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做人做事做官“十悟”

徐文秀

2017年08月10日15:54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做人做事做官“十悟”

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是不少人需要經常面對和正確把握的大問題,處理好了,則健康成長,反之則裹足不前,甚至掉入人生的一個個“陷阱”,這其中是有規律可循的。身在其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感悟和心得,我以為,以下“十悟”似可思之用之。

一、信仰、信念、信心是安身立命的“壓艙石”

人無信仰沒有精神,人無信念沒有力量。信仰和信念好比人體身上的鈣,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站不穩、立不住、走不動。英國詩人雪萊說,信仰是一種感情,這種感情的力量,就同其他各種感情一樣,恰好同激動的程度成正比。對自己心中的信仰、信念,要虔誠、執著,充滿激動,讓信仰信念成為自己始終不變的人生追求。信心源自內心的一種自信,信心十足的人有一種堅強的意志力,能夠咬定目標、咬緊牙關,始終不分心、不走神,排除萬難去贏得成功。

二、能力、動力、定力是站穩走好的“支撐點”

能力是干事的基礎,決定你“能做什麼”﹔動力是干事的條件,決定你“想做什麼”﹔定力是干事的保証,決定你“敢或不敢做什麼”,三者具備則決定你“做成什麼”。本領不強會被笑死,辦法不多會被急死,勁頭不足會被罵死,品行不正會被搞死。當下,最為可貴的是定力,能夠擋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坐得住“冷板凳”,不被忽悠、不被糊弄、不被捧殺和棒殺,能夠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有能力沒動力,能力打折扣﹔有能力有動力,而沒有定力一切全白廢。這三者好比“三足”可以鼎立,讓人站得穩、干得好、走得遠。

三、能干、能處、能忍是進步前行的“大階梯”

一個人能干是一種素質,能相處善團結是一種境界,而能忍得住一時的委屈、不公和苦痛則是一種修煉。能干在於學習和實踐,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學中干、干中學,逐漸就會能干起來﹔能處在於能否寬容、包容和理解、信任。世界再大,大不過包容的心,寬容、包容才能融合、融洽、融入,理解、信任人是一種境界,被理解被信任則是一種幸福﹔能忍在於能否看長遠、想大局,能否站得高、看得遠,唯“風物長宜放眼量”,才沉得住氣、吃得了虧、受得了罪,“事不三思總有敗,人能百忍自無憂”。能干、能處、能忍好比三個大的階梯、三道大的門坎,跨過去、邁過去了,便能順利地往前走。

四、想法、說法、辦法是能力高低的“三級跳”

一個人的能力水平,可以說有兩次飛躍,一次是把心裡的想法變成說法,另一次是把口中的說法變成實際的辦法。人人皆有想法,隻不過成熟不成熟而已,然而要把想法說出來,而且“說清楚、講明白”,讓人“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不至於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則大不一樣。能說進人心坎上去,打動人、溫暖人、感染人,讓人信服、佩服那叫真本事、真智慧﹔如果說再能夠把這些想法、說法變成一個個具體的行動和辦法,付之於行、見之於效,那便是大本事、大智慧了。而每個人的能力高低就在於其中的差別,在於到底處於哪一級跳上。

五、事業、職業、副業是干好干壞的“分水嶺”

如何對待工作?有的人把它當事業,甚至生命,敬畏肩上的擔子,有一種很強的責任感、使命感﹔有的人把它只是作為一種職業,上班是為了養家糊口,為了“稻粱謀”,是謀生的手段和方式﹔更有甚者把它當作是副業,成了第二職業,打自己的“小九九”,忙自己的“小生意”,種自己的“自留地”。態度反映境界,態度決定狀態。三種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事業觀,也決定了一個人到底干多干少、干好干壞。

六、學識、見識、膽識是成大器者的“好法寶”

學識是一個人的知識量,學歷往往是它的一個標簽和標識﹔見識是一個人的經歷,是一種經驗的積累,一種胸襟和眼界。有學識沒見識,容易孤芳自賞、剛愎自用,會坐井觀天,乃至夜郎自大。一個人所見所聞會改變一生,不知不覺則葬送一生。每個人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總得讓一個在路上。膽識就是膽略和氣魄,有膽識便是有勇有謀,膽識是學識和見識的體現。什麼是文化?魯迅先生說,文化是深入人骨髓裡的東西。文化就是學識、見識、膽識的一種集合,“三識”俱佳、“三識”兼備就是一個真正有文化的人,就具備了創大業、成大器的法寶。

七、知足、知不足、不知足是人生航程的“校正儀”

做官做人做事關鍵在人生的價值取向,要做官知足、做人知不足、做事不知足,這樣才會不折騰、不陶醉、不停步,才會真正拿到了人生價值的“金鑰匙”。做官知足,既是一種清醒,更是一種心態﹔做人知不足,既是一種自律,更是一種自覺﹔做事不知足,既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精神。知足者樂,知不足者勇,不知足者進,處理好了三者的關系,就走出了自我的小天地,走進了人生大舞台,就會找到准確的人生定位。

八、眼力、魄力、毅力是實現夢想的“硬翅膀”

眼力,是一個人分析、觀察、思考問題的眼光和視角,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需要視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需要眼力,能不能獨具慧眼,能不能入木三分,能不能見微知著,就看眼力是否犀利、敏銳和獨到。當謬誤與真理千纏百結,當詭譎與事實縱橫交錯,當現象與本質扑朔迷離時,眼力能使自己心明眼亮,不迷惑、不茫然、不平庸,能夠鶴立雞群,高人一籌。然而,看到了事物本質及其規律,還得有果敢的魄力和堅韌的毅力去努力,有了魄力就能牢牢捉住稍縱即逝的機遇,搶佔制高點,機遇就像閃電,隻有快速果斷才能將它捕捉﹔有了毅力就能堅持、堅持、再堅持,就能走出人生的沼澤地,鍥而不舍地一直向前走。

九、平和、平靜、平淡是快樂幸福的“主打歌”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物我俱忘,任天外雲卷雲舒。”這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心態和狀態,如何讓平和、平靜、平淡成為一種常態,需要沉澱和修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對人平和、對名平靜、對利平淡,始終保持著平和之狀、平靜之態和平淡之心,始終對身外之物“看得透、想得通、放得下、忘得了”,就會心平氣和、幸福快樂。“絢爛至極,歸於平淡”,平平淡淡最是真。倘若真正想通了、看透了、放下了,就會泰然處之,變得平和、平靜、平淡起來。

十、自醒、自警、自省是健康平安的“預警器”

自醒、自警、自省是一種自我敲打,好比自己在那“照鏡子”“洗洗澡”“正衣冠”。經常自醒、自警、自省,把自己放在“顯微鏡”“放大器”和“鎂光燈”下去審視、體檢,始終保持慎獨、慎初、慎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常懷常畏、不敢懈怠。“三自”是一種靈魂的拷問、人性的拷問,隻有經常反省、檢討自己,才會不斷校正自己、修正自己,才會不走偏、不走歪、不走邪,始終走在正道上。

(載《學習時報》2013年4月22日)

(責編:謝磊、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