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怎樣提升黨的網絡執政能力

呂百利

2017年08月24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怎樣提升黨的網絡執政能力

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即時性、匿名性等特征使之具備了其他媒體所不具備的優勢,因此它的覆蓋面極為廣泛,而且有著極高的普及率,對政治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信息已經成為一種重要資源的今天,如何利用、整合這些信息資源去加強社會治理已經成為我們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網絡化帶來的新問題要求黨提升執政能力,同時也給黨的執政方式帶來巨大變化

網絡化給黨的執政方式帶來巨大變化。網絡技術深刻地影響著黨的執政方式,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首先,網絡黨建是黨在執政過程中逐步適應網絡化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創新,它將傳統的黨建工作延伸到網絡領域,執政黨可以利用網絡更便捷地向各個領域和群體闡述黨的執政宗旨和目標,提升了黨建工作的有效性。其次,網絡問政拓寬了黨群溝通的渠道。近幾年來,不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地方干部都開展了網絡問政活動,民眾可通過網絡渠道來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而領導干部也通過這種新的方式收集民情社意,這也成為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的一種新方式。最后,電子黨務極大地節省了黨的執政成本。如視頻電話會議、自動化辦公等手段提高了黨的執政效率、降低了執政成本。

網絡化帶來的新問題要求黨提升執政能力。首先,網絡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要求黨在執政能力上作出相應調整。網絡具有匿名性的特點,因此一些虛假信息肆無忌憚地在網絡上大肆傳播,其中不乏一些國外敵對勢力通過網絡傳播的虛假信息,企圖動搖我們黨的執政根基。而網民本身的辨別能力良莠不齊,這就可能受到虛假信息的影響。為此,黨在執政過程中,需要根據這一變化強化網絡陣地建設,推動信息公開制度建設,壓縮虛假信息的生存空間。其次,非理性的政治參與活動挑戰黨的執政能力。網絡使大眾獲得了訴求表達渠道,也調動了民眾通過網絡進行政治參與的熱情。但由於缺乏約束性,部分網民在表達政治訴求時處於非理性狀態,絲毫不受社會道德責任的約束,這種失序的政治參與擾亂了社會秩序,給網絡執政帶來挑戰,同時,這也要求黨要及時根據這種新情況調整執政策略。

如何利用網絡引導社會輿論是對黨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考驗

網絡執政水平有待提高。在網絡化時代,公民已經習慣通過各種網絡渠道表達自己對於社會事務的觀點和態度,是大眾進行政治參與的重要方式。但相對來說,一些黨政干部運用網絡進行執政的意識不強、水平不高。一些黨員干部對於網絡執政缺乏正確認識,沒有意識到網絡給公民的政治參與、執政黨的執政方式所帶來的變化,依然以傳統工作方式來應對社情民意,忽視網絡民眾的意見,甚至對網民通過網絡表達意見這種方式產生抵觸心理,不利於提升黨的工作效率。此外,也有一些黨員干部因受年齡、學習能力等的限制,不能熟練運用網絡來處理黨務工作。

缺乏引導社會輿情的能力。網絡已經成為民眾公開表達言論觀點的重要陣地,如何利用網絡引導社會輿論是對黨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考驗。但當前黨政干部在網絡輿論引導方面具有一定的遲滯性,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網絡輿情甄選能力弱,網絡所承載的信息量是以往任何一種媒介都無法比擬的,而且網絡信息魚龍混雜,某些黨員干部缺乏在海量信息中甄別真實民意的能力。二是網絡輿情引導能力不強,公民利用網絡表達自己的意見是其言論自由權利的使用,而執政黨需要有效地引導網絡輿論,才能消除網絡虛假信息的影響,營造健康的輿論氛圍。但當前某些地方黨政干部的網絡輿情處理能力不強,尤其是遭遇突發事件時,個別黨政干部採取“封、堵、拖”的輿論應對方式,這給了謠言可乘之機,容易導致社會恐慌。

網絡化的管理機制不完善。網絡化管理機制的不完善不利於網絡的健康發展,也阻礙了黨的執政方式快速適應網絡化。首先,有關網絡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完善。針對網絡的快速發展,我國也制定了《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但總體來看有關網絡信息的立法是滯后於網絡發展的。其次,網絡執政管理比較混亂。隨著中央層面的倡導,地方各級黨政干部都積極嘗試網絡化執政新方式,但在人員配置、責任劃分、具體執行等方面還沒有明確的規范和標准,這導致網絡化執政管理較為混亂,甚至帶來網絡泄密問題,增加了網絡執政難度。最后,對網絡執政的監督力度不強。相對於傳統媒體,網絡為公眾提供了一個更為便捷的監督平台,而實質上網絡監督是相互的,不僅民眾可以通過網絡對黨的執政行為進行監督,執政黨也可通過網絡對民眾的不良行為進行監督,並及時把握大眾心態,以糾正自己的工作。但由於受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限制,一些黨政干部很難收集、辨別、追蹤網絡虛假言論,削弱了網絡的監督作用。

網絡化背景下如何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黨政干部要學習網絡知識及技術,提升網絡執政能力。一是要對黨員干部進行網絡觀念培訓,使之認識到網絡執政是時代發展趨勢所在,是黨順應時代的必然選擇。黨政干部要拋棄狹隘、陳舊的思維方式,具備創新精神,積極適應網絡化給黨的執政工作帶來的新變化。二是要對黨政干部進行網絡知識培訓,如可以在黨校開設網絡執政課程,使之掌握網絡傳播工具的使用,並學習網絡傳播的規律,以便更好地利用網絡來開展工作。同時還要強化對黨政干部的網絡教育培訓,可利用網絡遠程教育渠道,這樣能夠擴大網絡化執政教育的覆蓋范圍,方便基層黨政干部通過網絡學習提升自己的執政能力。除此之外,在對黨政干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重視考核評估環節,防止黨政干部對網絡化學習敷衍了事,督促他們真正掌握網絡化背景下黨的新執政方式。

要重視網絡輿論分析,增強輿論引導能力。在網絡化時代,輿情的形成具有即時性、全民參與性等特點,黨在執政過程中要想把握輿情,需要對那些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進行高度關注,及時判斷分析輿情走向。而執政黨要想引導輿論發展,必須建立網絡輿情反饋機制,形成自己的宣傳陣地。此外,為應對突發事件,我國還要建立網絡輿情應對預案。當前,一些社會突發事件的信息往往會第一時間通過網絡傳播,並迅速引發大眾的網絡討論,為此要想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及時穩定社會情緒,防止謠言產生,便需要立即啟動網絡輿情應急機制,快速提供權威信息,以免網絡虛假信息混淆視聽,誤導輿論發展。

要加強網絡法制建設,形成網絡監管機制。當前網絡中充斥的一些不和諧因素已經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健康發展,為此必須盡快推動有關網絡的立法。針對當前網絡立法缺乏統一性、法律層級較低等問題,我國可出台一部有關網絡的專門法,在內容制定上要注重法律條文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使之真正起到約束網絡行為的作用。在網絡化背景下,執政機關不可能對所有的網絡信息和網絡行為進行全面監督,因此要想規范網絡行為,還需要加強對廣大網民進行網絡倫理教育,使之意識到網絡政治參與既是一種權利,同時也是一種義務,必須遵循網絡規則,逐步形成網絡道德監督機制,使之自覺維護網絡秩序,這對預防網絡違法行為、防止違背道德的網絡失范行為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為安陽師范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②高桂雲:《網絡媒體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