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
2016年11月03日15:56 來源:學習時報
文學情懷說到底是一種人文情懷。一個有文學情懷的人,是一個純粹的人、崇德篤學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感受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情懷,可以啟發廣大干部深入思考人生、社會和百姓,多了解社情、體察民意、洞察時事、向上人生,做一個追求真善美的人。
近幾年,媒體報道習近平在多個場合發軔於心地談文學、引經典、講感悟,包括填詞作詩等,特別是,兩年前他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話裡話外、字裡行間流淌著他濃濃的文學情緣,讓人深深感受到他與眾不同的“文學范兒”“文藝范兒”,深深感動於他那涌動著的文學情懷,深深感慨這份文學情懷對一個大國領導人的涵養。
這裡,就習近平所展示出來的文學情懷作一梳理和描述:
一、對中國古典詩詞心向往之,有特別的愛好。古典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一朵絢麗的奇葩,是中華民族永恆的精神財富。習近平對中國古典詩詞有深厚的感情。2014年9月10日,他到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曾明確表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他還說:“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我們現在一說話就蹦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小時候記下的。”這都是長期積澱下來的一種感情的流露,令人清醒和思索。他還深諳古典詩詞這一文學體裁之奧妙,他填的詞文採飛揚、哲理深邃。比如,1990年7月,習近平填詞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這首詞寓意高遠、感情真摯、語言質朴、意象鮮明、格調清新。此外,他還曾於1991年創作過一首《軍民情·七律》,在八閩大地廣為流傳,他自己曾動情地說,作這首七律是為了表達人民軍隊愛人民、人民軍隊人民愛的魚水深情。對古典詩詞的偏愛,讓他的語言充滿著魅力和底蘊。
二、對散文、言論等文學樣式駕輕就熟,有特別的心得。習近平對散文、言論等文學體裁有獨到的理解和體驗。比如,他關注現代文學,在談到賈大山的小說《取經》時說:“我讀過幾篇大山的小說,常常被他那詼諧幽默的語言、富有哲理的辨析、真實優美的描述和精巧獨特的構思所折服。”又比如,他動筆寫散文,他的敘事性散文《憶大山》深情記述了自己與“草根作家”賈大山的交往和友誼,這篇散文既有“但見性情,不睹文字”之致,亦有“不顧辭採而風流自然”之美,字字情真、句句意切,字裡行間充滿著布衣之交、貧賤之交不可忘卻的情懷,讀之令人動容。再比如,他還寫了大量的言論,在任浙江省委書記時,他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署名“哲欣”發表短論232篇,這些短論除了觀點鮮明、意蘊深刻,思想性、針對性很強以外,從文學角度來品讀,文風朴實清新,語言雋永精煉、簡潔明快,是一篇篇堪稱美文的精品佳作。另外,他在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時寫的《擺脫貧困》,也收集了不少精粹的政論雜談,這些言論同樣是文風質朴、語言鮮活,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三、對本土優秀古文圖書、經史典籍尤其是儒家經典偏愛有加,有特別的情愫。習近平說,“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國諸子百家學說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義”。他在平時的講話中,經常融會名言典故,“適當的引經據典”。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2013年1月在中紀委二次全會上,他引用歷代文人對各朝代的評價和反思,振聾發聵、記憶猶新。2013年冬天,他到山東曲阜考察時,曾經對《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釋》這兩本儒家研究作品大為青睞。
四、對俄羅斯文學情有獨鐘,有特別的情結。俄羅斯文學是習近平這一代人年輕時最重要的讀物,是他們窺見歐洲文化、文明和文學的重要窗口。他曾先后兩次提及自己熟悉和鐘愛的俄羅斯文學作品及作家。一次是2013年3月,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演講時,談道:“我年輕時就讀過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等等文學巨匠的作品,讓我感受到俄羅斯文學的魅力。”在這次演講中,他還引用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名言來闡述自己的歷史觀。另一次是2014年2月,在專訪問答中,他又提及了一大批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他還說,對於索契這座城市,第一印象就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因為這部小說就是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在索契休養時創作的。不僅文學作品,包括對俄羅斯民歌,習近平都耳熟能詳,關於《喀秋莎》,他曾說:“中國人差不多都會唱這些歌,也算是中國民歌了。”
五、對其他一些文明國度經典作品、著名作家熟知於心,有特別的積累。法國、印度、希臘等文明古國,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學繁榮,同樣也深深吸引著習近平的目光。2014年3月,習近平在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時表示,讀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等人的著作,讓我加深了對思想進步對人類社會進步作用的認識。讀蒙田、莫裡哀、雨果、莫泊桑、羅曼·羅蘭等人的著作,讓我增加了對人類生活中悲歡離合的感觸。冉阿讓、卡西莫多、羊脂球等藝術形象至今仍栩栩如生地存在於我的腦海之中。他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借用法國作家雨果的話來總結“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2015年他在巴西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時,還提到巴西作家保羅·柯艾略,並引用其名言:“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氣憑借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夢想的人手中。”他對印度這個“文鄉詩國”熱愛,對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喜歡。在寧德,他曾引用泰戈爾訪華歸國之際的名句“什麼都沒丟,就是留下了一顆心”,以此來表達自己離開閩東的依依惜別之情。2013年5月,習近平在與希臘總理薩馬拉斯會談時,談到年輕時閱讀了不少希臘哲人的書籍,它與東方文明的古老智慧一樣啟迪著世人。
六、對現代流行文化符號運用自如,有特別的靈敏。習近平對於作為文學范疇的現代流行音樂、流行歌曲等很熟悉、很親近、很靈敏,有特別的偏愛,盡顯“文藝范兒”。早在青年時代習近平還是耿飚秘書的時候,曾把“(鄧麗君)那盤《小城故事》的磁帶都聽壞了”。他和妻子彭麗媛相識時,問的問題直奔專業話題:“聲樂分幾種唱法?”他甚至還會談論流行音樂,說“歌手梁靜茹在中國廣為人知,被許多中國歌迷認為是中國人”。這種特別的靈敏為他的談資增料不少,同時足顯他對文學藝術的感知。他擔任總書記之后在很多場合上的講話,都會不經意間借一些流行歌詞“說事”、流行歌曲“抒情”。比如:與美國領導人見面講到中美關系未來時,用歌曲《敢問路在何方》,引出“路在腳下”﹔回答俄羅斯電視台專訪,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他在江蘇調研時,用電影片名說“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一個都不能少”﹔在與縣委書記座談時,告誡領導干部要干出政績,當官不能干兩三年還是“濤聲依舊”,每年都是“重復昨天的故事”,等等。這些比喻既形象貼切、得心應手,又反映出習近平善於觸類旁通,精於文學藝術並且融會貫通之。
七、對互聯網文學、電影文學興趣盎然,有特別的感知。“網絡文學”是一種很“接地氣”的大眾文學,它打造了一個嶄新的文學世界,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閱讀領域。關注“網絡文學”及其發展是習近平文學情懷的延伸和拓展。習近平在2014年10月召開的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講到了互聯網文學,座談會結束時,習近平還走到兩位年輕的網絡作家面前表示:“希望你們創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表現出對這一新興文學領域的熟知和上心。習近平在平時的講話中不時伴隨著輕鬆、風趣和幽默,被評價為“接地氣”、很時尚,“是一個很潮的文化人”。在2015年元旦新年賀詞中,他借用網絡語言說了一句“蠻拼的”“點贊”,一時間好評如潮,成了流行語。青年時期的習近平看過不少美國電影,20世紀90年代的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和《碟中諜》也曾進入中年習近平的觀影名單,其中《拯救大兵瑞恩》是他最喜歡的戰爭片之一。他曾引用電影《碟中諜》中的片名來回答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問題,認為這就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等等。
八、對有風骨、有氣節的文學家倍加重視,有特別的感情。愛文學,自然會延續到對作家的呵護和愛護,這是文學情懷舒展開來的一種必然。習近平對於那些有風骨、有氣節、“德藝雙馨”的作家格外有感情。比如,他與“草根作家”賈大山的神交,看重的是作家身上“那憂國憂民的情愫,清正廉潔、勤政敬業的作風,襟懷坦蕩、真摯善良的品格,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精神”。又比如,2015年3月5日,習近平在談及路遙作品《平凡的世界》時說:“我跟路遙很熟,當年住過一個窯洞,路遙和谷溪他們創辦《山花》的時候,還是寫詩的,不寫小說。”
相關專題 |
· 走在學習路上:文秀文章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