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5年11月10日10:53 來源:《內蒙古日報》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2013年9月7日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一個是自然風景,一個象征財富,二者本沒有什麼關聯,但習近平總書記巧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來作比,形象地揭示了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安吉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在此次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講到:“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9天后,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發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評論,明確提出,如果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在一些國際場合,習近平總書記也抓住一切機會生動講述“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辯証關系。2013年9月7日,他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互依存
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在生態環境方面的欠賬太多,生態破壞嚴重、生態災害頻繁、生態壓力巨大等突出問題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實踐証明,脫離環境保護搞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離開經濟發展抓環境保護是“緣木求魚”。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輔相成、唇齒相依,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要素,經濟發展為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技術條件支持,二者並行不悖。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不可割裂,不能相互替代。一方面,不能拿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一味索取資源﹔另一方面,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必須認識到隻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沒柴燒”﹔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是不要發展,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問題不能用停止發展的辦法解決,保護優先不是反對發展,其核心是要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關鍵在於發展不能再走老路,要將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在發展中保護生態環境,用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証可持續發展。
為什麼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生態環境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源泉和保障,它為人類提供了生產力三大基本要素中的各種自然要素,比如土地、森林、礦藏等。顯然,無節制消耗資源、污染環境將導致能源資源難以支撐、生態環境不堪重負,就是破壞生產力﹔反之,合理利用資源、不污染、不破壞環境將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是節約發展成本。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浙江省‘七山一水兩分田’,許多地方‘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擁有良好的生態優勢。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2006年7月29日,習近平同志在麗水調研時,在稱贊麗水良好生態環境的同時,諄諄告誡當地干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麗水“守住了這方淨土,就守住了‘金飯碗’”。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目前,我國的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單純保護生態環境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需求,隻有大力改善、治理生態環境,才能激發生態環境的生產力要素功能,從而實現生產力的發展。這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的必然要求。當前形勢下,必須改變資源利用方式、能源結構,推動形成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要樹立正確發展思路,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合理利用現有的綠水青山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絕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
把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統一於綠色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綠色發展”的重要理念,要求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所追求的正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一理念,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發展的鄭重承諾和重要貢獻。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二者統一於綠色發展理念,而綠色發展理念,也可以看做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論斷的“升級版”。
綠色發展必須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一方面,要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態度鮮明,誰敢越雷池一步,誰就要受到懲罰﹔一方面,還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實施環境功能區劃,構建合理格局,提高生態服務功能﹔同時,還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不能竭澤而漁,要從資源使用這個源頭抓起,把節約資源作為根本之策,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最后,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必不可少,要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綠色發展,必須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如果生態環境指標很差,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表面成績再好看也不行﹔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導致嚴重后果的領導干部,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要建立健全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要加強生態文明法制宣傳教育。
內蒙古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我區時指出:“內蒙古的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到內蒙古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也關系到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要努力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內蒙古“8337”發展思路明確提出了要把內蒙古建成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和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這其實就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的具體貫徹落實。按照這一思路,內蒙古積極探索加快內蒙古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為實現“努力把內蒙古建設成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這一偉大而神聖的生態使命而努力。
綠水青山可以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隻要我們遵循綠色發展理念,不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和建設好綠水青山,相信“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中國夢就一定能盡快實現。
(執筆人:唐孝輝)
相關專題 |
· 《學習論理》——內蒙古日報理論專欄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