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6年08月01日10:53 來源:《內蒙古日報》
民族團結就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線。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團結重在交心,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
——2015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時強調
“花紅你是哪一朵,柳綠我是哪一棵,不用我來問,不用你來說,花紅柳綠都是春色,山清你是哪一座,水秀我是哪條河,山清水秀都是歡歌,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家和萬事興,有你也有我,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同是一顆心,同是一條根,幸福化祥和,都是一家人”。正如歌曲《一家人》所唱的那樣,中華各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
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怒江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時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獨龍族雖然隻有6900多人,人口不多,但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平等的一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驕傲地、有尊嚴地生活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同各族人民一起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奮斗。”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異同,均具有同等的地位。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和社會生活諸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權利,各民族公民平等地享有憲法賦予的公民權利和履行相同的義務,這是黨和國家的一貫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也一直在貫徹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權利,依據民族平等原則,中國選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解決中國民族關系和民族問題的路徑,在少數民族聚居區設置民族自治地方,通過設置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讓聚居區內少數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為更好地行使這一平等權利,55個少數民族不論人口多少,在歷屆全國人大、政協中都有自己的代表和委員。在西藏,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擁有1名全國人大代表。另外,黨和國家實施了大力培養和任用少數民族干部的政策,少數民族干部與本民族群眾的“天然”感情和血肉聯系有助於在本民族群眾中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和政策,正因為此原因,少數民族干部成為黨和國家聯系少數民族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黨和國家還為一些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制定了發展規劃,目前《“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已納入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規劃,而且由國家民委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共同參與編制,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特別關懷。
“五個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思想認同點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廣袤的疆域,共同發展了祖國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締造了祖國大統一的局面,共同創建了新中國,在中國整個歷史演進的長河中,造就了中華各民族分布上的交錯雜居、文化上的兼收並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中華各民族同心同德,每次歷史的跨越和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各民族的貢獻和付出。如北京明清故宮是滿漢民族共同建設,敦煌莫高窟是蒙、羌、漢民族共同建設,西藏布達拉宮是藏漢民族共同建設。中華各民族攜手創造、共同擁有,共同見証中華歷史和文化,增強了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五個認同”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思想基礎。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中華民族與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裡不同成員的關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也是國家的生命線。認同是團結的前提,沒有認同就沒有團結﹔認同是團結的根基,沒有認同,團結就是無本之木﹔ 認同是團結的本質,通過 “五個認同”培養和樹立各族人民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的基礎。也隻有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 “五個認同”,才能促進各民族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發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做民族團結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
各民族團結穩定、和睦相處是民族工作的基本前提。沒有安定團結的大局,一切將無從談起。在2014年5月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在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各級領導干部要正確認識我國民族關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團結的光明面﹔善於團結群眾、爭取人心,全社會一起做交流、培養、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2015年9月30日,習近平在會見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時強調,民族團結就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線。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團結重在交心,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
做民族團結重在交心,那如何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呢?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為模仿是每個人所固有的最深刻的人性”,這意味著樹立典型和榜樣應該是進行民族團結教育最有效方法。歷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都要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黨和國家領導人還會接見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組織各省交流民族團結工作經驗。各級地方政府也採取“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月”等形式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樹典型,弘揚正氣,如內蒙古就將9月做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月。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涌現的先進典型是全社會學習的楷模,也是我們民族工作的寶貴財富。
身教重於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在具體民族團結教育的實踐中,我們要認真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和表彰活動,善於發現典型、總結典型、弘揚典型,使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的先進事跡廣為人知、深入人心,充分發揮各類先進典型作用,用群眾身邊的人和事教育群眾,帶動各族群眾積極參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民族團結是福,民族分裂是禍”。通過對千千萬萬個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模范人物的榜樣和典型的樹立,使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深深扎根於各族人民心中,使我國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執筆人:曹清波)
相關專題 |
· 《學習論理》——內蒙古日報理論專欄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