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前線》>>每期精選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對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貢獻

陳錫喜

2017年08月17日09:24    來源:前線網——《前線》

原標題: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對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貢獻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開辟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主要表現在:對發展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可能性和提出了必要性,拓展了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新視野﹔其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概念和理論,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升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証的理論思維以及堅持問題導向的思想方法和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新內涵。

[關鍵詞] 治國理政﹔21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貢獻

[中圖分類號] D616﹔A8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29-1445(2017)07-0045-05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提出“21世紀馬克思主義”范疇及將其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並列,至少表明,它不僅是外延(包括研究對象和研究主體等方面)的擴大,更是內涵的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意義,不僅在實踐上成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國夢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更在理論上開辟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拓展了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發展的新視野

馬克思主義一方面認為:“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另一方面又強調:“我們隻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去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我們才能認識到什麼程度。”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則進一步指出:“理論上不徹底,就難以服人。我們要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則直面21世紀的時代課題,回應了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形成和實踐,與資本主義結構性矛盾的暴露形成的強烈反差,使我們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發展,具有了可能性。一方面,作為社會主義的中國,其與世界的關系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今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正在從世界的邊緣走向中心。另一方面,資本主義世界則呈現出馬克思揭示的社會基本矛盾在當代世界的新表征,如在經濟上金融危機暴露出的結構性矛盾,政治上民主的所謂程序正義沒能掩蓋實質的不正義,文化上價值觀陷入混亂,社會上階層撕裂程度加深,國際上資本主義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在中東、北非等地區遭到水土不服,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提出,使我們更具有充分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物質文明方面為人類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通過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從而為人類的制度文明作出貢獻﹔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逐步在文化軟實力建設上佔領道義上的制高點,從而為人類的精神文明作出貢獻﹔通過對堅持中國和平發展道路和既堅持中國特色又擁抱經濟全球化的中國經驗的升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從而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其次,進一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新的理論供給的期待,為我們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發展提出了必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時代變化和我國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象。”“面對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馬克思主義也面臨著進一步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發展中遇到了諸多結構性問題,如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的新形勢,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際發展環境深刻變化的新形勢,如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面對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呈現、各類風險和挑戰不斷增多的新形勢,如何提高改革決策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如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面對黨面臨的風險和考驗集中顯現的新形勢,如何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等等。

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它決定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面對上述結構性問題時,需要把視野從中國拓展到世界,以提供能夠面向未來的理論供給,即把對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升華為對什麼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怎樣實現這樣的規律的認識。

馬克思、恩格斯從來否認人類歷史存在先驗的、線性的發展規律,並在對歐洲資本主義批判中提煉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要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同樣需要在全球范圍內來揭示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它需要研究:在經濟全球化所導致的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優化配置和國際資本強勢流動的背景下,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在國內和國際領域的表現是什麼?資本主義價值觀和社會制度在世界影響擴張的極限在哪兒?經濟文化落后國家該如何既學習利用資本主義又避免其弊端從而超越資本主義?人類社會的文化乃至文明發展的基本特征是趨於多樣性還是“趨同”?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意味著什麼?當代世界如何實現無產階級階級利益同國家利益乃至全人類利益的統一?“自由人的聯合體”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間的張力何在?等等。

提升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包含許多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概念和理論,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首先,對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對於執政近70年的中國共產黨來說,要系統總結執政規律,尚是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對於黨的執政目標、代表利益的普遍性、執政基礎、自身建設等關系執政規律的問題,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有新的明確回答,從而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

關於黨的執政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要鞏固執政地位,又要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作為執政黨,既要在憲法和法律秩序范圍內活動,又要領導好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使自己在依法治國中堅持領導地位。這樣,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執政中是一身“三任”,即是革命黨(當然與“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實踐有本質區別)、領導黨和執政黨的統一。這是中國共產黨與其他國家執政黨的重要區別。

關於黨執政所代表利益的普遍性。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黨的奮斗目標。對於中國夢,他強調不僅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夢,而且是人民幸福的夢。他所說的人民幸福,不僅強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對於人民幸福的意義,而且也強調每個人的人生出彩對於國家夢的價值。

關於黨執政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物質基礎不強盛,會動搖黨的執政地位,因此經濟建設始終是中心工作﹔而如果精神基礎不牢靠,黨的執政地位也不可能鞏固。因此,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要牢牢把握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

關於黨的自身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面開展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制度等“五大建設”中,重點是抓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結合,既增強“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又要圍繞賦權、用權、制權等環節,規范制度運行機制,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以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在從嚴治黨中,堅持標本兼治,把整飭黨風和嚴懲腐敗作為突破口,來為治本贏得時間。在整飭黨風中,把整治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挺在前面。在嚴懲腐敗中,從打“老虎”開始逐步擴展到“蠅貪”。從嚴治黨的對象,強調抓“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等等。

其次,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以及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基本問題的回答,提升到建設怎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怎樣建設這樣的國家的高度,從而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

關於黨同社會主義以及同國家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都在於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在構建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把黨內法規體系納入國家法治體系,既在法治體系中確保了黨的領導地位,又體現了黨規在“源於”憲法的同時又“嚴於”法律的特質,確保了我們黨對人民所應承擔的更高的責任。

關於“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同時,把實現這一總目標與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即通過經濟體制改革牽引出其他領域的改革有機統一起來。這既遵循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又符合中國“漸進式”改革的實踐要求,有效避免了把“政治改革”作為改革重點而可能帶來的風險。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中,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避免市場失靈風險和政府不恰當干預帶來的弊端。

關於“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在經濟建設中,強調在經濟新常態中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政治建設中,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在文化建設中,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用馬克思主義佔領真理和道義制高點﹔在社會建設中,強調既改善民生,又創建社會治理體系﹔在生態建設中,強調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同時,還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實施總體國家安全觀。

再次,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黨的十八大報告闡述中國外交理念時,提出了“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交往領域多次提出構建包括亞洲、中國和東盟、中國和非洲、中國和拉丁美洲、中國和阿拉伯等區域性的“命運共同體”的思想。2015年9月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他進一步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倡導”的“意識”到“打造”的“實踐”,使之從外交理念上升到國際戰略,集中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2017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的第2344號決議,首次載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反映了國際社會的共識。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是在不同社會制度的民族國家都存在、但又因經濟全球化而造成利益相互交織的背景下,為避免因利益沖突而陷入全人類共同困境而提出的,因而與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人聯合體”理想有重大區別。但是,這一意識強調要“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凌弱”,“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其蘊涵的“共贏共享”理念意味著對一種社會制度埋葬另一種社會制度的冷戰思維和一個國家利益剝奪另一個國家利益的零和博弈的否定,是對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揚棄,對資本主義的擴張和掠奪所造成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現存世界關系的匡正。

在當代世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的時代特點,決定了各種全球性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具有迫切必要性。同時,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面對復雜的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因而當今世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現實可能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倡導和實踐的打造,弘揚了當代世界“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共同價值,因而將推進人類解放進程。它體現了對人類文明發展道路多樣化的肯定,賦予了社會主義新的內涵,以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為人類和平發展事業作出貢獻的統一,從而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新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形成,是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運用,也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豐富和發展。

在立場方面,體現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人民是認識的主體,也是實踐的主體,更是價值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強化了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的價值理念。習近平總書記不但強調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黨的奮斗目標,還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核心要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要始終用是否有利於增進人民福祉作為衡量研究結果的最高價值標准。這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和黨的“為人民服務”宗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豐富和發展。

在觀點方面,體現為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証的理論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執政,面對著十分復雜的國內外環境,肩負著繁重的執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是難以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他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生產是歷史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基本矛盾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以及實踐第一、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等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中的運用。他還提出要增強辯証思維、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能力。辯証思維,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於抓住關鍵和重點,全面洞察事物發展規律,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戰略思維,就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於從全面、根本、長遠的角度看問題,善於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系統思維,就是用整體的、聯系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創新思維,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過時的陳規,善於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進取。底線思維,就是考慮問題、辦事情要從最壞處著眼,從最好處著手,補好“短板”,善於做轉化爭取工作,掌握主動權。這些思維,都是唯物辯証的理論思維,它們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在方法方面,體現為堅持問題導向的思想方法和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而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他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隻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堅持問題導向,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實踐第一的根本方法。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思維及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貢獻研究”(15AKS003)、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意識形態系列重要講話的理論貢獻和實踐要求研究”(15ZDA002)子課題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習近平關於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陳錫喜,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中共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前線》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