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光明日報:生態文明建設壘實中國自信

2017年07月24日09:2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生態文明建設壘實中國自信

  【將改革進行到底·大家談】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無數中華兒女的百年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偉大夢想,我們黨帶領人民走出了一條自立、自強、自信的崛起之路。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講述了實現這個夢想的脈絡。

  建設生態文明是提升中國自信重要的著力點和突破口。自信需要底氣,從《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綠水青山》中可以看到,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在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這使我們對於發展成就的自豪感打了很大折扣。在國際上談到中國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時,我們由於“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而理不直氣不壯。可以說,生態環境問題成為人們對中國發展道路自信心的短板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增強了人們對於改善人與自然關系的信心。我國人口多、資源緊、發展壓力大,是世界上人與自然關系最緊張的國家之一,兼顧發展與保護的難度非常大。過去,我們曾為了發展而犧牲了環境,今后是不是要為了保護環境而放棄發展呢?這個問題曾使人們苦惱、糾結。近年來,通過採取淘汰落后產能、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大力整治生態環境等措施,我國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生態環境質量也出現好轉態勢,2016年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下降,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明顯上升。盡管生態環境還存在不少問題,但人們根據身邊綠化面積增加、休閑生活更加舒適等切身感受,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是肯定和支持的。與此同時,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獲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進一步彰顯了我國在國際社會的重要地位與突出影響力。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生態文明理論上的創新,深化了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我國有特殊的國情條件,走自己的發展道路需要創新自己的發展理念。在長期的親身實踐與深度調研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一系列論述,並轉化為指導國家發展的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加完整和深刻,增強了人們探索發展道路的理論自信。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守護綠水青山提供了長久的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隻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生態文明領域的制度建設不斷深入和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了包括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空間規劃體系、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等在內的“四梁八柱”制度設計,還提出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實行流域河長制、環保機構垂直管理等多種制度改革措施,改革力度前所未有。這一切都體現了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依法治國、靠制度管事管人的新趨勢,進一步堅定了人們對於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化常態化的信心。

  生態文化建設是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和根基。“建設生態文明”表明我們要建設的是一種“文明”,即人的思想和行為。雖然投入巨量資金可以改善生態環境,但如果我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停留在資源耗費型和環境損害型的發展模式上,那麼綠水青山最終還是守不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抓住了發展方式的根基。生態文明建設最終要依靠全民生態環境意識和綠色發展意識的覺醒,也必然依靠千百萬人共同的綠色行動。顯然,包括新型生態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文化,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強大而持久的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厚根源。

   (作者:夏光 系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