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推動理論創新要堅持五個原則把握好四個問題

尹漢寧

2017年07月07日08:30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談談理論創新的原則和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號召,並要求加快建設與之相適應的學科、學術和話語體系。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有強烈的使命擔當,在理論創新方面有所作為。

我以為推動理論創新,要堅持“五個原則”,把握好“四個問題”,做到“六個不”。

要堅持五個原則。一是中國立場。這關涉理論創新的出發點和針對性。對西方某個學科的理論再熟悉,那也只是西方這個學科的學者,不是中國相應領域的專家。二是問題意識。回應重大現實問題,才能產生有價值的理論創新成果,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三是實踐觀點。實踐是理論創新的源泉,要從生動的社會實踐中總結形成規律性認識,使理論創新具有堅實的根基。四是史學精神。不從本本、概念出發,從歷史的客觀存在出發,從歷史的縱深觀察,從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思考。五是原創追求。追求理論的原創性,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題中應有之義。

要把握好四個問題。一是關於“學理支撐”的問題。對學理及其支撐,不能神秘化、簡單化。體現規律性認識的理論語言,就是學理,是理論系統有機體中的筋骨、血脈。學理支撐也可以理解為,有規律性認識支持,能夠進行科學性証明。二是關於“概念范疇”的問題。原創理論未必所有的概念范疇都是新的,理論創新主要不是概念范疇的創新。用前人的、約定俗成的、領域內通用的概念范疇,同樣可以得出新結論、作出新判斷。馬克思的鴻篇巨制《資本論》,大量運用了前人、他人的概念范疇。三是關於“話語表達”的問題。理論是用來說服人的,說到底就是講道理。高深的理論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表達,話語表達要圍繞“兼容”“包容”進行創新。要形成具有中國風格、大眾兼容、中外融通的話語體系。通常說新話或新說法,往往怕大家不接受,要找依據,比如成語或詞組往往要用典故來引証,或者看名人說了沒有。在話語創新中,我們要高度重視運用群眾語言和民間語言。四是關於“知識體系”的問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學術話語體系,實際上是當代中國的知識體系,這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要整體設計,要有“四梁八柱”,要邏輯自洽、自圓其說,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要經得起推敲。對於這項工程建設,社科專業工作者責無旁貸,同時也需要社會的廣泛參與。

具有理論創新追求的學者要力求做到“六個不”。即不封閉、不教條、不虛華、不武斷、不偏激、不平庸。

(責編:楊文全、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