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

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7年06月26日16:01    來源:內蒙古日報

原標題: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

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既體現出高度的理論自信,又包含著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理論創新的期待,為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定信心、擔當歷史責任、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指明了方向。

理論自信根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和理論創新

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是我們黨的鮮明特征和根本優勢,也是我們黨高度理論自信的體現。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崇高信仰,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執著追求,對肩負偉大使命的勇於擔當,都源自高度的理論自信。馬克思主義是被實踐証明了的科學理論,在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正是因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才取得了重大的理論成果和偉大的實踐成就。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始終堅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這種理論自信,體現為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創造性地回答當代中國和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指導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就在於它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各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緊密結合,在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才能充分顯示出其真理的力量和強大的生命力,發揮指導和推動實踐的作用。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時代特征、人民願望相結合,大力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和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從而指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斷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體現了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變化的新要求,吸收借鑒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最新成果,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這一理論體系立足中國實際,回答中國問題,成功解決了中國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歷史性課題。在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這一基本問題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創造性地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問題,把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創造性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基本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創造性地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怎樣發展,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共享的問題,使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直面新常態、順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實踐在創新,制度在創新,理論也在創新。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是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中國夢的提出,給當代中國社會和人民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又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全面”發展中大步前進。新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一帶一路”“新型大國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戰略構想勾勒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發展道路的新圖景,體現了處理當代國際關系的中國智慧和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指導我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鮮活的馬克思主義,它深刻思考並回答了什麼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復興進程中的中國共產黨應有什麼樣的擔當、中國的國家治理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等時代提出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為中國理論作出了重大創新,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貢獻了智慧,從而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

理論自信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擔當使命主動作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放性和與時俱進的鮮明特征,決定了增強理論自信就要不斷推動理論創新。正是我們黨始終堅持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始終堅持以科學理論引領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才使我國踏上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開創了日新月異的發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恆主題,也是社會發展、實踐深化、歷史前進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要求。”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都是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創造性地提出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而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又具有內在的聯系,都是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煉與升華。可以說,改革開放每一步發展都推動了理論創新,黨的理論每一次創新又都推動著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的天地。鑒於此,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給予了厚望,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加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加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領域的分析研究,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闡釋,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因此,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對黨的理論實踐成果進行綜合創新,是增強理論自信的一項長期的任務。

時代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時代正呼喚著理論創新,這對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學術原創能力還不強﹔人才隊伍總體素質亟待提高,學風方面問題還比較突出﹔總體上處於有數量缺質量、有專家缺大師的狀況,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當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各種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更加活躍﹔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呈現,這既為學術研究提供了機遇,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此,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有為國為民的責任擔當,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要有不懈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更要有關心和解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學術敏感。以人民為中心,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順勢而為,將個人的學術追求融匯到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將個人的學術追求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努力“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為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做出應有的貢獻,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執筆人:雲莉)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