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紅旗文稿》

科學認識經濟全球化及其與中國的關系

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執筆人:劉建飛)

2017年07月11日07:57    來源:紅旗文稿

近年來,隨著一些西方大國出現保護主義、民粹主義等反全球化思潮,對當前經濟全球化的一些錯誤認識也浮出水面,干擾人們對經濟全球化及其發展趨勢的理解。那麼,應該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以及中國在未來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呢?

一、全球化與經濟全球化

全球化的核心內容是經濟全球化,因此在許多語境中,這兩個詞語是指向同一個事物。但是,如果深究起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全球化不僅僅是經濟全球化的簡稱,其外延要寬於后者。如果將全球化理解為全球各國各族的相互依存度不斷提升的過程,那麼最先實現的是地理層面的全球化。地理大發現使地球各塊陸地上的人類都發生了聯系,人們也通過實踐証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而此前人們只是從理論上認為地球是球體。推動歐洲人發現新大陸的動力固然有經濟因素,但也有宗教等方面的因素。此前,歐亞大陸及北非的各族人已經有了相當深度的交往,比如絲綢之路。但是當年張騫出使西域的主要動因不是經濟因素,而是安全考慮﹔唐玄奘“西天取經”是為了學習佛教,不是為了財富。

當然,隨著資本主義由原始積累階段進入大工業階段,經濟全球化凸顯出來,展現出“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的局面,全球化在經濟層面的成就和被認可度遠遠勝於其他層面。不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演進,世界各國各族在文化、政治方面的交往也越來越深入,盡管其廣度、深度與經濟層面相比要明顯滯后,情況更為復雜。馬克思恩格斯在論述全球化時也強調“精神的生產”。他們指出: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於是由許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

經過經濟全球化的洗禮,當今世界雖然有“文明沖突”的假說,但是不可否認的現實是,世界各國在治國理政的方式方法以及使用的觀念上越來越趨同,比如都強調依法治國。當然,由於社會制度存在根本不同,社會主義依法治國與資本主義的憲政根本不是一回事。隨著全世界各國聯系越來越緊密,相互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它們面臨的威脅與挑戰也越來越具有共性,特別是有些安全威脅,比如核擴散、氣候變暖、金融危機、大規模傳染病、網絡癱瘓等,已經具有全球性,需要推進全球治理。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人類越來越成為一個具有共同利益、面臨共同挑戰、擔負共同責任、擁有共同價值的命運共同體。聯合國將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寫進決議,表明這個理念已經得到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同,當然人類命運共同體絕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內容。

二、經濟全球化的動力與發展態勢

經濟全球化的動力源於進步與開放。自人類文明出現以來,凡有生命力的文明都是追求進步的,為此就要開放。通過開放不斷學習、吸收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從而使自己國家的根基更堅固、枝葉更茂盛。如果將歐亞大陸及北非的諸文明同美洲的文明相對比,可以發現,地理大發現之前,歐亞非的文明一直存在著相互交流、融合的進程,與之相應,這些地區的生產力水平、文化水平及國家治理水平要高許多。對照之下,南美洲的印加帝國雖然幅員遼闊、存續數百年,但是由於缺少同其他文明的交流,連文字都沒有產生,人們交流信息除了口傳外,就是通過系繩結。歷史學家認為,美洲大陸到1500年時才進入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早在約公元前2500年就已達到的文明階段。

經濟全球化進程開啟500多年來,其間雖遭遇不少挫折,比如兩次世界大戰、1929—1933年大危機、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對抗,但大趨勢是明顯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論述的,“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可以說,經濟全球化進程已經同現代化、工業化、信息化等進程交織在一起,相互促進。對任何民族和國家來說,要想使自己不被開除球籍,就必須跟上現代化、工業化、信息化的步伐,而這也就意味著必須順應經濟全球化大潮。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當前出現的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只是一時的現象或逆流,算不上是大趨勢或潮流,並不意味著經濟全球化的倒退,至多是使經濟全球化進程受阻、放緩。經濟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動力和本質是大不相同的。經濟全球化雖然存在著問題,但卻符合人類進步的方向,有利於增進人類的福祉,尤其是它有現代化、工業化、信息化這些同盟軍,使其生命力更強。而反全球化雖然貌似公正,但卻與人類進步方向相背離。

實際上,就是在反全球化思潮甚囂塵上的近些年,信息化、網絡化仍在突飛猛進,移動互聯網使地球每個角落發生的事情分秒間就傳到世界各地,世界已經變成了“地球屋”。與信息網絡化相伴隨,各國、各地區間的信息、資金、貨物、人員等要素的流動更加便捷、通暢,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明顯提升。

經濟全球化倒退論之所以錯誤,就是其目光僅盯住歐美,以為歐美的反全球化力量崛起就會導致經濟全球化倒退。它忽略了世界格局的新變化——非西方國家已經群體性崛起。這些國家作為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正日益成為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三、經濟全球化面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

在以往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主要推動力量,所以直到目前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必然打上了資本主義的烙印,其最直接表現就是在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分化,世界經濟治理體系展現出以發達國家為中心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為邊緣的圖景。在更深層次上,由於資本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內容,資本的全球流動以及掌控資本的跨國公司的活動成了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再加上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構建,使得許多人產生了資本全球化等同於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的錯誤認知。

西方國家一直將以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為理論內核的全球主義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指導思想,用其影響、塑造經濟全球化進程,從而使經濟全球化成為全球西方化、全球資本主義化的載體。它們不僅要在經濟上實現全球資本主義化,而且還在政治上推進西方模式的民主政治,要實現所謂政治全球化,在文化上推廣西方所謂“普世價值”,要實現所謂文化全球化。這是經濟全球化諸多弊端產生的重要原因。當然,經濟全球化自身也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經濟發展不平衡、文明的碰撞、安全問題等。但是在西方全球主義的誤導下,這些問題被嚴重放大了。

當前的反全球化力量主要源自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全球化自身的問題﹔二是西方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全球資本主義化的誤導。經濟全球化自身的問題主要是發展不平衡。有些國家通過勵精圖治,改革開放,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使自己發展起來,並走近國際大舞台的中央﹔但是,也有一些國家未能適應經濟全球化大潮,同別國的發展差距拉大,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所謂受害者。一些政治勢力將本國的落后歸因於經濟全球化,進而成為反全球化的力量。

西方全球資本主義化的誤導既體現在西方發達國家內部,也體現在國際層面。在西方發達國家內部,資本主義過度膨脹導致貧富分化等社會問題以及許多全球性問題,促使發達國家內部出現對經濟全球化的反思、反省,走向極端者就成為反全球化力量。在國際層面,一些受西方不公正對待並發展相對滯后的國家,特別是曾深受新老殖民主義之害的國家,將經濟全球化視為美國化、西方化、資本主義化,進而反對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作為大趨勢,肯定會繼續下去,問題是如何消解其負面影響,抵制反全球化逆流,進而促進經濟全球化更健康地發展。作為經濟全球化新的推動力量,新興國家一方面要破除對西方全球資本主義化的迷信,另一方面還要摒棄西方一直秉持的“自我中心”思維方式,同時構建新的經濟全球化理論。西方國家要想繼續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推動力量,必須自我革新,重新定位自己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角色,與新興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平等相待、攜手共進,共擔推進經濟全球化的責任,共享經濟全球化的紅利。那些尚未跟上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國家,應當順應大勢,結合國情,正確選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

四、社會主義與經濟全球化相結合的光明前景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經濟全球化、世界歷史、社會主義這三者是密切相關的。馬克思恩格斯認為,19世紀出現的大工業“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於整個世界,因為它消滅了各國以往自然形成的閉關自守的狀態”,“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這就是說,以大工業為基礎的現代化進程將經濟全球化推向一個高潮,形成了真正“世界性”的“生產和消費”,這同時也開啟了一個以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為基礎的世界歷史。

不過,這個由資本主義開創的世界歷史必然要過渡到社會主義階段,即世界歷史的高級階段。馬克思恩格斯所講的社會主義是同現代化、經濟全球化相結合的社會主義,而不是逆現代化、逆全球化的所謂社會主義。在《共產黨宣言》中,他們無情地批判了那些試圖開歷史倒車的各種“反動的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要與經濟全球化相結合,這應當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重要原理。俄國“十月革命”以來100年的共產主義運動歷史表明,社會主義如果背離經濟全球化大潮,就會走進死胡同,最終失去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堅定不移地對外開放、順應大勢,勇敢地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潮,同時結合國情選擇正確的融入路徑和節奏,從而使中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

理論和實踐都表明,社會主義需要經濟全球化。但是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也指明,經濟全球化的未來也需要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的本質決定了經濟全球化在資本主義主導的階段必然出現諸多弊端,甚至走入歧途。而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吸取資本主義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超越資本主義,進而引導經濟全球化回歸正途。

中國作為一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新興大國,在世界出現反全球化聲浪、西方大國失去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動力和能力之時,勇於擔當,不僅為經濟全球化正名,而且還提出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習近平主席在瑞士達沃斯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有關全球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受到廣泛好評,表明中國對經濟全球化的立場反映了當今世界多數國家人民的心聲。

實際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的許多發展與外交新理念、新倡議、新戰略在客觀上都是有利於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際上就是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目標模式﹔新型國際關系就是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一帶一路”建設,就是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實現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的重大實踐工程。有理由相信,在中國提出的帶有社會主義基因的先進理念的引導下,經濟全球化進程將展現出新的面貌。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