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劍
2017年07月20日07: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以今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下簡稱“論壇”)為標志,“一帶一路”建設進入了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深刻闡述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我們必須深入學習領會並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去。“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偉大事業、宏大工程,宣介“一帶一路”是一個重大責任、長期任務,需要我國各級各類媒體共同努力。外宣媒體履行好這一責任、完成好這一任務,需要正確把握幾個重要關系。
一、實踐與理論的關系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總書記於2013年秋天首先提出來的,“一帶”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就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一個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很強的偉大倡議,包含著深邃思想和豐富智慧。由於順時應勢,這一倡議很快得到廣泛認同和響應,迅速成為行動和實踐。4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早期收獲超過預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論壇上所說:這是政策溝通不斷深化的4年,設施聯通不斷加強的4年,貿易暢通不斷提升的4年,資金融通不斷擴大的4年,民心相通不斷促進的4年。這種進展和收獲不僅是物質層面的,也有觀念精神層面的,還有理念理論層面的。可以看出,“一帶一路”既是一種實踐,又是一種理論,實踐與理論緊密聯系、相互促進。在實踐上,它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區域和世界經濟復蘇增長的強大動力,是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共贏發展的有效形式,是推進新型全球化、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探索。在理論上,它貫穿著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貫穿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貫穿著互聯互通、普惠平衡、創新發展、和諧共存等先進理念。可以預見,未來“一帶一路”建設在深入推進過程中還將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形成新的認識,在實踐上彰顯生機活力,在理論上得到豐富完善。
因此,我們在宣介“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不僅要聚焦實踐的推進,而且要關注認識的深化,特別是要對實踐中的成功做法和經驗作出理論概括,用以指導新的實踐,更好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在這個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闡釋和回答好“一帶一路”為何要建、為誰而建、由誰來建、如何來建等重大問題,以及中國黨和政府的相關理念、主張、原則、方案等,努力凝聚更多共識、更大力量,使“一帶一路”建設這一世紀工程得到更廣范圍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參與,更好造福沿線國家和世界各國人民。同時,還要進一步闡釋和回答“一帶一路”與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與完善創新全球經濟治理機制、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均衡發展,與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的關系,不斷賦予“一帶一路”更加豐富的時代內涵,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理論支撐。這是一篇大文章,其中媒體和智庫等可以發揮突出作用。對於媒體來說,切實做好“一帶一路”的對外宣介,不僅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偉大實踐,而且有利於提高自身工作的質量水平。
二、國內與國際的關系
“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來的偉大倡議,它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中國之所以提出這個倡議,既是基於國內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著眼各國共同發展的考慮。從國內來看,上個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通過實行改革開放實現了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極大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空前提升。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堅定走向和融入世界密不可分。未來中國要實現持續發展和更大發展,就必須繼續堅持這些重要政策。中國黨和政府反復強調,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堅持把中國人民的利益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聯系起來考慮,中國致力於推動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與此相聯系,中國從一開始就宣示,“一帶一路”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的“大合唱”。習近平總書記在論壇上進一步指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不會重復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而將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正是因為如此,“一帶一路”具有廣泛的包容性,各個國家、地區以及國際組織都可以加入進來、參與進去——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已經參與或表示積極支持“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理事會等也把它納入相關決議中。正是因為如此,“一帶一路”完全不同於過去某些國家提出和推進的這個計劃、那個協議,僅僅是或者更多是著眼於推動和維護少數國家、集團聯盟的發展與利益,而是有利於推動所有國家發展和維護世界人民利益,是共同的事業、普惠的工程。還要看到,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經濟增長最大引擎,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必然要發揮重要的推動和引領作用,必然要對內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對外與各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從而在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促進世界發展。
這就要求我們在宣介“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必須非常注意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既秉持中國立場、中國視角,又具有世界眼光、全球視野,不僅顧及沿線國家、而且顧及非沿線國家,不僅關注大國與發達國家、而且關注小國與發展中國家,不僅考慮不同國家和地區、而且考慮眾多國際組織,不僅隻講“一帶一路”是中國的戰略、而且要講“一帶一路”是世界的事業,不僅展示“一帶一路”對中國產生的效益、而且反映“一帶一路”給世界帶來的好處。這樣,才能有效減少和逐步消除國際社會有的國家、地區、組織、個人的誤解曲解、猜忌疑慮,不斷擴大“一帶一路”的影響,為“一帶一路”建設營造更加良好的國際環境。
三、現實與歷史的關系
“一帶一路”作為當今時代具有標志性的偉大倡議,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有著堅實的現實與歷史基礎。它立足現實、借鑒歷史、面向未來,內涵十分豐富,底蘊非常深厚,前進無限光明。綿延傳承2000多年的古絲綢之路,無疑是提出“一帶一路”的靈感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在論壇上指出: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篳路藍縷,穿越草原沙漠,開辟出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我們的先輩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古絲綢之路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窗口,書寫了人類發展進步的新篇章。回顧歷史可以看出,古絲綢之路所涉區域不僅包括人類文明發展的核心區域,而且輻射世界各個大洲的廣泛區域,這裡曾經上演了許許多多威武壯闊的歷史活劇,發生了許許多多生動多彩的人間故事。彼得•弗蘭科潘的《絲綢之路》一書對此作了詳細描繪:兩千年來,絲綢之路始終主宰著人類文明的進程。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軍隊、商人、學者、僧侶、奴隸,往來在這條道路上,創造並傳遞著財富、智慧、宗教、藝術、戰爭、疾病和災難。這打開了我們認識世界發展和人類文明歷史的另一個視角,重新發現古絲綢之路的巨大價值和深遠影響,糾正和改變“西方文明中心論”的不正確觀念。今天,“一帶一路”建設完全可以從古絲綢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探尋不同國家、民族、文化、文明共同發展、交流互鑒的基因密碼。
這就要求我們在宣介“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深入挖掘古絲綢之路的豐富內涵,還原失落的歷史,喚起沉睡的記憶,回望曾經的榮光,加強對相關國家歷史演變、文化傳統、民族特性、風土人情等的研究,加強對歷史上各主要帝國、各主要文明興衰成敗規律的探索,加強對各種不同文明、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經驗的總結,努力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借鑒。這有利於增強“一帶一路”的吸引力親和力凝聚力,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也有利於增強相關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發展振興的信心。當然,我們不能把“一帶一路”等同或混同於古絲綢之路,而要看到它具有鮮明的時代內涵和時代特色,進而本著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使“一帶一路”的宣介真正符合現實情況、適應現實需要,同時著眼未來發展。
四、成效與問題的關系
“一帶一路”誕生於一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這就是爆發於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不斷發酵,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增長乏力,西方發達國家整體陷入低迷,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遇到困難,世界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開拓發展新空間。同時,經濟全球化面臨新情況,有的發達經濟體出現反經濟全球化、逆經濟全球化思潮,封閉主義、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一些地區戰亂沖突不斷、發展嚴重受阻,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不僅揮之不去、而且愈演愈烈,世界需要探索合作新模式,推動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正是因為因此,“一帶一路”建設在短短4年時間了取得豐碩成果,以互聯互通為主要形式和載體的國際合作廣泛開展、勢頭喜人,一大批建設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相關國家人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為世界經濟復蘇增長注入新的強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論壇上指出:豐碩的成果表明,“一帶一路”倡議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利益,具有廣闊前景。可以相信,未來“一帶一路”建設必將更加有力深入地向前推進,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當然必須看到,由於規模宏大、涵蓋廣泛、歷時長久、情況復雜,“一帶一路”建設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路坦途,必然會遇到矛盾問題和風險挑戰,甚至干擾阻力和困難挫折。對此,我們既要客觀看待、冷靜對待,又要做好各種准備特別是心理准備。比如,從宏觀上看,當今世界,雖然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愈發浩蕩的時代潮流,但天下並不太平,“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從微觀上看,“一帶一路”建設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貿易、金融、投資、科技、教育、衛生、旅游等,國家、地區、地方、企業、組織、個人等,在推進過程中不可能每一種合作、每一個項目、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拍即合、一蹴而就、一舉可定,而是很可能存在障礙、出現糾紛、發生摩擦。
這就要求我們在宣介“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堅持從大局出發、從長遠考慮,堅持客觀公正、負責求實,堅持正確導向、正確取向,全面系統、積極深入地報道和反映“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進展與成效、存在的矛盾與問題,注重傳播正能量而不是擴散負能量,促進相互理解而不是加深彼此誤解,讓全國人民看到“一帶一路”建設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兩個一百”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正確選擇,讓各國人民看到“一帶一路”是當代中國提供給世界的最大公共產品、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當前,尤其要報道和反映好“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成效,及其對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的作用,對各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帶來的實惠與福祉,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各方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信心和動力。無論報道反映成效還是問題,都要堅持實事求是、實實在在,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不能根據願望來描述事實。在報道成效時,既要講到位、講充分,又要避免刻意拔高、過於夸大,更不能把“一帶一路”當成一個筐。在反映問題時,既要不掩蓋、不回避,又要講究方式方法、時機分寸,秉持建設性、負責任態度,避免有意放大、混淆視聽,影響問題的解決。特別是對於復雜問題和敏感問題,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防止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慎重穩妥地加以報道和反映,避免引發新的問題﹔對於歪曲、污蔑我國正確主張和積極舉措的錯誤言行,必須旗幟鮮明地加以澄清和駁斥,防止各種勢力以各種形式詆毀我國良好形象、損害我國正當利益。
五、官方與民間的關系
“一帶一路”作為世界性、世紀性宏大工程,其建設不是一個或少數國家能夠承擔起來的,而是有賴於更多乃至所有國家支持參與。中國始終堅持放開眼界、敞開胸懷,期待和歡迎世界各個方面加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來。目前“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可謂初具規模,但還不夠多。習近平總書記在論壇上指出:“一帶一路”建設,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同時向所有朋友開放。無論來自亞洲、歐洲,還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伙伴。可以相信,未來必將會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但是,這個過程不會自動實現,而需要我們多做工作加以推動。做好這方面的工作,總的來看可以從官方和民間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官方非常重要,因為當今世界仍然主要是由主權國家構成的,“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事項必須通過國家間合作協作來決定﹔隻有大的框架搭好了,規劃規則等確立了,實際推進才有方向和保証。另一方面,民間不可忽視,因為“一帶一路”的大量事務需要依靠具體組織具體人來實施,互聯互通基礎在於民心相通,合作共贏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民間基礎夯實了,民心民意認可了,就可以帶合作、促官方。官方和民間,哪一頭冷都不好,兩頭都熱是最好。應當看到,當前“一帶一路”還沒有完全做到廣為人知、天下盡知,有的國家還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解誤解、顧慮疑慮。
這就要求我們在宣介“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多管齊下、兩頭並進,既瞄准官方、又注重民間,努力讓越來越多的國家越來越的人深入了解“一帶一路”,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對於官方,應繼續加強對“一帶一路”理念、內涵、合作方式、積極作用等的闡釋解釋,進一步闡明“一帶一路”建設與有關國家發展戰略、振興計劃等的共同性、一致性,進一步增強其參與的決心、合作的力度﹔特別是要針對有關國家的不同態度,找准症結、對症下藥,讓他們充分認識到“一帶一路”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從而減少和打消不解誤解、顧慮疑慮,更加積極地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對於民間,應繼續介紹展示好“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一個個項目、一件件實事提供的發展機會、帶來的實在利益,讓相關國家的人們從切實感受中體會到“一帶一路”於己有利,讓其他國家的人們從具體事例中認識到“一帶一路”並不遙遠。無論對於官方還是民間,都要講究方式方法、改進文風話風,既要有宏大敘事、更要有生動故事,既要講天下情懷、更要接當地地氣,努力做到讓人愛看愛聽、理解接受。
六、“一帶”與“一路”的關系
“一帶一路”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不能割裂,它是新時代的概念,有著古絲綢之路不可比擬的豐富內涵和鮮明特色。研究表明,古絲綢之路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始於我國漢代的張騫出使西域,后來衍生出不同的線路,迄今已經2000多年﹔海上絲綢之路因於古代海航技術的限制出現得可能要晚些,但唐宋元時期已於陸上絲綢之路同步發展,到明代鄭和七下西洋時達到高峰。對此,我們還需要深入地進行挖掘和研究。相比於古絲綢之路,今天的“一帶一路”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均不可同日而語了。有人這樣概括:如果說我們的先輩們開辟出古絲綢之路使用的主要是駱駝、馬匹和帆船,那麼今天連接架起“一帶一路”的則是鐵路、公路 、航路、網路等﹔如果說“大漠蒼煙,駝鈴陣陣”“使者相望,商旅不絕”“舶交海上,不知其數”勾勒了古絲綢之路的繁華盛況,那麼班列飛馳、車輛穿梭、飛機往來空中、信息奔流網上等構成了今天“一帶一路”的時代圖景﹔如果說古絲綢之路還僅僅是陸上、海上,那麼今天的“一帶一路”已經拓展到網上、天上甚至地下、水下﹔如果說古絲綢之路主要還是物產的互通有無、人員的來往交流,今天的“一帶一路”已經發展到戰略規劃的相互對接、各種要素的優化配置﹔如果說古絲綢之路連接的主要是亞歐非、東西方,那麼今天的“一帶一路”貫通的已經是各大洲、全世界。這是一種何等宏大壯闊、生動多彩的景象!當然,如同古絲綢之路的“陸絲”與“海絲”有著不同的線路和方式一樣,今天的“一帶一路”的“一帶”與“一路”也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側重,二者經過的區域、覆蓋的范圍等有所不同,同時又相互交織、密不可分。“一帶”主要以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為依托,經由中亞、西亞通向歐洲,進而延伸到非洲、北美﹔“一路”主要以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為基礎,經由東亞、東南亞通向南亞、非洲,進而輻射到澳洲、南美。習近平總書記在論壇上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已經邁出堅實步伐。我們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這就要求我們在宣介“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著眼“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構想、美好願景,根據“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任務、實際進展,堅持統籌兼顧、全面把握,體現陸海統籌、陸海聯動,做到“一帶”“一路”並重平衡、有機統一,防止厚此薄彼、畸重畸輕。既要關注陸上班列的開行,又要關注海上巨輪的駛出﹔既要關注內陸樞紐的發展,又要關注沿海節點的建設﹔既要關注空中航線的開通,又要關注海底電纜的鋪設﹔既要關注我國推出的舉措,又要關注他國採取的行動﹔既要關注鄰近國家的情況,又要關注遙遠國度的動向﹔既要關注形勢喜人的亮點,又要關注相對薄弱的環節,從而更好地反映“一帶一路”建設的全貌,推動“一帶一路”延伸得更遠、聯通得更好。
(作者為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個人作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