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美學研究的新境界——讀《系統美學》有感

周文彰 陳少雷

2017年08月07日12:49    來源:光明網

生活中處處存在美,每個人對美也都有自己的體驗。但更多時候,人們對於“美”的理解和認識一般隻停留在“感性”和“直觀體驗”層面,很少自覺地在“理性”和“哲學反思”層面去考察“美”的本質、規律、特征等。事實上,隻有進一步反思“美”的本質、探索“美”的奧妙、把握“美”的真諦,我們才能通過“美”的眼光發現更多的“美”,運用“美”的智慧創造更多的“美”。要真正實現這一點,並非易事。特別是在知識體系和學術分工越來越精細化的今天,大部分理論工作者隻埋頭於具體的學科領域,很難跨越哲學、美學、自然科學等多個不同領域,從全局性的思想高點系統地透視這些學科的內在關聯,整體性地把握美學的相關問題。

烏杰先生的《系統美學》一書,從系統論的視角,以自然科學及系統科學為基礎,跨越了知識體系和學術分工的藩籬,打通了哲學、美學、數學、物理學等不同學科的學術邊界,提出了“系統美學”這一核心概念,進一步豐富了美學的含義,延展了美學的邊界,為我們展示了系統性、整體性理解和把握美學問題的新維度。該書作為研究美學問題的創新之作,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突出特點和精到之處。

一是提出了跨越美學邊界的新范式。一直以來,人們往往習慣於“就美談美”,容易忽略“美存在於事物之中”這一深厚背景。全面客觀地把握事物,是理解美的基礎和前提。運用整體性的視角,跨越傳統美學的邊界,融會貫通不同學科的資源,是貫穿《系統美學》全書的基本立場和原則。如烏杰先生在書中所言,“科學與哲學及美學是不可分離的,它們都是自然理性在不同層次上的顯現。”“系統美學與數學、物理學有著深厚的淵源和聯系,三者是一體結構,是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探尋“美學的數理基礎”,跨越了美學研究的邊界,為我們進一步理解和把握“美”的本質和規律,提供了新的哲學范式。

二是豐富了把握美學本質的新內涵。什麼是美?這是很多人一直困惑和思考的問題。在作者看來,“美就是和諧、美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最高的美,也是最高的存在。這就是系統美學的全部內涵,是系統美學最高層次的內涵,同時也是系統美學的存在論與本體論,是系統美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人類社會是成系統的,人的思維也是成系統的,一句話,宇宙的本體是系統的物質世界,是系統美的物質整體的世界。”“系統美學”概念的提出,從物質的視角和宇宙的高度,提出了理解美、理解宇宙、理解事物發展的哲學前提和方法論基礎,為美學研究注入了新的理論內涵。

三是展示了理解美學問題的新視角。作者在總結和梳理西方美學思想、中國美學思想、美學方法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系統美學本體論的根本原則與規律,進而提出了一套完整、豐富的系統美學理論框架和解釋模式,為我們進一步理解自然之美、藝術之美和設計之美,進一步把握美的結構和層次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現實參照。作者指出,“無論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的思維,以及人的美感,都無不表現為系統。”“物質與系統及美有著同等的、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哲學意義”。“系統美學”的相關話語體系及解釋模式,為我們進一步研究美學的相關理論和實踐問題提供了一個嶄新視角。

四是開辟了深化美學研究的新境界。美學研究需要不斷吸收借鑒其他學科的最新成果,需要不斷深化、不斷拓展、與時俱進。在這方面,《系統美學》一書為我們提供了樣本和典范。主題方面,緊扣“系統美學”主線,層層推進,引人入勝。內容方面,充分吸收借鑒了其他領域的優秀成果,特別是自然科學的最新進展。理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比如,在美學的基本規律方面,作者提出,“多樣性的差異和諧是美的基礎,是美學的根本原則與基本規律。系統事物差異的多樣性、多方向性、多時空性是和諧美的根源”。形式方面,書中穿插了大量精美圖片,生動展示了宇宙之美、自然之美、科學之美、設計之美等。

該書凝結了作者多年來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既是一部跨多個學科、集眾家之長的理論精品,也是一部具有原創性和開拓性的扛鼎之作。書中提出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展現了作者扎實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作為一部有理論創新、有學術分量、有智慧閃光的學術力作,其中所探討的美學相關問題,既是時代熱點,又是理論前沿。該書的面世,必將激發起更多的人對美學問題的興趣,進一步推動美學研究的深入發展。相信隨著本書的影響不斷擴大,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中受益。

(責編:趙晶、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