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近水樓台先得月

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6年07月18日16:39    來源:《內蒙古日報》

原標題:近水樓台先得月 ◎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中蒙要做互利共贏的好伙伴。“近水樓台先得月”,中蒙地理相鄰、經濟互補,中方的市場、資金、技術、通道和蒙方的資源富集優勢互補性很強,有很多合作機遇。

——2014年8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發表題為《守望相助,共創中蒙關系發展新時代》的重要演講

“近水樓台先得月”出自北宋詩人蘇麟的《斷句》。原文為“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因被南宋的俞文豹記錄在《清夜錄》中,使該句得以傳世。《清夜錄》中記載:“范文正公鎮錢唐,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雲:‘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公即薦之。”文中的范文正公即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范仲淹。范仲淹在杭州做知府時知人善任,按照城中官員的特點,為他們安排了可以發揮各自才干的職務。蘇麟時任巡檢官,由於在杭州外縣工作,所以未能得到提拔。一次,蘇麟見到范仲淹,便獻詩一首,詩中有這樣兩句:“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意為靠近水邊的樓台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能最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花木能夠最早發芽,也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范仲淹讀后心領神會,后為蘇麟安排了合適的職位。

2014年8月,習近平主席在蒙古國大呼拉爾發表演講時,借用一句“近水樓台先得月”,一方面闡明了中蒙兩國互為近鄰,並依托地緣優勢獲得優先合作發展機會的現實﹔另一方面也勾勒出了兩國未來還將在更大的空間、更多的領域加強合作的可能和遠景。

中蒙兩國的“樓台”有多近?

從地緣層面來看,中蒙兩國腹背相依,邊界線長達4709.6公裡,約佔中國陸路邊界線的21%,蒙古國邊界線的58%。中蒙兩國共有邊境口岸14對,約佔蒙古國口岸數量的一半。通過這些口岸,中蒙兩國貨物運輸距離近、費用少、成本低,中蒙經貿合作如虎添翼。

從國家關系層面來看,蒙古人民共和國是最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之一。中蒙建交67年以來,友好和合作是兩國關系發展的主基調。1994年的《中蒙友好合作關系條約》和1998年的《中蒙聯合聲明》奠定了兩國關系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到2003年兩國宣布建立睦鄰互信伙伴關系,2011年升格為戰略伙伴關系,2013年雙方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戰略伙伴關系中長期發展綱要》。隨著蒙古國礦業興國戰略的實施,2011年蒙古國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中蒙經濟聯系也變得更加密切。2014年8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蒙,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關於建立和發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宣言》,兩國關系迎來了歷史最好的發展時期。

從經貿往來層面看,1994年中蒙雙邊貿易額僅有1.2億美元,自1999年起中國成為蒙古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並連續保持16年。到2015年,兩國貿易額達53億美元,佔當年蒙古國對外貿易總額的62.6%,中蒙貿易額20年間增長了近50倍。經貿規模的大幅增長,原因主要在於兩國產業結構互補性強。作為內陸草原國家,蒙古國的主要產業包括礦業、農牧業、交通運輸業等,礦業是其支柱產業。蒙古現已探明80多種礦產和6000多個礦點,煤、銅、鐵、磷、石油等礦藏儲量豐富。而處於經濟快速發展期的中國是蒙古國礦產品的最主要購買國。同時,中國生產的機電產品、農產品、建筑材料、紡織品等頗受蒙古國消費者的青睞。此外,1998年至2013年,中國曾連續15年成為蒙古國的最大投資國。目前,在蒙古國的礦產資源勘探開採、建筑、畜產品加工等領域,累計注冊的中資企業達6500余家,佔在蒙外資企業總數的一半以上。

從人文交流層面來看,1994年中蒙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蒙古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推動了兩國文化交流的進一步深化發展。自此開始,兩國在學術、體育競技、新聞出版、教育、科技、醫療、旅游等領域開始了廣泛合作。此外,中國內蒙古與蒙古國同為草原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存在空間,語言相通、習俗相近、歷史文化一脈相承,人民間的友好往來源遠流長,彼此有著特殊的親近感和認同感,憑借這些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內蒙古在中蒙兩國的文化交往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

未來中蒙兩國合作的“月光”有多亮?

與我國陸上接壤的14個國家中,蒙古國是與我國沒有領土爭端,在政治上不存在重大分歧的重要鄰國,且雙邊貿易發展順利,因此,發展對蒙關系成為我國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之一。自2013年起,中蒙兩國領導人會晤頻繁。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通過2013年9月的上合組織峰會、2014年2月的索契冬奧會、5月的亞信峰會、8月訪蒙、9月的中俄蒙三國元首會晤、11月APEC峰會、2015年7月的中俄蒙三國元首第二次會晤等機會,進行了多次會面。特別是2014年8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蒙,將蒙古國作為出訪單上的唯一國家,更是體現了對蒙古國的極大重視。通過此次訪蒙,兩國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簽署了涉及政治、經貿、人文等各個領域的26項合作文件,標志著中蒙關系進入了歷史最好的發展時期,並朝著更高的合作水平邁進。

習近平主席訪蒙表達了加強與蒙合作的友好意願和解決當前問題的重大決心。面對蒙古國對中國崛起的謹慎態度,習近平主席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發表演講時提出“歡迎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並多次表達了應加強雙方互信,中國願同蒙古國分享發展成果,願意為包括蒙古國在內的周邊國家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和空間,樂見蒙古國同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發展友好合作關系,支持蒙古國為創造良好的外國投資環境所作努力的意願,指出中國的發展必定會為包括蒙古國在內的合作伙伴帶來巨大市場和機遇。此外,習近平主席此次對蒙進行精准外交,採取了“走親戚”的出訪方式,突出了對蒙的重視。他提出以“親、誠、惠、容”的理念發展鄰國關系,得到了蒙方高度評價,這必將會為中蒙關系和地區合作發展創造更多機遇。對於蒙方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現狀,中國邀請蒙古國以創始成員國身份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設,並在《中蒙建立和發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宣言》中明確體現了雙方將進一步加強邊境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口岸通關能力,加快推動中蒙鐵路、公路、礦區基礎設施和礦能資源大項目產業投資合作的內容。可以說,中國與蒙古國關系不斷向前發展,為國際社會樹立了國家關系發展的典范,並凸顯了未來中國的發展將會使各鄰國在更多領域受益的必然。

蒙古國與我國深化經濟合作意願增強。一方面,自上世紀90年代起,蒙古國出於國家安全考慮,制定了“第三鄰國”外交政策。但經過多年實踐,與美日等“第三鄰國”的經濟合作對本國經濟發展促進作用不強。另一方面,自2014年起,由於外國直接投資和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礦產品價格下降,導致蒙古國經濟增速持續高位回落,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形勢嚴峻。2011、2012、2013和2014年其經濟增速分別為17.3%、12.3%、11.6%和7.8% ,2015年跌至2.3%。而中蒙經貿合作的一系列數據表明,中國不但是蒙古國的好鄰居,更是其最佳的經貿合作伙伴。因此,蒙古國在對中國崛起持謹慎態度的另一面,則是與中國加深發展經濟關系的熱切期盼。為振興經濟而“向南看”,成為蒙古國順理成章的選擇。此外,習近平主席訪蒙時提出,歷史上“草原絲綢之路”“茶葉之路”都途經蒙古,願同蒙方加強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下的合作,以及爭取到2020年實現雙邊貿易額達到100億美元的目標,無疑進一步增強了蒙古國深化與我國經貿合作的意願。

(執筆人:吳伊娜)

(責編:實習生、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