期以來追求“GDP至上”的政績觀,樹立“功成不必在我任”的思想,培育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觀,才能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防止片面追求增長、忽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錯誤,從而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應該看到,環境污染問題由來已久,保護生態歷來任務繁重。從其他國家發展的教訓來看,一旦忽視預防和保護,認為先犧牲生態環境來發展經濟,等經濟發展了再來治理環境也不遲,就會付出更加沉重的代價。隻有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堅持底線思維,強化危機意識,把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放在突出位置,在作決策、辦事情、謀發展的時候,始終緊繃生態文明這根弦不放鬆,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有了綠水青山,就有金山銀山。塞罕壩精神啟示人們,要始終牢記使命、艱苦創業,把生態紅線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促進改革的一條硬杠杆,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更加自覺地以實際行動推動綠色發展、促進生態文明,為建設美麗中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編:謝磊、趙晶)
相關專題
· 網評精粹
· 干越白丁文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