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校偉
2017年06月23日09:29 來源:解放軍報
世上彼此最熟悉、配合最默契的莫過於左右手,總能心領神會、珠聯璧合。但是,這種左右手之間的關系,絕對不能出現在部隊的對抗訓練中。
戰爭沒有互利共贏的可能,有的只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這種零和博弈的屬性也決定了對抗是軍隊最本質的特性。歷史上橫掃六國的秦軍、追擊匈奴的漢軍、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無不是在與強大對手的殊死搏斗中強盛起來的。
無對抗,不訓練。對抗訓練以其情況逼真、抗爭激烈、貼近實戰等特點,成為世界各軍事強國的主要訓練手段和方式。我軍一直高度重視對抗訓練,並於上世紀80年代探索組建模擬藍軍部隊,目前已經普遍貫穿於基礎訓練、戰術訓練和實兵演習各個階段。
但是,由於受過去和平積習的影響太深,今天對抗訓練中“左手打右手”的現象雖趨減弱,但依然存在。有的是“一拍即合”的假對抗,“藍軍”就像是“紅軍”的影子,受同一大腦指揮,在熟悉的環境和已知的課題中對抗﹔有的是“做做樣子”的虛對抗,怕出安全問題,人為降低對抗強度難度,專項對抗多、綜合對抗少,“磨刀石”不硬﹔有的是“自導自演”的不對抗,在演練中不研究對手、不創新戰法,而是鑽規則的漏洞、走后門的便利,把精力用在了戰場之外,把對抗變成了交易。
練兵備戰不是請客吃飯。隻有讓部隊與陌生強悍的對手對抗,才能練出戰場打贏真功夫。有一則寓言講,動物園中的老虎總是無精打採,即使放入活的獵物也提不起精神。於是,人們便想到一個辦法,放入幾隻獵豹。面對獵豹的激烈競爭,老虎頓時打起精神,發出陣陣虎嘯。
和平時期,練兵備戰如同一場寂寞的長跑。敢於引“狼”入室,放入“鯰魚”,多從“對手”的思維習慣、作戰方式、指揮流程等出發“等效構設”逼真戰場,才能逼著官兵增強危機意識,迸發練兵熱情,祛除身上的驕嬌二氣﹔逼著部隊著眼實戰練兵,針對不足補短,剔除訓練中的形式主義。
真抗實練方能鍛造勝戰之師。面對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備戰,最終潰散出逃、葬身大海﹔漢朝則是養良馬、蓄精兵、強備戰,三擊匈奴、追擊漠北,決勝千裡之外。歷史告訴我們,光喊“狼來了”練不出“打狼”的本領,隻有真刀真槍對抗,才能鑄就制勝利劍。
這次軍隊調整改革成立戰區,將戰建分離,以戰領建、抓建為戰,從制度機制上解決了部隊戰斗力建設自我評價、內部循環的問題。隻要充分發揮戰區主戰作用,打破原有的建制壁壘,就能走開對抗訓練的新路子,增強新體制下練兵備戰合力。
在一些外軍,師、旅、營級部隊均設有能充當假想敵的分隊,即便是連級規模演習,也通常會抽調一個建制排充當假想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師夷長技,方能制夷。我們也應積極探索建立常態化對抗訓練機制,推動戰備訓練由無形的“帶著敵情練兵”向有形的“與強大對手過招”轉變,使部隊真正“打”起來、抗起來。
下棋的人都知道,隻有經常和高手過招,不斷吃敗仗,才能把自己練強。“棋道如此,兵道亦然。”把對手設虛設弱設熟,隻能自欺欺人、自我滿足,結果必然會導致自我滅亡。1942年中途島戰役發起前,日本海軍大學曾對此次戰役進行過一次推演,結果是日本海軍戰敗。不可一世的日軍無法接受這一結論。海軍大學校長親自修改作業條件,將美軍設成自己熟悉的“右手”。雖然推演結果日軍大勝,最終實戰迎來的卻是一次慘敗。
訓練場和戰場就像是天平的兩端,如果訓練中對手強,則戰場上對手就弱﹔反之,訓練場上少流的汗就需要戰場上多流的血去彌補。美軍訓練場傷亡率高於戰場傷亡率,“假想敵”的勝率達90%以上,“真敵人”勝率則非常低的對比,就給我們的對抗訓練帶來有益的警示與啟示。
“一個聰明人從敵人那裡得到的東西比一個傻瓜從朋友那裡得到的東西更多。”時代不會等我們、對手不會等我們、戰爭不會等我們,隻有重視對手、重視對抗,知弊后勇、砥礪前行,枕戈待旦、挽弓滿弦,才能在與強敵過招時處變不驚、處險不慌、勝券在握。
相關專題 |
· 重要評論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