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7年07月17日09:05 來源:內蒙古日報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必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2015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孤島現象”源自於物理學中的“孤島效應”,指的是在某個區域有電流通路卻沒有電流通過,引申為大生態系統中的小系統之間沒有本應該有的能量交換和有機物循環,卻因各子系統間缺乏聯通,導致整體系統效能難以實現的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創新中的“孤島現象”,主要指在科技創新體系中,某一環節或要素與整體的科技創新體系發生“隔離”,導致在科技創新體系中形成“閉路循環”,從而影響科技創新第一驅動力的實現。
目前在我國,科技創新領域存在多種“孤島現象”,如“管理孤島”指科技管理機制不暢影響科技資源的供給和創新合力的形成,“資源孤島”指產學研創新資源的配置效率低下,“信息孤島”指科技信息資源流通與利用不暢通,“技術孤島”指在科學技術成果產出豐富的背景下,對實際生產力的轉化效率十分低下等。
2014年6月9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加強科技創新統籌協調,努力克服各領域、各部門、各方面科技創新活動中存在的分散封閉、交叉重復等碎片化現象,避免創新中的‘孤島’現象,加快建立健全各主體、各方面、各環節有機互動、協同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將“孤島現象”用在創新領域,指出目前在我國科技創新體系中,科技發展與經濟產出之間存在“隔離”,科技體系中科技供給與科技需求各自形成“閉路循環”,導致在科技創新的各個環節中,每一環節較少或很少與其他環節進行資源、信息、人員等交流,並由此導致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等現象。總書記多次提及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意在說明“孤島現象”所帶來的技術轉移和科技創新效率低下是影響創新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
“孤島現象”是創新驅動戰略的“攔路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必須同社會發展相結合,學得再多,束之高閣,只是一種獵奇,只是一種雅興,甚至當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對現實社會產生作用。”
根據OECD(2014)數據,中國專利申請量在2011年已經超過美國,但專利申請量的增加並沒有促進中國成為技術大國,相反,中國的技術能力與領先國(美國)的差距在擴大。中國自主品牌高技術產品出口不足10%,以至於長期被鎖定在全球產業鏈低端、國家創新競爭力不高的狀態,在G20國家中僅位列第九。之所以出現這種創新成果數量多而創新能力不強、經濟產出不高的現象,根本原因就在於科技創新中存在“孤島現象”。由於創新系統中某些要素、環節與外界脫離聯系,形成創新體系的閉路循環,科技技術難以實現對生產力的拉動作用。
創新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表現為一條由“科學基礎→技術開發→科技成果的轉化→經濟產出”所構成的鏈條。發明、專利及論文等科技成果並不能和創新畫等號,隻有將創新成果推進市場,才能實現科技創新與經濟的結合,創新驅動力才能真正得以實現。“孤島現象”的存在,導致創新要素流動不暢、不利於科技成果向經濟產出的轉化,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攔路虎”。
“孤島現象”的產生原因
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其中一個重要症結就在於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這些體制機制的關卡表現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突出,科技立項以及國家創新資源的分配未體現出向創新主體傾斜的特征﹔不同創新主體缺乏合作機制和合作平台,以至於各自形成創新的“閉路循環”﹔科技立項和科技評價體系以科技經費投入、專利數量等量化指標作為衡量標准,使得創新鏈條難以到達經濟產出這個最終點﹔有市場前景的創新項目不能得到有效政策資助﹔知識產權保護、收益分配等機制不健全導致創新經濟收益不確定﹔缺乏以需求為導向的創新政策體系,導致創新政策支持的經濟效果不明顯,創新驅動作用難以實現。
制度體制的障礙造成技術開發活動常常由於不符合市場需求預期,因而難以產生具有市場價值的技術成果,由此導致創新驅動鏈條的中斷,創新成果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消除“孤島現象”現象,發揮創新第一驅動力
為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創新驅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首先,發揮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應該讓企業成為經費及人員投入與使用的主體,調動企業創新的積極性,通過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指引更多的項目及資源投入到企業創新中去﹔應該充分發揮市場對科技成果的評價和篩選作用,使企業成為科技成果產出的主體,因為企業作為重要的市場主體,對於市場需求的捕捉更為精確,其科技成果更易於市場化﹔應該發揮市場手段實現創新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價值,讓企業成為創新收益的真正主體。這可以率先實現微觀層面的創新驅動發展,進一步通過產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
其次,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由於科技成果的價值轉化具有風險較大、效率不高、市場需求不確定、長周期性、中介服務機構銜接不暢、專業人才與資金的缺乏等特性,難以僅依靠市場推進來促進創新價值的完全實現,所以,政府必須通過強化創新支持體系來推動市場創新以及科技成果的價值轉化。通過有針對性地實施“質量考核”與“經濟指標”考核措施,將研發補貼、研發活動稅收減免、政府科技投入等支持政策更多地投放到具有應用價值和市場前景的技術成果上﹔通過創新產品的政府採購、供應鏈政策、制定規則和標准等手段促進創新產品的市場吸收﹔通過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細化對創新成果轉化和保護的政策法規,加大知識產權執法力度,加強各知識產權執法部門的協調﹔通過明確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所形成的知識產權歸屬問題,鼓勵先進技術向國外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等手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科技成果的價值轉化。
再次,強化產學研合作機制。“孤島現象”說明以高校和科研單位主導的科技成果無法與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匹配,以至於科技創新難以實現經濟價值。產學研的結合可以把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基礎研究與對創新技術的商業前景判斷結合起來,實現創新的經濟價值。採取以市場為紐帶聯結的產學研一體化組織形式,通過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推動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互協調配合,形成有利於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利益共同體。同時通過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營造政策環境對產學研合作的引導、催化作用,突出企業在產學研合作中的主體地位,加快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創新的體制。
(執筆人:崔靜靜)
相關專題 |
· 《學習論理》——內蒙古日報理論專欄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