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人與自然是個生命共同體

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6年09月05日09:30    來源:《內蒙古日報》

原標題:人與自然是個生命共同體 ◎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種樹的隻管種樹、治水的隻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由一個部門負責領土范圍內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

古希臘悲劇大師埃斯庫羅斯說:“非但不能強制自然,還要順從自然。”中國古代的道家學派也持與此相近的觀點,荀子卻獨樹一幟,自信地宣布:“人定勝天。”到了近代,西哲黑格爾說:“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恩格斯更明確的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自然是人類生存之本、發展之基。自然界先於人類而存在,反映了自然界不依賴於人類而具有內在創造力,它創造了地球上適合於生命生存的環境和條件,創造了各種生物物種以及整個生態系統。因此,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自覺保護生態環境,能動地適應、有效地利用、合理地改造時,得到的往往是大自然的加倍回報和恩惠﹔當人們破壞性、盲目性、掠奪性地向自然索取資源時,得到的往往是無情的懲罰和報應。這是生態文明理念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和諧的基本要義。為此,我們就要踐行“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與自然和諧共生。

要正確認識人對自然的依存關系。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辯証關系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 在漫長的物種進化過程中,人從自然界脫穎而出,成為當之無愧的 “萬物之靈”。但是無論人如何進化,人類來自於自然界,人類的一切創造都來自於自然界。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以及人自身的生產和再生產,都是以自然環境的存在和發展為前提的,沒有自然環境就沒有人本身。例如,古代蒙古族的生產和生活,幾乎完全依賴自然界而存在,對自然界的順從和敬畏是當時蒙古族與自然依存關系的最生動的寫照。一方面,蒙古族適應和順從自然界,熱愛大自然,崇尚大自然,眷戀大自然的山水,珍惜大自然的一切,深切體驗到大自然的恩賜,感謝大自然賦予的豐饒財富。因為蒙古族就其所處的地理環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隻能依靠大自然,依賴於畜牧業和狩獵業。另一方面,又敬畏大自然,崇拜大自然,驚異大自然的報復懲罰,因而謹慎言行,不使自己觸犯天地諸神,受到不必要的懲罰,所以形成了很多禁忌習慣和崇拜意識。蒙古族對自然的敬畏和崇拜,盡管含有太多的鬼神、靈魂等迷信色彩,但是這種自然觀是蒙古人適應與利用環境、協調人與大自然關系的結果,體現著人與自然環境的融洽與和諧,符合人類的共同利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

要科學把握人對自然的改造活動。人是有意識、思想和思維的存在物,人並不是消極地依賴自然環境,而是在對自然的改造活動中不斷發展自己。

但是,人對自然的改造存在著兩面性:一方面,不斷改善物質生產方式,創造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例如,近年來,烏蘭察布市堅持建設宜居宜業城市的新舉措,不斷推進城市綠化水平,實施“萬棵大樹進城”等一系列綠化工程。2011年,集寧區按照自治區“構筑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優先發展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堅定不移地把周邊生態建設和城市綠化作為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工作,圍繞“三山兩河”(老虎山、白泉山、臥龍山、霸王河、泉玉嶺河)及新老城區干道進行大規模綠化,在“三山兩河”及新老城區干道大規模綠化項目上,共投資34億元,動用各種機械上萬台次,出動人員10多萬人次,動用土石方500多萬方,種植各種樹木1450萬株(叢)。2012年,集寧區又實施了“三山兩河”生態綠化、城市公園、植物園、城市道路綠化、通道綠化、義務植樹基地及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等建設工程,共投入49.72億元,種植各種樹木2000多萬株(叢),綠化效果更加明顯,形勢更加喜人。

另一方面,也存在著無節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資源,強調效率,講求效益,隻考慮當前利益和需要,而忽視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統一性,造成環境污染,資源缺乏,道德退化等社會問題。人類改造大自然的目的在於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但事與願違,大自然早已在無情地報復人類。人類如果再不改善與自然的關系,必將遭受更大的災難,就會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要深入理解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質。人與自然的關系實質上就是人與人的關系,是社會關系,人與社會是相互依存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和社會是辯証統一的關系,不能脫離對方而存在。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方面,人是社會的人,人隻存在於一定的社會關系中才是真正的人、歷史的人、實踐的人﹔另一方面,社會是人的社會,是相互聯系的、有組織的個人集合體,脫離了人社會就是毫無內容和意義的概念。因此,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最終取決於人與社會關系的協調,也可以說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和諧,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例如,從2014年開始,我區深入實施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工程的核心要素是“全”,廣大農村牧區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產業轉型、社會保障和基層組織建設等全面推進,農區、牧區、林區、墾區的嘎查村全面建設,農民、牧民以及林區墾區的職工全部涉及,實現從物到人、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精神文化生活的全部覆蓋。並且工程要注重把危舊房改造與異地搬遷脫貧相結合,注重把生態搬遷與補償脫貧相結合,這就體現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質,就是要精准扶持農村牧區貧困人員,為建成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為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用的貢獻。

總之,我們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我們要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要盤活山水林田湖這個生命共同體,關鍵是要有個大格局,讓相關各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局面,才能真正實現山水相連,花鳥相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實踐活動中,要自始至終都認為“自然就是自己”,在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的過程中通過調整自己的行為, 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達到人類生存發展與生態的平衡,強化和完善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良好環境。

(執筆人:曉榮)

(責編:實習生、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